关于滑块组件设计标准

一.滑块组件常用组合形式

一般由滑块本体、镶件、铲基、耐磨块、导轨、斜导柱等组成,常用组合形式有:

1、 斜导柱 弹簧 定位螺丝(挡板) 导轨 铲基 耐磨块(见图5.1-1) (适用于天地侧及左右侧)

2、 斜导柱 波珠螺丝 定位螺丝(挡板) 导轨 铲基 耐磨块(见图5.1-2)(适用于地侧及左右侧)

3、 油缸 铲基 导轨 耐磨块(见图5.1-3)(适用于天地侧及左右侧;单个油缸时,优先置于天侧)

4、 拨块 波珠螺丝 定位螺丝(挡板) 导轨 耐磨块(见图5.1-4) (适用于天地侧及左右侧)

注:○1 斜导柱可用拨块或T型块代替。

○2 当滑块较大时,波珠螺丝可用行位扣代替。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2)

滑块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滑块本体长度C≥0.6*滑块的高度H 或0.6*滑块的长度L(按最大值);

2、 铲基角度F=斜导柱角度E 2°;

3、 铲基有效高度h≥2/3*H 或滑块上胶位高度(按最大值);

4、 导轨高度B≥2/3*滑块的高度H,导轨藏位深度A≥1/3*滑块的高度H;

5、 斜导柱角度E<25°,斜导柱倒角e=斜导柱角度E;

6、 滑块行程T至少预留3.0mm安全系数;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3)

7、 当滑块宽度150mm≤Z<450mm时需考虑中间增加斜度导轨(见下图所示),当滑块宽度Z≥450mm时需考虑中

间增加两个导轨(见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4)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5)

8、 当滑块宽度Z超过 120.0mm,可考虑设计两支斜导柱;

9、 当圆形成品脱倒扣时,滑块镶件要做止口(虎口),如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6)

二.铲基

1、 当滑块伸入前模部分占滑块高度的2/3时,铲基由模胚原身留,并增加调整块(如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7)

2、 当滑块深度主要在后模时,铲基要单独设计;若行位上的胶位面积大时,要做反铲(如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8)

3、 當滑块上的胶位面积较少时,可按下图所示的形式设计铲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9)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0)

三.斜顶组件设计标准

1、斜顶机构一般包含本体、联杆、底座组件。通常情况下采用联杆与底座相联如下图 a 所示,但细小斜顶不用

联杆,原身留本体加长直接与底座相联如下图 b 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1)

常用的底座组件联接结构:UL1、UL2、UL3、UL4。

1、 UL1 自润滑式分体导轨斜顶联接(见下图—UL1)。

2、 UL2 自润滑式分体导轨斜顶联接(见下图—UL2)。

3、 UL3 自润滑式分体导轨斜顶联接(见下图—UL3)。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2)

UL1~3 自润滑式分体导轨斜顶联接

4、UL4 自润滑式分体导轨斜顶联接(三协斜顶底座组件标准)

注意:以下情况下斜顶底座需要做双导向。

1、斜顶角度超过 12°以上,如下图 a 所示;

2、底座底面角度超过 20°如下图 b 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3)

三、弹性斜顶和 DME 结构必要时可采用如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4)

四、本体和联杆的导向: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5)

斜顶的导向

滑块、斜顶组件材料选用标准

一、滑块组件材料选择标准如下表所示: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6)

二、斜顶组件材料选择标准:

模具设计之延时滑块(初级设计最容易疏忽的滑块结构设计)(17)

表 4 斜顶组件材料选用

油槽石墨加工标准

油槽石墨加工标准适用于所有耐磨块、导轨等有相对运动的模具零件。

模具路上你还在一个人学习吗,加入千人模具学习交流群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吧,设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或者需要模具设计学习视频可以私信我免费领取,祝大家学有所成,致以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