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话题,挂热搜榜好几天了,就是冷不下来,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围(lun)观(zhan):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1)

一位短视频主记录了自己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2)

这是怎样的一天呢?

朝8晚5:30,期间上体育课、练击剑,午休可以玩桌游、喝奶茶,放学后,去操场观战,看话剧,重点是,还没作业。

最后总结:“高中生活真的好快乐呀。”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3)

不到1分钟的视频,重刷了许多人的三观。

相信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中生活有多苦多累多枯燥。

每天起早贪黑,整日刷题,背背背,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埋头苦学。

张桂梅的华坪女子高中,才是高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呀。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4)

晚自习,学生在宿舍走廊背书至深夜12点。

怎么可能是北大附中这样的呢?

和同学拍拍照,喝喝奶茶,看看话剧,没有作业……高中生活比大学还丰富轻松。

关键是,相比其他地域的高考生,“幸福”的北大附中学子们,可以轻松上北京的名校。

北大附中每年清北录取率10%,一本上线率99%。

这令一些人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和up主不在同一个地球。

不行,破防了,酸了,凭什么。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5)

在多数人的记忆或者想象中,高考是一项全力以赴,也不一定能达成目标的艰难事业。

可现在,这个短视频告诉你,不是人人都如此。

北大附中的高中生活就是快乐的,是沁人心脾的,是你从不曾想象过的。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是你享受这样的高中生活,而不是我?

“我有比你不努力吗?成绩考不过你吗?”来自河南、山东、广东等高考大省同学的灵魂拷问。

似乎都没有。

那原因不言自明了,教育不公平。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6)

接着,吵了起来。

一方网友跳出来,一副真理在握的姿态说道: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7)

鱼sir总结大致意思是,别一见到别人比你好,就怪社会不公平,看看你自己,看看你祖上。

尤其是其中那句“有些人说不公平之前有没有看到人家父母有多努力”,可以说非常诛心了。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8)

此外,还有些其他类似的言论,“怪就怪你父母没给你京户”“高考大省少点超生的孩子你们就会轻松”……

当然,对方辩友立马跟上反驳道: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9)

大致意思是,我承认,教育资源分配是不均的,社会是存在不公的,这可能永远都无法避免,但作为既得利益群体,能不能安安静静享受这一切,别出来嚷嚷,秀优越感好吗?!

然而,人家未必觉得自己是既得利益群体。

反而因为被要求保持沉默、低调给激怒了。

其中一位博主以一个帖子应战,直接把“privilege”“高傲”“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等词句带火了。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10)

还把清华附中国际班送上了热搜。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11)

显然“privilege姐”的这个帖子,很难获得对方辩友的理解,更别说立什么“善良”“柔和“的人设了。

因为,它不但没有get到对方辩友生气的点,还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感,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不与傻瓜论长短”的意味。

尤其是后面部分,大家细品一下: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12)

“privilege姐”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把身边的人当作人,而不是竞争者、比较者,本身就是以特权之下丰富的资源为前提的。

韩国电影《寄生虫》对这一点也有类似的表达。

深圳北大附中(上不了幸福的北大附中)(13)

电影《寄生虫》台词。

鱼sir不是觉得,没钱变得不善良是合理的,而是在一个没有钱,或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人性必然会受到更多考验。

其实讲这些,“privilege姐”们也未必能理解,或者愿意理解,因为,双方根本在两套完全不同的叙事逻辑中。

这之间的差距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有多大呢?

讲个小故事。

导演王朔在一个文章里回忆他的童年。

有一次,他和大院里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军队大院的大门,有个小伙伴指着不远处的一群人悄悄说:快看,那就是老百姓。

#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