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像一束光(读书似魔鬼的步伐)(1)

关于读书这件事,简书作者文艺女青年专治各种不服这么说:「不妨只把读书当做逛逛街,做做面膜,吃顿美食,唱唱K,而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高尚的行为时,你或许能从容的在百家之言中适用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使得自己的胸襟宽广,听得进去别人的讲话,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文/文艺女青年专治各种不服

经常会有朋友私信让我推荐一些好看的书。究竟什么才算得上好看的书呢?我要说《红楼梦》,你会不会撇一撇嘴说,切,真没创意;我要说《说文解字》,你会不会不屑的说,靠,装什么啊;我要说读者格言意林,你不会说,duang,没想到你这么俗气,我不喜欢你了,取关再见!可是我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家的厨房,妈妈说咱们中午吃排骨豆角吧,我说好呀!然后她进厨房折腾一会出来说,排骨是冻的,还是给你炒豆角丝儿吧!我说行啊!她又进厨房折腾一会出来说,没有米饭了,你爸中午不回来吃,我给你擀面条吧,前几天网上学了做豆角焖面!我狠狠的点头说,行行,做什么都行,重点是要快!快!而我读书,经常是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养生八卦娱乐一大堆,杂到像我们家的厨房,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端出来的是什么。

古代人读好书需要沐浴更衣,我整个大学四年,要么在不喜欢的课上看书,要么晚上回到寝室一边洗漱一边跟室友扯淡,扯的差不多,把床帘合上,点盏小台灯,听着收音机,一边发着短信,一边看书,一边拿着记号笔在喜欢的句子下面跟划考试重点似的,划了一道又一道,最后把喜欢的句子抄在漂亮的本子上。当我看到一段写江南的句子,见到某个描写美食的画面,恨不得恨不得立刻买张机票飞奔过去,好奇的想知道,真的如描写的那样么?那句山色空蒙雨亦奇真的江南特有,而不是北京也存在的雾霾么?所以我一直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感受每一寸土地的温度,你能感受那里的居民的生活,那些你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味蕾感觉去到的,闭上眼睛它已经留在你的世界当中,根本不用死记硬背句子。

我这个人呢,除了对感情专一,做其他事情都很难精力集中,从小就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心浮气躁,没耐性读太长的文字,读小说又觉得浪费时间,很多名著走个捷径读读梗概,挑几篇读后感欣赏欣赏,加上我本身善于表达跟表现,然后别人都夸你,你懂得真多。而我所谓的读书,是从初中的时候,用做数学题的时间泡在北大BBS上,读便了鸡汤美文,韩寒、柴静、蒋方舟、孔庆东这些人的博文,如果把它们用A4纸堆砌起来,大概也能围绕地球转几圈,而所谓书店能买到的书,读的反而少些。

相反,我认识一个男生,他说最喜欢给别人推荐书。还时常跟我说,等回头给你买点书看,你还得多看看书才行!我撇撇嘴,才不想跟他一样,多枯燥的书都能看进去,据说他的童年没有玩具,也不跟小朋友玩,唯一的乐趣就是看书。而我,是附近胡同里的孩子王,带着一群孩子跑来跑去,妈妈给我买的画报都被我做成手工剪成一片片的,积木、布娃娃、皮筋儿、毽子、不倒翁、呼啦圈……这些才是我的童年,读书是后来的事。去年,他给我买过一本萧红的《呼兰河》,搁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灰。

我的表妹特别爱看书,比我小七岁。我们几乎跟牛郎织女一样,每年见一次,就是过年那几天。小时候她活泼淘气,能屈能伸,说起话根本停不下来,后来她上大学,话愈发的少了,简单的吃几口饭,回卧室躺着玩手机,再就是端起一本书静悄悄的看,提起某个话题,她总是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听不进去别人讲话,认为她说的才对,你们理解的太肤浅。她涂防晒跟涂墙一样,一层一层的涂,我问她,是不是涂有点多了?要不要均匀的拍一拍啊?她一本正经的跟我讲,科学上,防晒一定要涂够量才管用,初步算了下她脸的面积,就得涂这么多。我们出门,阳光底下,她的小脸白一块,黄一块,看得我忍不住笑。

一个人的时候越怕看书,古人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中国,人们无法想象想要驾驭一个女博士,该是怎样一个精英奇才,或者只是找个外国人。当女人仰视一个男人的时候,才愿意心甘情愿的低到尘埃里,温柔,顺从,一心一意的过日子。

而当眼前的这个人男人,你说什么他听不懂,需要你用通俗白话给他解释,然后他问,这是网络语言么?看来还是要多聊天才能跟社会接轨的时候,你只想呵呵一笑,附赠一句,洗洗睡吧,晚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停的赶路,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夜晚,夜晚的时候,我们依靠着自身的光亮前行,在寻找另一个和自己的光亮相似的人,互相照亮彼此。可是当你书读的越多,你知道越多,见识越广,追求的越高,压力越大,能跟你聊到一块的人越难找,所以才有孤独求败知音难求士为知己者死。所谓高处不胜寒,书读得不好,就像练武功会走火入魔,以至个性孤僻自大,想问题偏激,渐渐的你发现曲高和寡,你关注的别人不感兴趣,别人关心的你又觉得太幼稚根本不屑,世俗常理的那一套总是看不惯,坚持自己,与众不同,别人又看不上你,时间久了,你就成为别人眼里的怪人。

这大概就是,书读了多了,不快乐。

相反,我还有一个远方妹妹,很听话也很淑女,从小父母让她学钢琴就学钢琴,给她买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跟她在一起玩会很舒服,跟她讲什么都认真的听,认真的回答,遇到什么事情,听你的就好,没什么意见,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问她,你有什么梦想么?她依然保持那熟悉的笑容摇头,然后说,很羡慕你们,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我倒羡慕她,她的快乐很简单,和家人一起吃吃喝喝,安安稳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诠释,不会因为贪心跟不知足而苦恼,不会因为想得而得不到郁郁寡欢,知足常乐。

那些说读书改变命运的,其实意思是说对牛人来说读书改变命运。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更多的是兴趣爱好,科普类满足你的好奇心,科幻类满足你的想象力,童话类满足你的公主梦,青春疼痛类打开你懵懂的小心脏。而生活里,我们讨论来自星星的你,说的是长腿欧巴,不是哪颗星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我们幸福的躺在刚晒好的棉被上,说可以嗅到阳光的味道耶,并不是让你解释说,其实这个“阳光的味道”指的是烤螨虫的味道;我们在大颗大颗吃生津止渴的大杨梅时,并不想知道里面是不是蠕动着成千上万只虫子。好多人成了别人口中的书呆子,知道的太多,禁锢了想象力跟天真,相信书中所谓的科学,然后忠心的与其归为一派。于是浪漫越来越少,感性越来越模糊,思路讲话越来越条分缕析动辄上纲上线,这就是印象中的学霸,她们博览群书,你却觉得她无趣,怎么会这样?

倒真不是读多少的问题,而是读了之后理解到什么程度什么角度的问题,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多了却理解不了或者理解偏激的话,反而弊大于利。尤其在成长过程中,三观还未形成,理解能力有限,缺少区分是非能力,每本书的后面应该加上一句:未成年人请在家长的陪同下看书。

不妨只把读书当做逛逛街,做做面膜,吃顿美食,唱唱K,而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高尚的行为时,你或许能从容的在百家之言中适用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使得自己的胸襟宽广,听得进去别人的讲话,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那时候你发现,其实我们可以过的不那么拧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