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心果栽培管理技术

王海鹏

鸡心果又名锦绣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灌木或小乔木,是当前较受欢迎的赏食两用植物,适合庭园、公园、景区及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种植应用。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在当地引种鸡心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生态习性

鸡心果枝条灰褐色,叶片绿色,椭圆至广椭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伞房花序,花浅粉色,春季开放。果实圆锥形,似鸡心,单果重60~80克,初为绿色,后逐渐呈黄色,成熟后为红色,表皮光滑,味道甘甜可口。其耐寒、耐旱,耐轻度盐碱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喜光,在遮阴处多生长不良,花少果小,甚至无花无果。

水肥管理

鸡心果喜湿润且不积水的环境,春季苗木定植后,马上浇透水,一周后浇二水,再过10天浇三水,此后,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是否浇水及浇水量。一般来说,春季3~4月定植苗,6月可浇1次透水,7月和8月是可少浇水或不浇水,大雨过后应及时排除积水。9月、10月视天气及降水情况确定是否浇水。总的浇水原则是苗木叶片舒展,不萎蔫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入秋后若仍然大水大肥,树体含水量过高,枝条徒长,会导致苗木越冬能力降低,发生冻裂、抽梢等冻害。秋末初冬,要浇足浇透防冻水。翌年3月初,及时浇解冻水,且浇水宁大勿小。北方冬季时间长,树体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均不足,及时浇水有利于苗木生长。5月初、6月初各浇1次透水。夏季水分管理参照头年方法,秋末按头年方法浇好封冻水。从第三年起,一般每年浇4~5次水,即春季的解冻水,5月和6月两个月的生长水,秋末的封冻水。

鸡心果喜肥,栽植时可适量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羊粪或烘干鸡粪作基肥,与栽植土充分拌匀。定植第二年春,可施用氮含量较高的复合肥;初秋可施用1次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秋末结合浇封冻水,浅施1次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第三年,初秋施用1次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秋末结合浇封冻水,浅施1次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第四年起,按第三年的方法进行施肥,依次类推。

鸡心果的盆栽栽培与管理 鸡心果栽培管理技术(1)

鸡心果

病虫害防治

鸡心果抗性较强,病害较少。常见病害有叶斑病、黄化病等。

日常养护时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苗木种植密度,修剪时注意疏剪过密枝条,使苗圃和个体通风透光。如发生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喷药后下雨,应及时进行补喷。

黄化病是鸡心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盐碱土地区。经多年栽培测定,鸡心果在pH值8.2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pH值超标时,即容易发生黄化病。黄化病的重要表现是叶片失绿黄化,但叶脉是绿色的。对黄化病应综合施治。首先,鸡心果定植时,尽量选择适宜的土壤,不在中重度盐碱地中栽植。其次,如果在中重度盐碱地区栽植,应采取相应措施改良土壤。地势低洼,应适量抬高地势。土壤板结,可多施用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如pH值过高,则应施用硫酸亚铁或磷酸二氢钾,降低pH值。

鸡心果的常见虫害有蚜虫、叶跳蝉、黄刺蛾、红蜘蛛等。如果有蚜虫危害,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颗粒4000倍液或20%吡虫啉乳油4000倍液喷杀;如有叶跳蝉发生,可用20%菊杀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杀;如有黄刺蛾发生,可用20%速灭杀丁2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喷杀;如有红蜘蛛发生,可用40%三氯杀螨醇700倍液杀灭。

修剪方法

苗木定植后,在株高0.8~1.2米处短截,春季萌芽后,选取剪口下最强壮且相对靠上的枝条做主干延长枝,再选取3~5个分布均匀的枝条做主枝,其余枝条全部疏除。第二年冬剪时,将主干延长枝留50~60厘米短截,剪口芽方向与上一年留芽方向相反,以使主干通直;所留主枝留40~50厘米短截,剪口芽留外芽或侧芽;第三年再按第二年的方法修剪主干延长枝,剪口芽也应与上年芽位相反,主枝延长枝也按上年方法进行短截,也留外芽或侧芽。枝间距为50厘米左右,主枝角度为70°~80°,整体树高一般不超过3米。以后每年按此方法类推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树冠。成年树修剪则应在保持基本树形不变的情况下,将无用长枝、过密枝、干枯枝、交叉枝、下垂枝进行疏除,并注意对细弱的枝组进行短截。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嫁接繁殖。砧木可选用山定子、甜茶等。华北地区一般用山定子作砧木。砧木苗龄为2~3年,地径约0.5厘米。可于7月中旬将砧木锯短,只保留地表以上的8~12厘米。1个月后,在鸡心果的当年生健壮枝条上选取粗壮的接芽,并从母株上剥离,用芽接刀在砧木中部光滑处切“T”字形,用刀尖将砧木“T”字形竖切口的树皮扒开,将接芽嵌入其中,并且接芽上切面和“T”字形的横切口平齐。然后用窄塑料带进行绑缚,绑好后堆土进行保湿,20天后如接芽无干尖、坏死现象,即证明已经成活,可将塑料带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