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田的“翻脸”看日本汽车正处于“歧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本田走下神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本田走下神坛(从本田的翻脸看日本汽车正处于)

本田走下神坛

从本田的“翻脸”看日本汽车正处于“歧路”

桥本隆则

日本保守媒体《产经新闻》实际上就是日本自民党的宣传媒体,虽然政党色彩没有自民党党报《自民新报》那样明显,但全方位宣传自民党理念的方针一直并没有改变。

记得2020年安倍政权期间,美中贸易战爆发,特朗普政权一部分人主张美中“脱钩”,这时安倍提出了《日本强筋健骨计划》,这个计划说穿了就是日本政府出钱,让日本企业重新回到日本,或去东南亚,与中国脱钩虽然这个计划雷声大,雨点小,不过一开始还是迷惑了很多人。(有兴趣可以回看笔者的专栏)

时间过去3年,几乎没有人提起《日本强筋健骨计划》,但想与中国脱钩的想法自民党一直没有变,而作为喉舌的《产经新闻》当然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8月24日《产经新闻》突然报道日本汽车大厂本田将重组全球零件供应链,考虑将与中国大陆和其他区域脱钩,打造“去中国化(降低对中国依赖)”的供应链。

其实报道一发出,笔者很困惑,笔者跑汽车制造这条线时,知道一些日本企业的内幕。

铃木汽车因为资金,技术的限制,日本轻排量车竞争不过中国本地车,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以外,日本汽车厂家在中国大陆是日本以外最成功的市场。其中本田更是依靠中国市场度过公司危机,甚至在中国市场有了可以与丰田抗衡的实力。

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上个世纪70年代到中国考察,最终作出结论:中国汽车市场需要40年才能成熟,丰田不能过早进入。最终失去了中国市场。

而本田汽车利用广州标致留下的厂房,迅速进入中国,迅速打开市场,有段时间在中国,本田的名气要大于丰田。

4年前,中国市场销售的本田汽车数量已经超越在日本本土销售的汽车数量,最高时,中国本田汽车销量超过本田全球销量的40%。如果说,铃木汽车退出中国,笔者很早就预计到了,说本田要撤离,笔者很不相信。

报道称,本田此举也是为了应对疫情和美中对立等风险。

在中国大陆的部分,本田也将重建其当地供应链、持续进行车辆生产。本田将继续保留在中国的供应链,同时为中国以外的市场建立一个单独的供应链。

首先,在《产经新闻》报道中都没有说本田撤离中国。而是说本田公司要在目前的单循环供应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互不干扰的双循环供应链,应对其中一个供应链发生问题后,不影响公司的汽车生产。

果然随后本田公司发言人表示,《产经新闻》报道并不全面。这篇报道根据本田公司对全球供应链评估报告写成。

2020年全球疫情,2021年的芯片危机,海运危机,2022年中国疫情都有指出,其中对中国供应链的审查内容构成了《产经新闻》的报道,但不是要与中国脱钩,而要考虑单一供应链的负面因素。(汽车企业对公司业绩每年都有评估)

其实除了本田公司以外,日本在华汽车公司都有对供应链的风险评估。

举一个例子,2020年武汉疫情,在武汉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约2个月没有供应零部件,零部件供应商就从武汉切换到日本东北部的国内供应商,这就让日本公司确信多渠道零部件供应的优点。

被中国自媒体炒作的《产经新闻》关于“本田撤出中国”的部分,其实是“本田通过采用中国 1的方式,即会把对中国国内市场的供应链留在中国,为中国以外的市场建立一条与中国平行的供应链。

简单来说,本田继续保留专供中国市场的供应链,不会撤离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产经新闻》通过报道向中国施压,认为中国4-5月的内部原因导致了本田产量/销量的下滑,变相要求中国改变目前的管理政策。不过,报道却没有提2021年下半年本田因为中国管理政策销量创新高。

假设本田因为中国国内政策销量下滑,从反面证明本田依赖中国市场,更不会撤离中国市场。《产经新闻》的报道对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本田汽车就是“高级黑”。

据笔者了解,本田在中国大陆销售的汽车并不完全是中国供应链的供应,根据车型,功能进行零部件的组合。中国零部件占本田车大约20%-50%左右。出口美国,或者在北美销售的本田车几乎不用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

而目前日本公司采用双循环供应链的公司很多,既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原因,还有目前国际运输价格上涨,长途运输附加值低廉的零部件,不如当地寻求供应商。

换句话说,更换供应商是企业自主选择,也是每一个追求盈利的企业都会做出的决定。

本田要在中国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制造商竞争,离开中国寻找替代供应商,这样制造出的汽车不是就是一辆进口车?

何况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本田最大的海外汽车市场,怎么会说撤离就撤离?

阅读到《产经新闻》的报道,笔者对朋友笑着说,没有给《产经新闻》记者车马费,得罪人了。

当然不排除本田汽车为了在未来日本电动车制造中获得政府补贴,特地为自民党投送“投名状”的可能。

笔者写到这里本来想停下笔,后来翻看工作笔记。就想透露一下本田汽车的战略野心:取代丰田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公司。

2021年8月,本田汽车对外宣布要放弃综合汽车(汽油,柴油车)制造,未来专心制造新能源汽车,准备跟随日本政府的计划,在日本推进新能源汽车。

早在2021年4月。本田新掌门人三部社长就提出到2040年,本田在全世界销售的新车全部是EV和FCV。不过不到一年,似乎不到一年的时间,本田就在FCV方面遭遇挫折。

目前本田汽车已经明确停止在氢能汽车上的投入,而是专门制造电动汽车。

但是,笔者知道本田在日本销售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并不是中国企业,而是韩国的LG化学。

韩国电池问题很大,如三星手机电池因为起火,造成三星全球销售的大跌。而韩国电池的起火问题也是一直有报道。

最近搭载韩国LG化学提供的电池的电动汽车引发大规模召回问题的就是本田的合作伙伴美国通用。

就在《产经新闻》报道本田要重组供应链,暗示撤离中国时,很多人忽视了另一篇报道《日本经济新闻》的独家报道:本田与中国汽车成立电池生产合资企业。

这个合资企业以为什么?本田公司大幅度地调整了公司的计划。

本来本田想趁汽油汽车切换成电动汽车时,更换掉一部分中国供应商,换成中国以外的供应商,降低风险。

同时,在日本国内丰田汽车采用中国企业电池生产电动汽车已经不是秘密,甚至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公开在日本销售电动巴士,以及家用电动汽车。

本田本来走韩国,美国合资的美国路线,降低中国比重,不过由于韩国电池风险,以及价格竞争的因素,不得不重新回到与中国企业合作。

很多汽车制造商作为生存战略以“合作”为目标,所以有希望的企业之间基本上达成了合作。

本田因为在中国市场神奇的成功,避免了像日产公司那样在日本失败,公司不得不卖给法国人的悲惨命运。

但是,在成功之后,本田认为成功是自己的努力,与中国毫无关系,没有中国企业的合作也可以继续成功。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丰田公司迷信氢能未来,过去已经失去过一次在中国成功的机会,这次学会聪明,没有把未来全部押在氢能与汽油车车上,

早在10年前就在中国布局电动汽车,与中国10家公司建立合资公司,五年前开始就制造自己的汽车电池,

所以本田被成功迷失的时候,丰田认清成功的实质,

拥抱中国,拥抱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合作构筑供应链,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原名:本田最近有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