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中尧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

从海上看到的蓬莱仙岛

自先秦以来诗词文赋中提到“蓬莱”就有300多处。“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李白《怀仙歌》),“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颈霄汉间”(杜甫《秋兴八首》),“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杜牧《偶题》),“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班固《西都赋》)等等。

飞机落地烟台的机场就叫“蓬莱机场”,位于福山区与蓬莱市之间的黄海之滨。机翼掠过渤海湾,下降之中远眺俯瞰,旭日耀海,云蒸霞蔚,碧水绿野,大地如茵。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2)

大名鼎鼎的蓬莱阁是蓬莱景区核心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古登州治所,今烟台市代管县级市,地灵人杰的古登州,海山缥缈的今蓬莱,闻名遐迩,誉满天下。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慕名来到这里寻求神仙长生不老之药。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难以回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蓬莱”者,“蓬草蒿莱”也!蓬莱由此而名。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3)

遥遥可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处

蓬莱最早是个渔村,后来属胶东黄县下辖的一个镇,唐神龙三年升镇为县,为登州治所,明洪武九年州升府,为登州府治所,民国初废府存县,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京剧《三家店》秦叔宝唱词中“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即此地,可见瓦岗寨群雄乱世那时的登州还不是好地方。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4)

耸立海上的蓬莱阁景区

蓬莱地方不大,沾了仙岛的灵气,绿林豪杰、英雄名流和念书做官的却非同小可,他们或纵横疆场,或忠烈报国,铸就了蓬莱久旺不衰的人文风骨。

蓬莱城中先后建有五十五座牌坊,仅镇海门之南的一条石岛北大街就曾建有四座历史名人牌坊,表彰的人物皆为明代朝廷命官的蓬莱英杰: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5)

戚继光故里牌坊

吴昶,明嘉靖甲辰科赐进士出身,由河南推官擢升监察御史。寻屯山西,荐贤斥墨,风纪肃然,军屯以清,以母老挂冠终养。明隆庆辛未其七世吴之美赐进士任礼科给事中,蹇谔有父风,祭祀忠孝祠、乡贤祠。到清一朝又有吴氏一支吴道生中道光乙丑科武状元,钦点头名状元,授花翎侍卫山西北楼营参将,吴氏一族杰出人物之盛由此概见。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6)

苏轼也曾在蓬莱留下足迹

浦鋐,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山西洪洞知县升监察御史,曾巡按陕西为民兴利除弊,著《全陕政要集》传世。嘉靖二十年户部主事周天佐上疏言救河南道监察御史杨爵被禁死狱中,浦鋐仍冒死上书救杨爵,因言辞过激被责一百杖后死于狱中。隆庆改元,冤始得释,赠光禄少卿,镒“忠烈”。

陈鼎,明弘治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正德四年因告发河南官宦子弟乡试作弊被报复罢官。明世宗时获任陕西副史、浙江按察使、应天府尹三品后卒。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7)

渤海黄海分界标志

王言,明嘉靖辛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转授监察御史。居官清正,为民请命,弹劾污吏,因不愿与严嵩等奸臣同流合污辞官归里;子王汝政,明恩庆年恩科拔贡历任开封府同知等职;孙王述善,明天启年进士,历任南京刑部郎中等职。因此。为王氏家族所立牌坊又称“三世承恩坊”。

能立牌坊者,非忠即孝,人品官品都是有口皆碑,在这一点上,古今价值观都是同样的。走遍中国,真还没有见过哪个故里敢为严嵩秦桧和珅逆袭纪念立牌坊。倒是现在有些地方对后人为先人树碑立传宽松了!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8)

上山的路没有台阶游人省劲

蓬莱近现代以来,这个将那个长还有什么家的亦层出不穷,出名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整顿时期教育部长周荣鑫以及前一阵儿频频出镜的阎崇年等皆为蓬莱人。

蓬莱名垂千古最为著名的一文一武历史人物是戚继光和散文大家杨朔。戚继光以抗倭名将光耀华夏功盖千秋,杨朔以“当代散文第一人”辉映文坛丰碑领骚。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9)

戚继光(1528--1588),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他出生于明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海防脆弱,从小立下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志向。戚继光成年后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崭露军事才华,后调往浙江福建一带,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发明火器,创新战法,先后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为荡除东南沿海倭寇立下功勋。隆庆二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 。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0)

伸出部分是水城炮台

其子戚昌国,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蟒玉佩绣春刀,子承父志,名扬故里。

整修一新的戚继光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明嘉靖四十四年朝廷为旌旗表戚氏家族而建的两座牌坊,立于戚继光祠南侧百米处,东为“母子节孝”,西为“父子总督”,光宗耀祖,显赫蓬莱。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志存高远宽广淡泊的胸怀鼓舞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他的故里既是蓬莱一处重要的历史景区,又是爱主义教育基地,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此顶礼膜拜,无不为戚继光高尚的气节情操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所倾倒。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1)

杨朔先生

杨朔(1913--1968),幼承家教,七岁入小学读书,四五年级时文章倍受师生赞赏。十四岁到了哈尔滨做练习生、办事员,业余攻读外语,研习中国古典诗文。1937年他二十四岁时到延安,写作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在延安的窑洞里他采访了毛泽东主席,写出《毛泽东特写》,文章发表后轰动整个延安和根据地。

解放后,面对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建设新生活的激情,国家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激发了杨朔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炽热的爱,创作冲动像井喷一样不可阻遏,名篇美文像潮水一样涌出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很快形成了“杨朔热”。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2)

杨朔去世后安葬于蓬莱陪伴母亲的墓

他的散文《樱花雨》在人民日报刊登后,毛主席十分喜爱并推荐给身边的人阅读,还特意批嘱“阅后退毛”。毛主席曾先后两次亲切接见杨朔,称赞他是“新中国的青春歌手”。

除了《樱花雨》受到伟人称赞外,杨朔许多散文名篇《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东风第一枝》等被选编入大中学校教材。他的散文创作三段式结构“物--人--理”或“景--人、事--情”在那个时代被称为“杨朔模式”,成为一代人写作的“样板”。

在全国十所高等院校十八位专家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中,魏巍刘白羽秦牧巴金冰心吴伯箫曹靖华等作家分别占了三节总共一章。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3)

缆车对面就是田横山

而杨朔却独立成章,分析他个人的作品划分为三节篇幅,面面俱到。专家学者对杨朔如此厚爱赞赏,表明了杨朔散文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家乡人民尊敬杨朔,蓬莱有一条路就叫做“杨朔路”。

漫步在蓬莱阁景区,亭台楼阁以山势错落而建,布局精巧,造型各异。丹崖凌空,临海高耸,晴观日出,雾显幽奇。

缓行在宽大通畅的漫坡山路上,每一步似乎都踩踏着几千年来山海奇观的神秘传说和海市蜃楼的风花雪月;

缆车越海登上高高耸立的田横山,想起画坛巨擘徐悲鸿油画《田横五百士》画面上描绘田横慷慨赴难告别壮士们的悲壮场面;

再面东眺望八仙过海景观,不禁为蓬莱弹丸之地间竟拥有如此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神话艺术资源而感到庆幸。

地灵人杰有忠魂(地灵人杰话蓬莱)(14)

戚继光遗墨

在一万八千千米的大陆海岸线上,像蓬莱这样自古以来被称为仙岛、仙山、仙境久负盛名的地方没有第二个,不仅度假宜居,而且适于避暑。

当地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发展文旅事业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将蓬莱打造的干净整洁舒适漂亮,数十里长的海岸线上,青松红花,蓁蓁逶迤,步道雕塑,匠心独具。

被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诗词大家讴歌赞美的蓬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磅礴发展,愈来愈显现出它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蓬莱仙境”焕发出的绚丽光彩在祖国蓝色海疆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