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统计数据是研判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的“监测器”,数据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政府、业界及学界对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正确研判。由于旅游业是从需求端界定的行业,隐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中,并不是各级政府统计的直接对象,旅游统计数据的质量高低对各级政府主要统计数据并无直接影响,因此,旅游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旅游的产业边界是根据游客消费涉及的行业来界定的,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众多方面。尽管我国旅游主管部门按照UNWTO推荐的《国际旅游统计建议2008》《旅游卫星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2008》修订了我国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指导着我国的旅游统计工作,但不论在学界还是业界总是有对官方发布的数据的质疑声音,比如质疑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国内游客统计口径太过宽泛”“旅游统计数据水分太大”等。以上对于旅游统计数据的质疑,有的是由对旅游统计复杂性的认知偏差导致的,有的是由从不同学科背景对旅游、旅游者、游客等基本概念的认同差异导致的,有的是由传统的抽样调查和基层填报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的。各界对于旅游统计数据的质疑主要聚焦在国内旅游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地区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随着我国进入社会经济新时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旅游消费作为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的服务性最终消费,也成为各级政府拉动经济的“香馆馆”。因此,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乎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决策及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中导致数据不准确的因素分析入手,从统计数据生产的主要环节探讨国内旅游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路径。

三、国内旅游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路径

(二)建立旅游统计业务外包的规范管理制度

近年来,旅游统计数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旅游统计督察工作内容中,数据质量是督察的重点。文化和旅游部作为行业统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旅游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在目前比较混乱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建立旅游统计业务外包的管理制度,并纳入旅游统计调查制度,通过规范性、标准化引导各类公司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确保旅游统计数据质量。

旅游统计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构建省级、地市、县市不同地理尺度的旅游统计数据采集、汇总、建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等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质量评估的国家标准;②在全国范围内组建旅游统计专家团队,负责旅游统计项目招标、项目评审及项目评估;③建立旅游统计资质管理体系,可参考旅游规划资质管理办法。

近几年旅游数据分析(旅游统计科普小知识)(1)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