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级式书法批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鉴赏与评论,它具有浓郁的“品次”或“品第”意识,是品评者对书家或书作在艺术成就方面做出的等级判定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每位书家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创作情景、审美意趣都不尽相同,其作品更是异态纷呈,各有千秋。而从评论者的角度来看,各人的艺术素养、审美理念以及期待视野也都因人而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书家或者书作作出统一的甚至是明确分级的评价,看起来不可思议,却是其最具特色与魅力之处。

书法手卷基本知识(字越来越不高级)(1)

这种批评方式甚至形成了一套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体系,并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逸品”如何落下神坛?

品级式书法批评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魏晋人物的品藻意识在书法领域中的运用,受到玄学思潮和当时社会制度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古典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时代的更迭、政局的动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对抗,让两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全线崩塌,晋人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当这自由注入艺术的脉搏之中,激起千层浪。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成为一门独立的表现性艺术,而这一时期所出现的书法批评——品级式批评也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光彩。

其中命运最为跌宕起伏的,当数“逸品”。

书法手卷基本知识(字越来越不高级)(2)

1、顶级

南朝梁书法评论家虞肩吾成为最早对书家进行等级评定的人。他的《书品》“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使用了与当时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相同的制式,将汉魏至梁一百二十八位书家按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之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是以九品,并且为每一级的评定确立标准,对每位书家予以评价和说明。

到了唐朝,张怀瓘《书断》以“神、妙、能”三品取代之前的“上、中、下”三品,既保留了虞肩吾三品论书的传统,又将形神论赋予新的意义:“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提出了“风神骨气居上,妍美功用居下”的审美标准,确是书法艺术鉴赏与审美意识的深化。而李嗣真作为品级式书法批评体系的传承者,其《书后品》在“上、中、下”三品(细分为九品)之上又加一“逸品”,将秦至唐八十一人分为十等,虽然他对于“逸”品只有极为简单的概述:“神合契匠,冥运天矩”,但“逸”品显然是作为书法艺术的极品出现的,具有天然、自由、超脱的艺术境界,它带着一种自然的奥秘,成为品级式书法批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最终确立了“逸、神、妙、能”为标准的品级式书法批评体系。

书法手卷基本知识(字越来越不高级)(3)

2、独特

唐朝画论家朱玄景在《唐朝名画录》中综合了李嗣真、张怀瓘二人的品级观念,也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这四品评价的是绘画领域的艺术家,“逸品”也并不是居于其他三品之后,而是独立于三品之外,代表着“不拘常法”的风格。

3、跌落

而清代朴学之风逐渐盛行,并慢慢被推向高潮。虽然儒家思想仍居于主流地位,但对比前朝,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角度和期待视野发生了极大变化。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提出以“五品九等”划分书法作品的优劣,在“逸、神、妙、能”之外添上了“佳品”,形成了“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的排序。他对“逸品”的定义是:“楚调自歌,不谬风雅。”并将“逸品”降为“能品”之下。他认为:“逸取天趣,味从卷轴,若能以古为师,便不外于妙道。”是说“逸品”中书家书作的特点是具有天然的趣味,但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以古为师”。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于南北朝书作的品评认为:天然和工夫两方面,只有“二者兼美,斯为冠冕”。他在《碑品第十七》中将南北朝碑分为了“神、妙、高、精、逸、能”六品,排序虽与包世臣不尽相同,但也只将“逸品”排在“能品”之前,居于第五位。就此,“逸品”及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跌落神坛。

书法手卷基本知识(字越来越不高级)(4)

如此落差,实在令人好奇。

有人说,清代碑学的复兴,使批评者已不再崇尚“挥洒自然,任意独运”的艺术风格,并且对书法品评体系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开拓。我倒认为,与其说在碑学思想之下,批评者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不如说是通过对“逸品”的打压,在摒弃柔美流媚书风的路上努一把力。

“逸”究竟代表了什么?

面对清代论书者的“降级待遇”,我慢慢发现,“逸”字所代表的艺术风格,其实是动感的、外放的、难测的,甚至带有一种挣扎感。

引用:,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解字》

“逸”字的本义是“逃脱”。虽然看起来不是什么好词儿,但独特在于词性。看看各个品级的用字,神、妙、能、逸、高、精、佳,唯有“逸”可以是动词。它不仅仅是在动,更重要的是在散发,让人不知它会散发到何处去,但又不管它去向何处都是合理的结果。

作形容词的时候,它是“不被约束的”。安逸,是最好的词组。不奋斗,也不惹事,不去管这世间纷扰,只愿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闲自在。

另外,它还可以是“消失了的”,就像是一缕烟。每一缕烟都可以随时定格,让人看到流动的力量。它好像不怎么喜欢你,你想要触碰,它还会躲闪。最后,它慢慢消失在你的眼睛里,却还会在气息中经久不散。

最后回到它的本义:逃脱。被束缚,才会想要逃,才会渴望自由,才会最终失去自由或得到自由。得到了“逸”,便是得到了自由,哪怕是短暂的那一种。可以想象,在这条路上少不了挣扎与取舍。

书法手卷基本知识(字越来越不高级)(5)

墨墨小结

品级式书法批评中的“逸品”经历了独特、高绝、平凡的地位变化,不仅体现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趣向,更为这个字留下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

大概人们总将“飘”“逸”二字连用,久而久之就对其形成了轻浮飘渺的印象。但深究“逸”字的内涵,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动感、外放、难测和挣扎。这恰恰可以使我们的书法作品呈现出更深层的艺术品质、传递更丰富的情感,也使艺术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关注@墨墨观史 ,一起深入书法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