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其中祥瑞文化,无论是在园林建筑物名称,以及这些建筑的木架结构、装饰图案,甚至一草一木等园林组成部分,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如此,从这些园林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宗教,以及外来文化中的祥瑞内涵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影响。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二字演绎的更加淋漓尽致。

关键词:皇家古建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吉祥意蕴 建筑构件 吉祥图案

  “吉祥”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注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以感性显现的形式,绘制成图,即“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就多现早期的“吉祥图案”。而建筑装饰用吉祥图案,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人们在瓦当上刻画各种吉祥图案,以求趋吉避凶,这一时期的吉祥图案古朴大方。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建筑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都曾大兴土木,建筑装饰使用的吉祥图案也逐渐增多。秦汉时期的建筑吉祥图案,装饰风格以刚直浓重为主。隋唐时,建筑装饰用吉祥图案已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风格,并影响了周边其他国家。北宋时期的建筑,更加注重吉祥图案的应用,整体呈现出活泼明丽的特点。至清代,吉祥图案的题材之丰富、使用范围之广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木架结构、装饰吉祥图案,是中国古典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重要特征,从这些吉祥图案中,不仅能欣赏到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还能看出宗教、民俗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响。作为清代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将吉祥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大写意的祥瑞园林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的避暑山庄,其天然形胜,诚如《热河志》上所说:“阴阳相背,爽垲高朗,地居最胜,其间灵境天开,气象宏敞”。作为盛世王朝的统治者,康熙和乾隆二帝将祈盼福寿、康宁的美好愿望自然和谐地融入到对避暑山庄及外围寺庙群的设计与建设上。  避暑山庄始建之初在水域、州岛的设计与分割上采取了“一池三山”的园林格局。所谓“一池三山”即我国古代神话世界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相传那里遍地奇花异草,吃后能长生不老,楼台仙阁中居住着自在的神仙。而帝王们都梦想着万寿无疆、皇权永固,因此“一池三山”的园林构建法也成为了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作为封建帝王,康熙帝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开始下旨筑堤造湖,“由‘万壑松风’北行,长堤蜿蜒,直渡方洲。洲大小凡三,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者也”, 形成以芝径云堤连接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个小岛的布局,从空中俯瞰,宛如三座仙岛漂浮海面,加之岛上遍植花草树木、修建亭台殿阁,似神仙所居之处。这样的布局设计既丰富了景观层次,也蕴含了对福寿康宁的无尽祈盼。  植物是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既点缀和烘托了景观的艺术氛围,又因其自身的寓意丰富了建筑的意境。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金莲映日就是避暑山庄中以花取胜的典范。金莲映日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位于如意洲岛的西侧,坐东朝西,因其建筑前后直至湖边遍植金莲花,故此得名。“金莲花”又称旱地莲,叶略似莲叶,夏初开花,花生五瓣,有黄赤、鲜红等色。此处的金莲花原产自山西五台山,《热河志》云:“金莲花本出五台,移植山庄,体物肖形,载赓天藻,曼陀优缽,无以逾兹。”山西五台山即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莲花本就是佛教的主要象征物,代表着吉祥、福寿,而从五台山移植的金莲花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们既象征着皇帝至圣的身份,也寓意着佛教的清凉世界。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将常青不凋的松和仙风道骨的鹤视为长寿的象征,由此产生的“松鹤延年”的传统文化也自然渗透到皇家园林的设计中。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为母后在山庄修建了居所“松鹤清樾”,此组建筑位于榛子峪入口百余米处,虽身处山峦区却地势平缓、开阔,当年周围“香草遍地,异花缀崖,夹岭苍蔚”,西有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六景风泉清听比邻相伴,潺潺山泉因山就势叮咚作响,院内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白鹤呦鹿共舞庭前,外有山色泉声,内有白鹤苍松,世外桃源、仙山圣境也不过如此。乾隆皇帝即位后,也效法祖父尽孝母亲,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正宫东面为其母后修建居处——松鹤斋,列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热河志》记载“皇太后所御内殿,斋名‘松鹤’,祝颐寿也。兹丰慈圣于山庄之东,亦以名斋,随时随地,长乐春晖,用地志庆。”“构大殿七楹,以奉慈宁,翠水丹山,祥开福地……”。康熙、乾隆二帝均用松鹤为母亲居住处题名,可见鹤寿松龄的思想深入帝王之心,他们人为的实现“西池自在山庄内”的胜景,以表达 “慈豫长承亿万年”的心愿。  在山庄德汇门内、松鹤斋的北面原有一组宏大的建筑,这就是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清音阁大戏楼,它同北京故宫宁寿宫的畅音阁、圆明园的清音阁及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并称清代四大皇家戏楼。山庄清音阁大戏楼坐南朝北,设计独特、布局精巧,其地基形状设为“吉字图”,寓意吉祥。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高约5米,进深约14米,三层台板共设有天井三口、地井五口,可升降道具、人物。各层均有乾隆帝题写的匾额,上层题额 “清音阁”, 称“福台”;中层题额“云山韶濩”, 称“禄台”;下层题额“相叶钧天” ,称“寿台”。福、禄、寿在我国民间流传为天上三吉星:福,意为五福临门;禄,寓意高官厚禄;寿,寓意长命百岁,三者象征着幸福、吉祥、康健。乾隆年间,每逢重大庆典都会在此赐宴、观戏,所演承应戏有《五代登荣》、《五福五代》、《太平祥瑞》、《祝寿无疆》等四十六出之多, 据记载某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寿辰,从八月初六即开始演戏,到十五日停止。演出时,场面宏大,演员人数众多,“……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道具更是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将帝王心目中的福寿康宁演绎得活灵活现。  康乾二帝在设计规划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群时,或以名寓意,如“乐寿堂”、“如意湖”、“蓬阆咸映”、“仙苑昭灵”、 “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普佑寺”“安远庙”等;或以景抒情,如“芝径云堤”、 “松鹤清樾”、“金莲映日”等,无不是借助吉祥符号的寓意,表达了个人追求福寿康宁的美好愿望以及希冀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  二、细工笔的精巧建筑  古建筑中的吉祥图案是借助图画或图形来寓意吉祥的。它运用景、物隐示吉祥,其含义极为丰富。它一般不孤立出现,而是融于建筑装饰之中,使观赏者既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又能明了它所祈盼的吉祥含义。  1、屋顶装饰  1.1脊兽类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由瓦制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脊兽发展出装饰功能和等级限制,并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寓意。  图片: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殿顶脊兽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

  鸱吻:龙生九子之一,龙头鱼尾说其为海兽,喜登高眺望,喷水如雨不怕火,于是将之装饰于脊,能为人们消除火祸,保佑家宅平安,并带来幸福。  骑凤仙人: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之意。  龙: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在当时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唐虞世南《狮子赋》描绘其:“筋骨纤维,殊恣异制,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弥耳宛足,伺间借势……遂感德以仁。”在这里,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汉朝时,对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天马又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押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  獬豸:有神羊之称,为独角,又称一角羊。《神异经》云:“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将它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宸垣识略》中说:“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蝀坊之上。”故它是祥瑞的动物。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  1.2宗教类  图片:承德普乐寺宗印殿殿顶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

  普乐寺建于1766年,其主殿宗印殿殿顶正脊中设黄琉璃佛塔一座,两侧由八条行龙驼佛教法器——八宝: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鱼、盘长。它们象征给世人带来吉祥、幸福、护佑的圆满佛法如同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度化众生。  图片: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群楼北侧角殿殿顶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3)

  此殿殿顶装饰卧鹿、金轮。以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贝那勒斯附加的鹿野苑初转四谛法轮。寓意佛光普照,吉祥如意。殿顶装饰孔雀、金轮。表示菩萨化身听佛讲经。孔雀,视为优美和才华;金轮代表佛,象征佛法从此传向四方。寓意佛法无边,惠及众生。  图片: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4)

  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以北。五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塔身装饰分别为莲花、宝剑、宝贝、法轮、金刚杵。5种颜色以及塔身装饰分别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支派及佛教中的五方佛。寓意着佛法无边、慈惠及众生,带给从此过往的人们以幸福、安宁。  2、屋身装饰  建筑的屋身构件繁多,装饰题材极为丰富,它们或以雕刻,或以彩绘等形式出现,按类别大致可分为:龙凤类、字类、锦纹类、花卉山水类、祥禽瑞兽类、博古类、人物故事类。  2.1龙凤类  龙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龙由此代表了皇权。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据说是能给人们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二者一直被视为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蟠龙  图片:须弥福寿妙高庄严殿天花藻井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5)

  蟠龙:指蛰伏在地上没有升天的龙,龙呈盘曲环绕状。在古代建筑中多在柱、梁、天花中出现,是皇家威势的象征,代表着尊贵、荣耀。  团龙  把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称为团龙。它源于唐代,明清时运用较为普遍,是明清两代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一般只适用于宫廷或皇家园林。古代建筑中团龙图案运用广泛,团龙瓦当最为常见。它既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有禳除灾难带来吉祥的寓意。  蟠螭  图片:普宁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6)

  蟠螭:指没有角的龙,古书认为它是山林异气所生。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多出现在柱基、门等处。寓意着美好、吉祥。  夔龙  图片: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7)

  夔龙:传说中的动物又称角龙,一足,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此图案早期用于瓦当装饰,后多用于门、窗、天花等。代表吉祥、幸福。  坐龙  图片:普乐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8)

  坐龙:其呈正襟危坐的形式,头部正面朝向,颏下常设一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态伸向四个方向,龙身向上蜷曲后朝下作弧形弯曲,姿态端正。它是封建社会规格最高、最为尊贵的龙纹。寓意着至高无上的权利、高贵、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云龙纹  图片:普宁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9)

  云,是产生龙的基础,而龙嘘出的气便成了云。云龙纹就是云和龙的共同体,显示出一种似云非云,似龙非龙的神秘图案。其寓意龙腾盛世、四海升平,也是政治清明的象征。  草龙纹  图片:普乐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0)

  草龙纹:又名“卷草缠枝龙”, 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都是卷草图案。整体往往呈现出『S』形,并将『S』形继续延伸,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象征着吉祥、美好、幸福。  拐子龙  图片:须弥福寿之庙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1)

  拐子龙:源於草龙,又脱胎於草龙,其线条挺拔、硬朗,转折处呈圆方角。龙的头部也呈方圆形,整体协调一致,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装饰意趣,常用在家具、室内装饰及建筑的框架上。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龙戏珠  图片:普乐寺旭光阁藻井

  图案由龙和龙珠组成。龙珠是指佛教的宝珠摩尼珠,又名如意珠。此种纹饰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广泛使用的,其形式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群龙戏珠等题材,在古代建筑上运用广泛。它是一种祈福的纹样,能给人带来吉祥、平安、幸福和喜庆。  龙凤呈祥  纹饰中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此图案多绘于枋心、藻头、盒子等。寓意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太平盛世、百姓安康,也有子孙满堂、生活美满的意思。  2.2字类  卍  图片:普乐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2)

  卍:其在古代印度、希腊、波斯等国家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后来应用于佛教,作为一种护符和标志,意为吉祥海云,大乘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到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式定读音“万”,寓万德吉祥之意,其在宫殿及寺庙建筑上应用极广,最常见于古建筑外层檐(飞子)端头。  寿  “寿”字在古建筑装饰上早已被图案化、艺术化了,成为一个吉祥符。据《吉祥物在中国》的统计,“寿”字有300多种图形,变化极为丰富,可用多种字体表示。字形长的叫“长寿”,字形圆的,叫“圆寿”(无疾而终),也有用多字来表示,如“百寿图”。在古建筑中常出现在檐、天花等处。  福  “福”字现在的解释为“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古人常说“五福”指:一曰寿(长寿)二曰富(多才)三曰康宁(健康平安)四曰攸好德(崇尚美德)“五曰考终命(其命善终)”“。福字形式多样,在古建筑装饰中常出现在照壁、天花等处。  六字真言  图片:普乐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3)

  唵嘛呢叭咪吽(OM MA?I PADME HUM)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佛教认为循环往复吟诵此真言,能积功德、使功德圆满、获得解脱,最终得到幸福健康。  2.3锦类  锦类:俗称锦纹类,是两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的图案。  回字纹  图片:普陀宗乘之庙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4)

  回字纹由单体回纹以间断排列的形式组成边饰,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有的回纹以变形手法绘制。明清常见,乾隆年间尤为盛行,是古建筑上最常见的几何图案。蕴含吉祥、幸福美满,富贵不断头。  卷云纹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5)

  起于战国,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最开始只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后其应用范围被逐渐扩大,在瓦当、彩绘、门、窗、栏杆、天花等处常常出现。寓意着高升和如意。  如意纹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6)

  起源于清朝,有心形如意纹、灵芝形如意纹、云纹形如意纹,其预示着称心、如意、吉祥。  卷草纹  图片:普乐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7)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是古建筑装饰的基本纹饰,寓意勃勃生机、健康长寿。  火焰纹  图片:普陀宗乘之庙权衡三界殿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8)

  火焰纹源于佛教,最开始和佛像一起出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单独的装饰图案。在寺庙、门、窗等处最为常见,寓意神圣不可侵犯、辟邪、驱魔。  盘长纹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19)

  盘长纹出自佛教,佛八宝之一,象征连续不断,生生不息,寓意吉祥。  2.4花木山水类  此类纹饰在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建筑上的装饰、彩绘上较为多见。  一品清廉  一品,古代最高官阶名称。莲,荷花也。宋周敦颐《爱莲说》之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与廉同音,一品清廉寓意居高位而不贪,公正廉洁。  国色天香  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华贵。此纹饰在古建筑中经常出现。寓意着富贵、吉祥。  ③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谢;梅花,迎寒开花。图案寓意高风亮节、品质高洁。  ④四君子  为梅、兰、竹、菊。梅,寒冬开放,视为有气节;兰,高洁雅致;竹,挺拔修长,内有空节视为虚心;菊,在深秋绽放,傲骨淡定。寓意洁身自好、品行高洁、虚心正直、坚贞不屈。  ⑤宝相花  此花综合了牡丹、荷花、菊花等诸多花卉的特点,经过艺术加工,形成了其独特的纹饰。多用于佛教建筑的装饰,寓意着庄重、富贵、高洁、吉祥如意。  2.5祥禽瑞兽类  四灵图  四灵指龙、凤、龟、麟。多用铜铸或石雕,用来装饰建筑,用以祈求国家太平、国运久远、政治通明。  狮子  狮子是权贵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又可以辟邪、镇宅、求得平安。  狮子滚绣球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0)

  一般图案是一只狮子脚踩一球。象征着威严、尊贵以及无上的权利。民间的此类图案着寓意着吉祥、幸福。  太师少师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1)

  为一只狮子怀抱幼狮或大狮子两爪间有一幼狮。在古代建筑中一些抱鼓石上常会有太师少师。因狮与师同音,即太师少师表达辈辈做高官、子孙绵延的意思。  椒图  形状螺蚌,龙九子之一,因不喜欢人打扰,故是大门上常见的辅首装饰,也常绘于门板或用于抱鼓石上。其寓意着保家宅平安,不受外邪侵犯。  ⑥五福捧寿  图片:澹泊敬诚殿隔扇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2)

  图案为五只蝙蝠围绕”寿“字或五只蝙蝠围绕寿桃。蝠谐音福;寿桃,象征长寿,是清代广泛流传的吉祥图案。寓意着多福多寿。  ⑦喜上眉梢  图案为喜鹊与梅花枝。喜鹊同喜;梅同眉,表示欢喜从眉眼上表现出来,预示喜事来临。  ⑧鸳鸯同心  图案多为一双鸳鸯在莲叶间嬉戏或卧在莲叶之上。在古建筑中多出现在枋、廊的彩绘上。用藕心相通比喻夫妻之间同心同德、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2.6器物类  博古图  古代将具有较高艺术的古器物如鼎、瓷器、玉器、石雕等称为博古,将这些器物图形化装饰的建筑上表达了清新高雅、超凡脱俗的意境。  平安如意  由宝瓶和如意组成。取谐音。为古建筑常见纹样。  ③铜钱  铜钱象征着财源滚滚、衣食无忧。  ④八卦  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其寓意着阴阳调和,万象吉祥。  ⑤佛八宝(参见1.2)  ⑥佛七珍  其为佛前供器,一组七件。轮宝:法轮,象征着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也就是说佛法不停留在某人某地一处,而是到处传播;马宝:马身带鞍缰,背拖宝瓶,表示吉祥消灾,佛教传播广远;女宝:女性菩萨形,去烦恼得净乐,表示佛教妙静和平。主藏宝;文官坐像,象征智慧理性,表示佛教能够坚守戒律;主宾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像,表护持佛法,佛教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任何强敌;象宝:大象背托宝瓶,表示佛教力大无比,佛法远扬;珠宝:表示佛教圆明光莹。  ⑦佛五供  为佛前供器,包括香炉、蜡扦、花觚。香炉,香烟上透云霄,可与佛、菩萨连通;蜡扦,代表佛前一片光明;花觚,内多盛清水,代表遍撒吉祥。此图案多用于佛教建筑上,寓意佛光普照,吉祥如意。  2.7人物、故事类  八仙  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 汉钟离 、 张果老 、 吕洞宾 、?铁拐李 、 韩湘子 、 曹国舅 、 蓝采和 、 何仙姑。以他们为主题的吉祥图案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表达了对幸福长寿,永葆青春的向往。  福禄寿三星  传说福、禄、寿三星为三位神仙。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寿星司生死。三星象征着幸福、富有、长寿。  ③渔樵耕读  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也是很多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宫廷建筑中此图案的使用,表明统治者对田园生活,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民间也常常以渔樵耕读为雕刻图案,寓意生意红红火火。  ④佛教人物、佛经故事  佛教人物、故事繁多,众多佛经故事、人物被人们以图画形式绘画于墙壁、天花、长廊等。表达了人们对佛国世界的向往,期盼吉祥、幸福、长寿的降临。如安远庙壁画是以佛教绿度母向世人讲授佛教理论为题材而绘制成,整幅壁画通过一个个形象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要忍辱持善,自律助人,最终一定会得到愉悦和幸福。  3、台基装饰  台基又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3.1方直轮廓的台基  图片:普宁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3)

  此类台基最为普遍,在压栏石、角柱石、间柱、柱础等构件上多装饰瑞兽和花卉纹饰。台基之上设有祥瑞摆设,常见的有:仙鹤,象征着江山万代、王朝永葆、皇帝长寿吉祥;宝象,粗壮的四肢给人以稳固、踏实的感觉,象征着江山稳固、社会安宁、政权巩固;香炉,称宝鼎,王朝的建立通常称为”定鼎“,此物象征着国家政权;香亭,亭谐音停,是希望王朝永久停留于盛世当朝。  3.2须弥座式的台基  图片:普宁寺台基御路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吉祥符号)(24)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多刻有卷草、莲花瓣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踏跺中部往往加上御路,上面雕刻龙、凤图案,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庙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此式台基象征着尊贵、等级、受万人景仰之意。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吉祥图案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群是清王朝鼎盛时期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们虽历经数百年的沧桑风雨,但如今依旧散发醉人醇厚的芳香,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的一窗一檐、一楼一榭中闪烁着吉祥福运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