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叶生长于高山或荒野 ,关于中国的茶史记录起源于周武王约3000年。由于历经时代久远,那时候的科技尚不发达,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作为人们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经过口口相传,就产生了各种神话或传说。每一种茶自有其产生、发展、传播和传承的固有特点。据固始县白狮地14号春秋战国墓的发掘,证实固始的茶史至今不晚于2300年,而作为信阳地区唯一有出土茶文物的地方,固始茶史堪称信阳茶史。固始茶同中国其他产茶地一样,也脱不了传说与记载相结合的藩篱,这种传说、演绎、想象、推理等也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固始县高山茶(固始茶的各类传说)(1)

固始茶起源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固好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波寻找能人。一天,神龙氏化作一位采药老人,告诉春姑,往南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村姑按照老人的要求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最后筋疲力尽,并且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立马神清气爽,浑身使劲,她顺着泉水向上找,果然找到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在规定时间赶不回去,也救不了乡亲们,春姑难过的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变成了一只尖嘴巴、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的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画眉鸟,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始县高山茶(固始茶的各类传说)(2)

九龙神茶传说

“九龙茶”因为长在“九龙崖”才得名的,九龙崖是固始县安阳山上的一条巨大石崖,天长日久被雨水冲刷出九条大小相同的石沟,暴雨过后,形成九道瀑布,状如九条巨龙倒挂,所以当地人便把它叫做九龙崖。

安阳山又叫佛光山、安山,固始人俗称东大山。在九龙崖正中间的一道石沟上生长一棵野生茶树,有一抱粗细,五尺多高,枝繁叶茂,呈伞状。当地穷苦人若有伤病,攀爬石壁,买些茶树的叶子带回家或熬水或捣烂敷在伤口上,能治好许多病。时间一长,这棵茶树就被人们奉为神树,茶也就取名为“九龙神茶”。

固始县高山茶(固始茶的各类传说)(3)

香姑茶的传说

固始县西九华山上有一座香姑峰,香姑峰生长的香姑茶形如兰花,色似秋水,沏在碗里绿汤酽酽,清香阵阵。

相传很早以前,香姑峰不叫香姑峰,叫绝命崖。绝命崖不像今天这样,终年云雾僚绕、草木茂盛、香茶满坡、百鸟和鸣。那时,绝命崖是一柱断崖峭壁,一片嶙峋怪石,一棵草木不生,一年到头死寂的荒崖。崖下有一条山路,说它是路,倒不如说是一条一人走上去,膝盖能顶住下巴的石梯。就这,在当时还算是通往国都京城的唯一官马大道!一年到头,被皇上逼着缴粮纳贡,当佚作役的人们都要经过这里。无数民佚苦役跨出龙潭谷,翻过金刚台,爬上十八盘,穿过石门口...等走到这绝命崖下早已筋疲力尽,寸步难移了。在那三伏炎热天,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活活的渴死在绝命崖下……

绝命崖下住着一户人家,老头儿和儿子都外出扛活去了,家里只有一位老婆婆和一个12岁的童养媳。童养媳的名字叫何香菇,因为爹娘被皇上派作佚役,三伏天渴死在绝命崖下,这户人家帮助埋葬了他们,小姑娘不得不在这里做了童养媳。俗话说:“童养媳,童养媳,三年两头脱层皮。”香菇的婆婆是个吝啬的恶婆婆。香菇每天白天黑夜有干不完的活,但还得不到婆婆的满意,总是有挨不完的打,受不尽的骂。

一天,香姑从绝命崖上捡菜皮回来,又热又累又渴,喝了桌上瓦盆里的半碗茶,遭到狠婆婆一阵棍子毒打,还罚她两天不吃饭,打回来1000斤柴。香姑只好含泪带伤上山去了,两天来,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第三天,只觉得头昏眼花,实在无力砍柴,她只好扔下斧头,拨开荆棘采野果,她找到几枚酸草莓、涩软枣、苦猴儿栗……这些野果儿她嚼啊嚼,嘴里说不清楚是什么味,忽然,她想呕吐,“噢”了好大一阵工夫,也没吐出来,正在难受,突然发现身有两蓬从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小树,鲜绿鲜绿的叶子,十分可爱。香菇禁不住伸出小手摘下两片嫩叶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嚼着嚼着,香姑觉得嘴里苦涩的味儿没有了,变得香甜香甜的,再把树叶吞下肚后,心神顿时安定了,渴呀、饿呀顿时也不觉着了。

香菇又惊又喜,她想:可能是碰上人们传说的神茶树了,有了这两棵神茶树,以后再也不怕婆婆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了。香菇又想到,在绝命崖下,那些渴死、饿死的佚子们,想到如果涯上也有这样的神茶树,爹娘就不会死了,她的眼睛不由的润湿了!她决定利用每天上山打柴、挖菜时间,采一些树种、茶种、花种、果种,将它们种在绝命崖上。因为耽误了打柴、采菜,又遭到了许多婆婆的毒打和臭骂。

一天,她在绝命崖上寻石缝,找泥窝、埋种子,磨破了手心,磨破了脚掌,她没觉得,第一次开口唱出愉快的歌。清脆的歌声飘到山下,被恶婆婆听到,骂道:“该死的小贱货,回来看我熟(方言,“剥”的意思)你的皮!”正巧被云游此地的地藏菩萨听见了,他暗想:我得快去超度苦命善心的香姑成仙,再不救他,恐怕她熬不过去了。

刚到香姑家门口,迎着恶婆婆提到烧火棍一边打,一边骂,不一会儿功夫,小香姑就皮开肉绽,躺在地上不能动弹。恶婆婆举起棍子还要往下打,忽然眼前一亮,身前站着一位过路佚子,把手朝恶婆婆一指,恶婆婆立即僵硬在那里,再也不能动了。再朝香姑一指,香姑身上的伤一下子全好了。香姑站起来正要拜谢,只听佚子说到:“香姑,快跟我来吧!”说完,往地上一指,地上立即冒出一片五彩祥云,托起香姑向空中升去。恶婆婆站在那里眼看他们飞走了,天长日久,恶婆婆变成了一块石头,现在这块恶婆婆石还在香姑峰下立着。

自从香姑被超度成仙后,绝命崖上天天都有五彩云雾笼罩,细心的人从那飘忽的云雾中还常常可以隐隐约约的看见香菇提篮、锄禾,像在绝命崖上来来去去,她忙着给种下的茶籽浇水;耳灵的人,还常能听到香姑清脆婉转、美妙动听的歌声。

不久,崖上长出一片片树木,一棵棵奇花异草,一蓬蓬芳香四溢的香茶,人们只要一喝上这奇香醇酽的美茶就想起小香姑来。后来,人们干脆把这香茶叫做“香姑茶”,绝命崖改为香姑峰。

固始县高山茶(固始茶的各类传说)(4)

仰天雪绿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大别山北麓,固始县仰天洼茶场上,有一位进山购新茶的小伙子,名叫孙意好,他9岁时父母双亡,流落街头,被茶庄老板叶修善收留,取名“意好”。孙意好到茶庄后,白天干活,夜晚偷着读书,到了十八九岁不仅能写会算,而且叶老板交代的事情办得头头是道,深得老板喜欢,当管事来用,连开春进货的大事,也都交给他办理。

春天的一个早晨,孙意好走在弯曲的山路上,边吃随身带的干粮,边饮着清甜的泉水,心中好不自在,正在惬意时,忽然听见山那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喊声。转过山弯,只见前面半山腰中,两间破旧不堪的草房前,一个身穿丝罗的富家阔少,正在指使家丁强拉硬扯一个姑娘。姑娘大约十八九岁,面容憔悴,体质纤弱,像一只被风雨摧残了的褐色牡丹,看着叫人怜悯。

孙意好上前,问明缘由,原来姑娘的爹爹因病向财主家借了十两银子,谁知病没治好,还欠下了这笔债。孤苦母女无力偿还,就拿姑娘以身抵债。结果阔少按“驴打滚”的利,要了一百两银子。孙意好解开小包裹,替姑娘还了一百两银子,还差点被阔少恶测押送官府吃官司,因为有光州(固始)衙门的文书,才免去一难。

阔少走后,方知姑娘名叫兰花,兰花再三拜谢孙意好的解救之恩,又得知兰花姑娘的老娘重病在床,孙意好再次慷慨相助,拿出两锭银子,并决定留下几天来帮助料理可怜的母女。因为劳累有人分担,愁苦有人安慰了,姑娘像枯萎的兰花得到甘露,慢慢的复苏了,脸色渐渐变得红润好看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的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临终前,老人把孙意好叫到床前,含泪断断续续的说:“恩公啊,你的心比菩萨还善,看样子我要走了,我走之后,想把兰花托付给你,你若不嫌弃,我也就闭眼了。”未等孙意好答话,老人一口气不接,合上眼睛,再也睁不开了。

等安葬好老人,已经两个月过去了,孙意好两个月没有音信,叶老板认为他一定是携带银两 逃之夭夭了,于是叶修善就到光州(固始)府向知州报了案情。看在叶老板平时孝敬银两的份上,知州大人立即派了6个衙役,分成三路去捉拿拐骗主人银子的罪犯。

这日,孙意好正辞别兰花姑娘,回去和叶老板结算账目,他打算用三年劳役偿还这次用去的银两。哪知,扑进来两个衙役,不由分说,将锁链套在孙意好的脖子上。

见此情景,兰花姑娘如五雷轰顶,勉强支撑才站立稳当。她想,意好哥哥全是为了我们母女,才落到这般地步。我兰花若不救她,良心何在?她取出孙意好给她留作生活之用的两锭银子,递给衙役说:“两位官差,意好哥哥不是拐骗银两,他是一片善心,才落得自己吃官司。请二位差官回去告诉叶老板,只要他不让意好哥吃苦,这二百两银子,明年此时,我一定用千金奉还。”

孙意好被押进府衙,知州升堂审问,意好把前后经过如实说了一遍。知州听后,觉得此人倒也算仁义之举,但若不治罪,又想以后不好再收纳叶老板孝敬银两,一时为难,就请叶老板拿主意,看他意思。

叶修善见到孙意好不禁怒火中烧,正准备要求知州将他重重治罪,一衙役跪下,将兰花姑娘的话禀报知州,说兰花姑娘说若不让孙意好吃苦,明年此时她愿用千金奉还叶老板。

叶老板是个饱经世故的人,他听了衙役的话,觉得其中有奥妙,虽不全信,但也不可不信,就想着看个究竟,先把孙意好关押起来,明年此时再做道理也不迟。于是故意卖弄个人情,求大人暂缓治罪。于是,知州就把孙意好下入轻犯牢里,案子暂搁一边。

自从衙役把意好带走以后,兰花姑娘的心都碎了。但她知道,眼泪救不了意好哥哥,但有一种营生可以,这种营生在茶山上,祖辈不肯做,父辈也不肯做,现在兰花菇想要救意好哥哥,她不能不做这种营生了。她等啊等,等到又一个春茶飘香的季节了。

固始县高山茶(固始茶的各类传说)(5)

每天,兰花姑娘三更就离开家门,

她像一只山雀,很快飞上仰天洼的山颠。山坡上,她弯下腰来,用舌头将尖儿,从第一朵花儿挑下来第一枚花瓣;接着,又从第二朵花上挑下第二枚花瓣,一直到挑到九十九枚,再用舌头把口中的花瓣,轻轻地搅拌九十九下。这时,兰花姑娘的肺腑都浸透着馨香,她吐出花瓣,用嘴唇把茶树蓬头上的那片嫩叶,一片一片地采入口中,采到九十九片时,张开口又把茶叶撒在竹篮里。又重新用舌尖把一枚枚花瓣街进口中……她采啊,采啊!采完第一口茶,星星开始暗了;采完第二口茶,鸟儿开始唱了;采完第三口茶,东方开始布霞了。采这种茶是不能见日光的。因此,疲劳的兰花姑娘,一步一挪的下了山。回到家中顾不上歇一歇,又把一片一片茶叶放入口中,捻制成银针一样细的茶条。茶条捻成了,姑娘的嘴唇磨焦了,舌尖累肿了,可她仍然顾不上歇一歇,再把茶条放在锅里精心的进行炒啊,炒啊,炒成一锅茶,茶包越来越大了,姑娘的心也越来越宽慰了。可是,姑娘的眼窝越来越陷了,下巴越来越尖了,手指越来越细了。

终于,去年约定的日子来到了。

这一天,兰花姑娘没有去采茶,天刚亮 ,她来到山泉旁,对着清凌凌的泉水,用心的把头理了理,脸儿洗了又洗 ,然后站在门前,久久巴望着意好哥哥的到来。衙役押着孙意好,来到兰花姑娘身边,催促兰花姑娘快去取出银子,兰花擦了擦眼泪,转身进屋捧出一个素绢包儿,递给孙意好,说:“意好哥,你把这包茶叶交给叶老板,就万事俱备了,这茶他一定要泡一盏看看真假。记住,泡茶时:你若没见到我,我就在这里等着你,你若见到我了,就把我忘掉吧!”

打谜一样的话儿,孙意好只是应着,并不理解。

在锁口茶庄,见到叶老板,孙意好递上茶包。打开茶包,一股芬芳之气迎面扑来,只见叶老板惊喜的眉飞色舞。他急忙叫人煮了一壶开水,自己动手把素绢包里的茶叶,撮一撮放入洗净的茶壶中,提起壶来便沏。不沏则已,一沏,杯中的茶叶旋转着舒展开来,如百花竞放,似群娥起舞。一时间,厅堂之中,奇香阵阵,异馨缭绕,使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一般。叶老板不愧行家连声赞叹道:“果然是千金难买的琼口茶呀!”

“琼口茶”为何这样珍贵?据说这种茶得百花灵气,受童女精华,饮之能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不过,采制琼口茶的姑娘,津、血会被耗尽,再也不能活了。所以纵赏千斤,谁也不愿采制它。说不清哪个朝代有个皇帝,一心想长生不老,曾下一道圣旨,要求产茶州县都进贡“琼口茶”。圣旨一下,茶山上的童女逃的逃,嫁的嫁,一个童女也找不到,因为得不到“琼口茶”,不少州县官员被革职掉。经销茶叶数十年的叶修善,为了要发更大的财,连做梦都在想得到“琼口茶”呢。现在,他觉得这包琼口茶很快就会变成一座金山银山,那欣喜劲儿更不用说。

正在众人惊喜异常之际,只见茶杯中慢慢现出一团红色的雾团,像一朵待放的茶花,冉冉上升。浮出水面后,逐渐扩大。约到九尺高处突然散开,水雾中隐约可见一个面容憔悴的女子,在昂首远望,似有所待。这时,孙意好撕心裂肺的尖叫一声:“兰花妹妹!”便倒在地上,他这才明白了临别时,兰花姑娘嘱咐的意思了。叶老板允诺孙意好将兰花姑娘安葬后,将酬谢重金。

孙意好离开锁口茶庄,径直向数百里外的仰天洼山巅奔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他带着尚有余温的兰花姑娘,一同跳下山崖,化作一对飞鸟,飞上蓝天;也有人说,他们一同投进最清的山泉,化成一对鱼儿游向大海……

固然,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茶叶在古代,成为官场贵族宴会的常设茗饮,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人士交往中,以茶待客开始出现,随后,便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时尚。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