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的吃饭问题贯穿了整个历史。

从春秋鲁国的初亩税开始到秦国的商鞅变法,土地私有逐渐合法化,针对农民开始按亩收税,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下面我们拿几个朝代的数据来分析下当时的农民生活质量。

秦朝

商鞅佐秦,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

秦朝的农民赋税标准没有查到具体资料,我们以初亩税为标准,“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意思就是公田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公田之外的再加十分之一的税,就是百分之二十的赋税。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了下资料,秦朝的亩产粮食大约二百斤出头,有的资料显示初亩税的时候亩产一百斤。当然商鞅变法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产量增加是正常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亩的大小不一样。商鞅变法前是一百步为一亩,商鞅改为240步为一亩,一步是六尺,一尺约为23厘米,这样算来,商鞅变法时候一亩地不到500平方,略少于现在的666平方。

有人会有疑问,秦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暴政”,看资料赋税也不是很高。其实除了种地的赋税外,秦朝还有人头税,分为两种:口钱、算赋。最重要的是秦朝的徭役制度。

秦朝的徭役类别为三种,分别是:更卒之役,每年一个月、正卒之役一年和戍卒之役一年。一个农民在秦朝免役的年龄是六十,也就是说一辈子大概赋徭役的时间累计起来要五六年。不管你是不是在赋徭役,分给你的田地你都要种,你不种,赋税可是按照分给你的田地面积来收的。“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藁二石。”

秦朝的无偿劳动特别多,建阿房宫、丽山宫,修长城,修驰道等。有的距离还特别远,劳动人民不是正在徭役,就是在去徭役的路上,如果不能如期到达,惩罚还很重,陈胜吴广起义就发生在戍卒之役的路上。当然,也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口数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繁荣程度,秦朝人口大约3000万。

汉朝

汉代实行的是轻田租而重赋于民的政策。从“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到时不时地“其赐农民今年税租之半”可以看出,当时汉代针对农民的赋税是十五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的比率。

从粮食赋税来看,汉代的赋税相当低。再加上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当时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大概在二百六七十斤,所以汉代的农民要比秦朝的农民幸福多了。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除了田租,汉代还有其他赋税:

1、算赋,年龄15-56岁要交一百二十钱的赋钱,女子15-30岁不嫁,要交六百钱的税钱。

2、口赋,年龄7-14岁要交23钱的赋钱,这个属于皇室的财政收入,收入赤字了,就降低年龄,比如汉武帝打仗时候,就从三岁开始交口赋;东汉末年降到一岁开始交。

3、更赋,每人每年亲身服一个月的徭役,然后再出300钱给官府,也可以花2000钱找人代替自己服一个月徭役。

一年要交这么多的税钱,那百姓的真实收入是多少呢?黄今言先生算一个统计表,我发出来参考: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4)

图片来源于网络,是黄今言先生做的统计表

整体而言,汉代的百姓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比秦朝的百姓要幸福得多。“文景之治”的时候,国家太仓里的粮食因为吃不完放到腐烂,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都烂了。到西汉末,人口达到了近六千万。

唐朝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代前期用的是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租: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粟二石,大概就是二百多斤的样子,换算下来大概是收入的三十到四十分之一,比汉代的略轻。

调:交纳陵、绢、粗绸各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庸:一年服徭役二十天,为正役,若国家不需要服役,则每丁需要交绢六丈或者布七丈五。这个也比汉代的要略轻一些。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朝后期,随着土地的兼并,租庸调制逐渐瓦解,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有几个特点:

1、各地依据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征收。大致意思就是政府核算下自己需要多少钱,然后按照自己需要的来征收,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多剥削老百姓。

2、不分主客户,依照丁壮和财产多少定税。意思就是不管你是当地人,还是搬迁过来的,大家税率一样,这样土地产量低的人就会搬迁到土地产量高的地方去。因为是中央分配的定额税,产量高的地方人越多,反而分摊到个人的税越少,产量低的地方人搬走了,税没有减少,反而分摊到个人的税越多。两税法以前不管多少地,交的税是固定的。两税法是以贫富为差,收入多了多收,收入少了少收。

3、一年两次,只收钱。“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把之前的粮、布、绢等税全部换算成钱。国家是方便了,但是老百姓不方便了。国家把钱收走了,市面上的钱币流通就少了,慢慢造成钱重物轻的现象,老百姓就要贱卖粮、布、绢来变现钱去缴税,反而负担更大了。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7)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体来说,唐朝前期穷人的日子还过得去,唐朝后期穷人变得越来越穷。盛唐时候人口大约五千万。

清朝

清朝在明朝“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了“摊丁入亩”赋税制度。主要内容有几项:

1、废除“人头税”,将丁银摊到田赋里征收。地多多收,地少少收,没地不收。没有地的农民就没有了纳税的负担,而地多的地主负担就加重了。南北有差异,我们拿北方举例子,清朝一亩地粮食产量大概在400斤左右,一亩地税收大概是3-4斗,一百斤左右。

2、放松对户籍的控制,有特长的手艺人可以出卖劳动力。查了下资料,清朝普通佃农一年大概收入不到十两银子,出去打长工一年大概收入十二到二十两银子。十两银子按当时物价,能买一千多斤大米或者二百斤猪肉。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8)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的“摊丁入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了经济发展。清朝乾隆年间人口达到2亿,道光年间突破4亿。

从几个朝代的赋税制度来看,整体符合几个规律:

1、由以人口为主慢慢过度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主。

2、以实物或服役慢慢过度到货币代替。

3、由繁琐慢慢过度到简单。

4、由沉重慢慢过度到人性化。

现在

其实现在不用多说,大家都能感觉到不一样。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当时“交公粮”的场景,估计以后也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9)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沿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没有了。农民进入了新时代,只要肯努力,就可以跨越财富阶层,通往富裕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我知道会有人拿偏远农村举特例,但进步和变化我们都看到了。发展需要时间,给我们国家一点时间,相信国家越来越富强,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交公粮的农民有多难(不用交公粮)(10)

新农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