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出发!一个电话开启抗疫志愿者初体验

3月13日下午,我接到了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红菱村委范可君的电话——

“下午有没有时间?”

“2点后都有空。”

“来当志愿者吧?”

“好啊!”

一听到让去当志愿者,我一口答应下来。

以前只能在一旁看着志愿者们为大家跑前跑后的忙碌身影,现在,我也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员,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挂完电话,我有些兴奋。

下午2点,我准时来到红菱村委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各自忙碌,有的打电话联络医生交警,打印点位图,有的搬桌子椅子,整理物资。我被分到朱梅陈片区当登记员。

街道抗疫志愿者有证吗?我在红梅街道抗疫一线的11个小时(1)

3点左右,防疫中心给村委送了防护服、口罩、垃圾袋和面罩,我们分好各个村的物资,向朱梅陈片区出发。

来到现场,就有两个村民志愿者加入了我们。我们一起搭帐篷,按规定分好区域,把3条通道的桌子椅子排好,拉好警戒线,在地上贴上间隔一米排队线,大家干得都很起劲。

5点左右,准备工作全部做完,静待“大白”就位。

村委范可君给驻点医生打去电话:“你好,医生同志,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您几点能到?”

“我还在领检测剂,这里全是排队领检测剂的医生,具体来的时候不好说,先不要通知群众排队,等我通知。”

“好的。”

等待医生赶来的时间:志愿者不好当

这时,不少村民看见搭好的棚子,自觉排队。晚上6点不到就排起了长龙。

“这么多人聚集不符合防疫规范。”我心想,于是拿起喇叭喊道,“后面的先回去吃晚饭,8点钟再来。”

村民不为所动,依然排长队。我便从队尾开始,一个个沟通:“先回家吃饭,按这个排队的长度,起码要8点才能轮到您了。”

“晚上到几点?”有村民问。

“不管多晚,今天全部会检测。”

“医生护士什么时候来?”

“医生还在领检测物资,领到立马就来。”

我尽量解释,好言安慰:疫情突发,各方响应都需要一定时间,还请大家多多包容担待,不管多晚都会保证大家能顺利完成核酸检测。这才好不容易把队尾的村民劝走,又把队伍间距拉开。

6点30分开始,我和范可君轮流给医生打电话。

“大概什么时候到?”

“已经拿到检测物资,从红梅医院出发了。”

“麻烦尽量快点,已经有很多村民在等了。”

医生赶来的这30分钟,我们志愿者努力维持好现场秩序,既不能让队伍过于拥挤,又要耐心解答村民问题。我体会到了“度秒如年”。

“我们都是‘超人’”

晚上 7点05分,医生护士相继就位,核酸检测开始。

街道抗疫志愿者有证吗?我在红梅街道抗疫一线的11个小时(2)

我和一位村委工作人员负责登记村民信息。朱梅陈片区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所报姓名住址信息和村委准备的表格有很大出入,很多村民信息要手写登记。

我边询问,边记录,期间遇到很多“特殊”村民,有的耳背,需要大声和他沟通;有的租客不清楚自己住的村牌号,需要反复确认;还有些卡队和不保持间距的。多亏有民警带领村民志愿者维持秩序,定时喷洒消毒水,保持检测点位的安全。

询问、查找、填写,一晃3小时过去,我开始心生烦躁,嗓子也开始疼。

回头一看,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看不到队尾。

“3个小时就这样了。那些连着做十多个小时的志愿者,是怎么扛过来的?”我心想。

村委范可君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有空的时候就来给我们捏捏背,捏捏手臂,缓解酸痛。

“你也忙了一天了,吃得消吗?”我问她。

“硬扛啊!我们都是‘超人’。”她半开玩笑地说。

凌晨1点,最后一个人做完检测。我累坐在原地,一动都不想动。

走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还在搬桌椅、撤帐篷、处理垃圾……看着这一幕,我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他们都是靠着内心的坚持撑过了一场场的“战疫”,值得尊敬。(记者 高玲)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