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1)

“双减”政策落地后,安徽多地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三点半”,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江淮大地上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减少了……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徽各地各校,探寻“双减”一年来的变与不变,倾听和感悟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声音↓↓↓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2)

马 鞍 山 篇

“‘双减’之后,我们多了很多户外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点燃了我成长的激情,精彩的课堂激发了我求知的动力!”

提起自己这一年的变化,马鞍山市星光学校三年级(1)班的徐梦凡如是说。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马鞍山市很多孩子的共同心声。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面对群众关切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过热等问题,马鞍山市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多项文件,通过创新作业辅导、升级课后服务、落实劳动教育、推动家校协同等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01 减负增质

作业管理出实招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如何在作业管理上实现减量增质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马鞍山市的学校纷纷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以增加课堂效率和创新作业设计为抓手,切实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下午4时20分,英语老师刘子青在深业小学五年级(1)班的讲台前坐着,学生张涵瑞拿着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上来找她解答,其余的孩子正在埋头做作业。这堂课是他们班的“课程辅导”,40分钟很快过去,孩子们当天的作业也基本完成了。

“我觉得有专门一堂课的时间给我们写作业特别好,我今天语文、数学、英语作业都写完了,遇到不会的题还可以立即问老师,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张涵瑞说。

“学校设置了‘课程辅导’,这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对授课质量的一种提升。”刘子青举例说,以往当天教授的课程内容,老师只能第二天通过收上来的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还需要再专门找堂课跟学生讲解错题,无形中让教学质量打了折扣,“拿出一堂课时间作为‘课程辅导’很有好处,上午教授的课程下午通过作业来检验,让学生当天消化教学内容,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光保证作业完成时间还不够,为了进一步强化作业在能力提升方面的效能,马鞍山市部分学校还在作业设计上下足功夫。

记者走进历阳镇第二小学,一场“展创意特色作业 • 秀多彩假期生活”的寒假优秀作业展活动正在进行。活动共展出学生创意手工、手抄报、绘画、精品作业等150多件优秀作品,并由各班班主任带队,分班有序地参观学习。这次寒假的创意优秀作业展不仅为学生们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马鞍山市持续深化作业改革,探索作业减负增效的新形式。老师们不断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还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实现了作业的“减负增质”。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3)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4)

02 延出童趣

课后服务新升级

“丁零零……”下午3点40分,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雨山区雨山中心小学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走进班级,只见孩子们正各自行动:有的正收拾书包,准备前往少年宫参加活动;有的在准备书和作业本,找出难解的习题,等待老师来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下午3点50分,雨山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开始。少年宫各馆室里,有琴声、有墨香、有律动;各年级教室里,有孩子们专心致志、勤奋学习的模样,更有老师们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的身影。

“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非常好,我们家长很支持!”一(3)班黄茜贝的父亲黄先生说,孩子参加延时服务以后,作业都在学校里由老师辅导完成了,孩子回家没有书面作业了,有了很多自主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学校延时服务不仅有作业辅导,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有绘画、折纸、体育活动等,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再也不用为每天上班请假接孩子犯愁了!”黄先生兴奋地补充道。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三点半难题”是一个“通病”。早在2017年4月,马鞍市就开始在市区部分学校试点“弹性离校”制度,并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试点工作,在学生家长中取得了较好反响。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全面开展;2020年、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均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50所中小学推行。同时,鼓励各学校立足各自实际,科学合理安排课后服务,积极打造特色化的“第二课堂”,探索形成了以看护照管、作业辅导、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劳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延时服务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

如今,雨山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出现的这一幕已成为马鞍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的缩影。博望初级中学将学校特色教育和学生社团融入到课后服务之中,开设了创新实践、书法、足球、篮球等特色课程;幸福路小学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自身优势,以课外阅读、专题教育、文体艺术等为主,形成了“教师有特长,班班有特色”多样化课后服务项目;马鞍山市实验中学因地制宜开发出剪纸、3D打印、书法、阅读等10多门个性化课程供学生们自主选择,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成长的愉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更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

据悉,全市共有279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较“双减”前增加了154所,增长率达116%,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13.98万名学生、1.04万名教师参加,学生和教师参与率分别达到95.58%、94.16%。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5)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6)

03 躬耕实践

劳动教育助成长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0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正是“双减”政策的题中之义。

今年5月的第二周是第二个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为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增强劳动意识,马鞍山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快乐劳动,幸福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利用宣传栏、横幅、黑板报、电子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知识和劳模精神。

在马鞍山二中,学校利用劳动课程和主题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开展劳动实践集体活动。学生清扫班级卫生、整理学校馆室,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付出努力。

在建中学校,各班级开辟植物角,通过开展养护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植物养植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品质。

在市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将课堂开展在田间地头。中心的玻璃温室、连栋大棚、传统农业园、茶园、果园均是学生劳动教育的“教室”,劳动课程变成学生的“必修课”,每一位参训学生都能在中心参与农作物的播种与采收,体会到劳动的“苦”和“甜”,收获心灵上的感悟和喜悦。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课堂,延时服务是学生拓展兴趣的第二课堂,那社会实践无疑是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落地的第三课堂。各具特色的劳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为“双减”赋能。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7)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8)

04 回归初心

家校协同聚合力

2021年8月30日,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中学郭亦凡同学的家长郭文和其他许多家长一样在休息之余打开了手机,并点开了自己一直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马鞍山市教育局”,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最新消息。叮!一则《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映入眼帘。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双减”如何落地,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问题,信中发出了“四要”“四不要”的倡议,温馨的建议给很多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乐事。在对孩子初中生活的安排上,我们家长一直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强迫孩子去学习、去刷题,就怕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少了,成绩不如别的孩子。虽然明知道这种内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是我们又很无奈,现在‘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们家长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知。”郭文说。

为进一步赢得家长的支持,凝聚家校合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2021年9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曹淑芬在全市“红星家教大讲堂”启动仪式上作了一场“‘双减’之后,如何做家长”的报告,深受家长欢迎。

紧接着,市教育局又遴选组建家校社共育专家组,建立家校联席会制度,制定《推进马鞍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共育方案》,深入市县区教育局及39所中小学开展家校共育调研,访谈112人(包括学校分管德育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通过问卷和座谈,进一步了解目前该市家校共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积极有效的家校共育新课题。

针对市教育局在家校共育上打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家长在越来越放心的同时也有了新的思考。“‘双减’政策犹如开关一般,按停了我们家长的焦虑与迷茫,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反思未来的世界更需要的是什么。作为一名80后家长,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孩子更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成为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做的是做好陪伴,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和学校、老师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家长要给孩子‘让苹果砸到头上’的机会,要给孩子仰望星空的经历,更要给社会和学校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时间。”山南小学四(1)班一名学生的家长感慨道。

卸去了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辅导的压力,家长终于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内力”。

“双减”不仅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同向发力、久久为功。一年来,马鞍山市着眼于“双减”落地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急难愁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取得了“双减”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他们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学得快乐、玩得充足、睡得香甜。也只有如此,方能重新点亮孩子们内心的希望之光。(白乐乐 朱小婉 甘丽)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9)

双减后学生玩耍时间变多(一周年马鞍山)(10)

来源:厅教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