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简介详细(诗忆中华第十八集唐朝)(1)

说到白居易,自然会想到元白与刘白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相关经典诗句。

元白是指元稹与白居易,刘白是指刘禹锡和白居易。元稹与刘禹锡都是白居易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政治家。

先说元稹:元稹字微之,洛阳人,出生于公元779年,比白居易小了七岁,仕途也是先抑后扬,曾任武昌军节度使,并拜过相。元姓缘于北魏汉化改姓,元稹是北魏皇族拓跖家族的后裔。元白之间虽然差了七岁,但二人情同手足,在好多事情上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有一年春天元稹到东川出差。一日,白居易与李建同相约到大雁塔、曲江周边游玩。李建同又名李十一,元稹又名元九。游玩后二人在酒肆中想起了元稹,计算着元稹这次走的是子午道,今天应该到梁州,于是白居易当即写了一首小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几天后,白居易收到了一封元稹从梁州发来的信,信中的日期正好是白居易游大雁塔的第二天。元稹在信中说到自己到梁州的第一天就梦见与白居易游慈恩塔院,梦醒后写了一首小诗: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这就叫心灵感应。元白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已成为千古佳话。

在元白二人同贬外地期间,二人时时牵挂着对方。有一次白居易乘船出行,晚上就着朦胧的油灯看着元稹的诗集,眼睛发涩,久久不能入睡。并写了一首小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闇通暗)

白居易重视元稹的诗卷,元稹怎样看待白居易的来信呢?

得白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是什么样的远方来信能够让元稹泪奔,妻惊女哭?只有江州司马白居易的来信具有这样的魔力!从本诗可以看出白居易在元稹心中的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本诗应该创作于公元816年-818年期间。

公元831年,元稹病逝,享年53岁,白居易为好友撰写了墓志铭。元稹去世时白居易的伤心程度可想而知!多年后,有一次白居易在一位卢姓朋友家中看见了这位朋友与元稹的唱和诗集,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并在诗集卷后题诗道: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题于卷后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 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白居易为元稹撰写了墓志铭,作为知己,白居易应该参加了元稹的葬礼,无论怎么讲,白居易应该知道元稹墓地的位置所在。所以,从“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一句中可以得知,元稹的墓地最初在陕西咸阳,这是没有疑问的,并且墓地的周围还种了白杨。至于后来元稹墓是否将到他处,就不得而知了。

二说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别称诗豪,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是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与白居易同年。刘禹于出道比白居易早,21岁中进士,公元802年升迁为监察御史,从而与韩愈、柳宗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禹锡与柳宗元被人们称为刘柳。永贞革新失败后,作为变法的重要成员,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远方二十余年。后来白居易与刘禹锡在扬州相逢,白乐天还为刘禹锡鸣不平: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26年,二十三年是虚年,实际上是二十一周年。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我白居易知道你刘禹锡才学渊博、名扬四海,但这种才学与声名反倒成了你仕途的累赘,没想到你刘禹锡在被贬远方达到二十三年之久。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刘禹锡回了一首更为经典的七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自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原诗就是一首十分经典的七律,刘禹锡的回诗更为经典。引章据典、富含哲理,尤其是三四两联积极身上,成为经典。

应该说元稹去世以后,白居易和刘禹锡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两位同龄的老人(已过花甲之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曾同住洛阳,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抚琴、玩耍……

有一次刘白二人在一起聊眼病,白居易写了一首五言排律:

咏老赠梦德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本诗中的“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是经典名句。刘禹锡马上回赠一首:

酬白乐天咏老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应该说刘禹锡的本诗境界更高,尾联也更为有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生平简介详细(诗忆中华第十八集唐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