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哈尔滨市秋林公司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商行。秋林公司原名秋林洋行无限公司,是俄商在哈开办的最早的商行之一。

秋林公司原址在哪里(百年老店秋林公司)(1)

1928年秋林洋行营业执照影印件。

秋林公司有着曲折的发展历史,早年由俄国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于1867年在伊尔库斯克创建,时为“托拉斯”企业。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秋林的继任者阿·沃·喀希牙诺夫于1900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开办了第一家分公司,名为“秋林洋行”,当时是中国东北地区早期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国工商联合企业。1902年,为扩大经营,迁到南岗区大直街、新买卖街拐角处(今南岗秋林所在地)。随着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洋行营业日渐兴旺,1908年建成带地下室的二层商业大楼,它的开业,轰动当时整个哈尔滨,门庭若市、生意兴旺,成为当时哈尔滨第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商场。随着清政府应准开放哈尔滨商埠,欧美列国资本家,银行家和宗教文化人士纷至沓来。一个资本主义殖民地社会的高消费阶层日益膨胀,于是秋林洋行突出了高档商品的经营,与欧美市场同步,因此,欧美时尚商品也就成为秋林商行的主流。当时英国的呢绒毛料、德国的五金器皿、美国的食品罐头、哥伦比亚的留声机、法国的化妆品等名贵百货,应有尽有,被社会舆论称为百货之王。秋林洋行不满足于单一的商品经销,还利用中国地方资源,自办工厂,用来补充和支持商业经营。早在上世纪初秋林建立伊始,即开办了茶叶加工厂,随后又开办了卷烟厂、葡萄酒厂、灌肠厂、油漆颜料厂、肥皂化妆品厂、服装加工厂等许多生产生活资料的工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秋林洋行在俄国消失,而持有中国秋林洋行股份的股东,陆续从俄境起程向哈尔滨集中,他们以在中国的秋林洋行为事业中心,于是将总部迁到哈尔滨市,秋林公司的股东和他们的后代陆续到达哈尔滨,公司业务也不断壮大。到了20年代,秋林洋行与欧美500家工商企业沟通了经济关系,开办了机械工厂和各种维修配件安装公司,生产发动机、农机具以及肥料等生产资料。秋林洋行业务范围逐渐从消费资料扩展到生产资料的销售市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奉天、吉林、满洲里等地都有秋林百货店,上海、神户设立了采购办事处,大连设托运事务所。从而使秋林洋行的经营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工商并茂的大企业。三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哈市竞争,秋林洋行又先后由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经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秋林又归为苏联。直到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

秋林洋行虽然早在1900年就在哈市建立了分行,但在我国正式颁发营业执照却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黑龙江省档案馆保存有当时颁发的营业执照影印件,系当时办理注册归档所用,弥足珍贵。据该执照记载:秋林洋行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10日经东省特区市政管理局向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实业部申请登记为“秋林洋行无限公司”的法人企业,领取了实业总长张景惠和商务司长贾世荣签发的注册第七号营业执照,从此终止了依附帝俄权势无照经营的历史,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和监督保护。在执照上登记如下各项资本总银数哈大洋5,537、090.12元整,企业总行设在哈尔滨,分行设在奉天和满洲里,股东登记12人,其中有:

喀希牙诺夫尼阔拉依(即:尼古拉•亚力山大•喀西牙诺夫董事长),住在哈尔滨南岗阿什河街;

拉皮那马利牙(即:姆•阿•拉皮娜,是原董事长阿•沃•喀西牙诺夫结婚时他妻子带来的女儿);

阔利依沙尼娜(即:阿•沃•喀西牙诺夫的第二个女儿);

巴兵车夫阿那托利依(老股东瓦西利•别特罗维奇•巴宾采夫的儿子);

巴兵车瓦叶喀乞林娜(老股东尼古拉•别特罗维奇•巴宾采夫的妻子;

坡德司诺夫金那阿格尼娜。

上列六人都在哈尔滨阿什河街居住,当时在哈尔滨曾是赫赫有名的宅邸。

代表公司股东为喀希牙诺夫尼阔拉依,他是秋林公司的重要人物、大股东身兼董事长的阿•沃•卡西雅诺夫的长子,他在父亲阿·沃·喀西牙诺夫1925年去世后被选为秋林洋行的董事长。

如今的秋林公司在保持原有的前店后厂的优势基础上,不断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满足人民生活,先后进行了4次扩建改造,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特别是秋林食品依然延续着早期的传统产品工艺,在百姓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如今每一个来哈尔滨的人都会尝一尝秋林红肠,喝上一杯秋林格瓦斯,吃点大列吧,这已经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