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也称高勾丽,也叫高丽,是活动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古老民族之一。

据《后汉书.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地方2000里,多大山深谷,面山而居。以后人们解释说,高句取"山高水丽"之意。

在经济上,以采集山药,野果,打猎为主。魏晋以来,新兴的高句丽贵族,在辽宁东部的势力日益强大。汉武帝时,曾将高句丽族分布地区设为高丽县,(新宾县苏子河一带),到了西汉末年,公元37年高句丽始祖朱蒙被封为高句丽王。

随着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汉族先进技术的影响,高句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到了公元五世纪。高句丽贵族已成为统治辽东最强大的势力。

高句丽为了加强对辽东的统治,在各山势险要修筑了很多军事性的山城。其中最著名的是辽东城,(辽阳老城),新城(抚顺高尔山)延津城(铁岭县城),城子山城(西丰县)等,近几年发现最著名的五女山城(怀仁县东北8.5公里处),南北长1500米 东西宽600米:由辽宁考古研究所发现,五女山城遗址己被评为9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0年6月5号辽沈晚报)

分布在辽东各地的高句丽山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都成为居民区或城镇,对辽宁的地名产生了一定影响。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对高句丽在辽东的势力,只好承认,继续加封高丽王为高丽王。

隋朝也发动平定高丽的战争,但结果都是以隋朝的失败而告终。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吸取了隋朝失败的教训,采取水陆并进,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到唐高宗时,取得了全面战争的胜利。

民国本《开原县志》有记载,唐元年,辽东道行台太总李绩击高丽,拔扶余城,拔昌图老城,拔昌图四面城,拔开原老城,从建国至灭亡,高句丽政权持续了705年。

李绩,薛仁贵立下了许多战功,后来薛仁贵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一字并肩王, 管理山西一带。

李绩原名徐懋公,小说写成徐茂公,皇帝赐李姓叫李绩或李世绩。

注(有的数据根据我的好友高清林写的开原历史地名考)

高句丽现在的情况(高句丽简介)(1)

(辽宁西丰县城子山高句丽遗址)

高句丽现在的情况(高句丽简介)(2)

(辽宁西丰县城子山高句丽遗址)

高句丽现在的情况(高句丽简介)(3)

(辽宁西丰县城子山高句丽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