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if 姐半夜打车跑好远去看了部电影。

为什么是半夜呢,是因为白天有工作,为什么跑好远,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排片真的很少很偏。

偏到姐平时固定去的 3、4 家影院不是根本不放,就是给排一个时段诡异的深夜场。

也不是不能理解院线的判断,这部电影,第一是小众到不行 —— 没有大明星出演,又不是大片,只是一部讲创业故事的纪录片。第二,则是海报上担任 C 位的大咖,目前正是“身上有事”的状况。

这部电影,就是正在电影院上映,并不怎么“燃”的《燃点》。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

近来,关于锤子科技资金紧张、员工薪资无法正常发放,拖欠供应商货款,甚至罗永浩“离职”的消息正沸沸扬扬。

而向来喜欢与网友互动的“罗胖”,也已在微博消失数日。

就在电影上映当天,他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及新年的两个愿望,第一个是最短时间解决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麻烦,第二个是用全年时间把给投资者带来的烦恼尽快解决好。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2)

而海报上位置也很明显,但大家熟悉的另一位创业者,ofo 的创始人兼 CEO 戴威,也同样面临尴尬处境。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3)

现在随手搜索一下 ofo,最多出现的关键词是“退押金”,而从去年 10 月开始,“ofo 破产”的消息已经流传甚广,虽然官方发布了声明,但并没有什么用,网上甚至出现了以《ofo 戴威为何一步步成了老赖》为标题的文章。

对电影而言,这似乎是一个特别不利的公映时间点。

因为部分主角的“人设”已然崩塌了。而按当下成王败寇的价值观,电影记录这些“失败者”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在打脸。

但 if 姐不这么认为。

在豆瓣翻影评时,有一个名为“二道贩子”的网友发布的短评,特别吸引了姐的注意,他说:

看豆瓣短评真的是体会百态,失败则群嘲。创业,改善生活,扭转命运,证明价值,回想过去飞跃的十年,我们需要一部纪录片,照一照我们焦虑又急切的心态。

1

假设,我们抓住正在看这篇文的你,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定能成功吗?”

想必 99% 的人都不会说,是。

但反过来想想,我们如何看待失败?

或者说,如何看待失败的价值?

这是个有意义的思考。

看看观影评论,也许有助于帮我们理解自己的想法:

这部片最大的败笔就是罗永浩也是被记录的对象,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无情的嘲笑。锤子 ofo 都凉了不觉得看这个不吉利吗哇塞 主角一半是骗子诶

豆瓣短评中,约 50% 的观点,都是上面这种。考虑到排片本身就很少、公映三天票房才 100 多万的现状,排除幸存者偏差,实际大众里这样认知的人,比例应该更高一些。

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依然是一个绝对概念,类似破产、重病、死亡、地狱,连我们想起这个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颜色大概也都是黑漆漆的。

并不是说这种联想不对,这就是人类的本能。

而创业者,实际就是一群每天和失败睡在一张床上的人。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说,创业之路充满了失败的白骨。数据表明,只有 7% 的创业公司能活到 3 年以上。

在这部纪录片里有足够的内容,让人看到看似风光的创业大佬们,面临现实、随时可能失败时的样子。

罗永浩说,每次做发布会,打开酒店窗帘想呼吸下新鲜空气,结果看见活动场馆,心里只有一个词:死缓。

“奇葩女王”,犀利的马薇薇,在内部会议上评价自己的公司业务,是“我们干劲十足,但方向是迷茫的”。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4)

papi 酱姜逸磊,因为团队成员不看微信群里的沟通规则,用不合适的语言回复粉丝评论,板起脸来训人。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5)

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创始人,头衔够牛,财富也硬核(猎豹移动 2014 年是在纽交所上市的),但在发布会彩排时,看着 AI 机器人模型机直接冲着自己撞上音响,一样也要面对担忧:“这个我们没有备份,如果坏了就是彻底坏了。”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6)

还有纪录片拍摄时还在做“共享美食家”项目,拍摄到尾声项目已经宣布失败、停止的农村创业青年安传东。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7)

按失败就是完蛋的逻辑,他们大概都应该去上吊。

但他们不能,因为还有一堆问题在等着去解决。

比如“罗胖”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麻烦,比如 ofo 后续的自行车厂商赔偿和押金赔付。

比如这些“垮掉”的公司背后,几百甚至上千员工的离职和滞付薪水问题。

if 姐绝不是想用鸡汤洗白谁,欠下的账都是应该还的,不完善的产品应该做的更好。姐只是想说,在他们遭遇问题的这些时刻,仍然专注去做,以及做好这些事,并不容易。

而当做完这些事时,毫无疑问,这些承担过失败的人,会比从未体验过的人,更加强大。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8)

2焦虑,是这部电影里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无论是“知名网红”papi 酱、马薇薇,还是大众不熟悉但业内更有名的傅盛,或者基本没啥名气的安传东,每个创业者都是焦虑的。

作为创业者,自己是行业顶尖不够,一样要逼着自己进步,去做不熟悉的事。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9)

更多还没有拿到红利的创业者,比如安传东,为了 200 元的电费,也要从头反思。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0)

在这条路上,真的不分男女。就连投资人也一样。2018 年,经纬创投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投资 450 多家公司,占据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壁江山的 VC 大咖。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还是在焦虑:

“非常好胜非常想赢,对持续的卓越这件事情极其渴望,有时候想到都会心慌。”“如果我们就吃吃面包屑,这一个基金回个 2 倍多一点,这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的合伙人想要的。既然有个比较高的目标,为了高的目标去厮杀,你把焦虑转化成动力,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要不然在今天的位置上,你不去往更高的目标走,那就是一个傻子。”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1)

顺带一提,这位“好胜的”张颖

也是荷尔蒙爆棚的帅哟~

前几天一起创业的伙伴问 if 姐,创业三年多以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姐的答案也是:适应崩溃,适应焦虑。

这三年以来,焦虑感从突发变成常态,如影随形。

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但也随时随地鸡飞狗跳,状况频出,不会再有安心的好日子了。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2)

很大一部分焦虑,是来自各方面要求间的冲突。

事情的初心是好的,不代表过程一定很顺利。

举个栗子,我们希望扩展更多业务,去尝试短视频、电商和粉丝线下活动。这些新业务,往往都是短期赚不到钱的。但不尝试,等到需要一举突破时,没有积累临时抱佛脚,肯定不可行。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钱从哪里来呢?太多新公司死在不变现、不盈利、只靠融资续命的道路上,所以我们要自己赚钱。

怎么赚钱?广告是必然的道路之一。

但总有人不爱看广告。

创业后,每次 if 姐看到心仪的小公号、新媒体结尾有了广告,都会很开心,有打赏通道的都会特别打个红包过去,因为我知道这样他们就能活下去了,就能持续不断的提供新的内容。

在 if ,我们主动拒绝了很多有山寨倾向的品牌、拒绝了很多不试用就让撰稿的客户、拒绝了很多要求发通稿和指定内容框架的合作商。

if 的每篇广告,都必须经过体验、实测、摸过穿过用过,真的觉得很好,才能撰写,为了搞明白产品原理,看论文、查资质、提前看上千篇网络口碑、找不同体型肤质的同事们试用和回馈体验感……

但这些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也会有粉丝留言,说,if 姐你变了,每天都是广告,我取关了。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粉丝都理解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知道我们在背后付出过多少努力。

就像我们也不能要求有些客户理解,为什么别人家拿了资料就能写,你家还磨磨唧唧要等评测,还有一堆问题要回答,还要标注什么人合适什么人不合适。

这是理解和爱,不是义务。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3)

种草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买手同事带来一批我们很早就想上的产品,但是,没有足够的资质,按渠道不是独家代理和品牌本身,而是“水货”。

小姑娘眼巴巴看着我,说,这批货就是差资料,但是供货方保真,如果咱们不要,另一家也很有名的内容电商马上就拿走。

我说,不行,if 的供货渠道必须是透明和有完全资质的,你知道咱们的原则。

她没有跟我辩驳,但我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成本更高,利润更低,她要做出相同的业绩,就是比同行其他平台的买手更难。

而在同时,if 依然要和其他平台去竞争。

焦虑吗?必然的。

初心不等于业绩,但还是要保持初心。

没人在乎我们的坚持,但还是要坚持。

总会被误解,有公司外的也有公司内的,但辩解和撕毫无意义。

而拼尽全力做出的优势局面,也许不到半年就转向另一个风口。

没有时间吃饭,睡不着觉,也要走下去。

这三年多的时间,if 姐知道,我不再是 3 年前的那个自己了。

我变得更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应该舍弃,不再以外界的评价来认定自己,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 ——我想要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努力,影响更多女性,和大家一起成长,体验更多爱与美好,也拥有能力去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这份初心,和三年前相比,没有变。

但那时候如果你反复问 if 姐,你能做到吗?我会有一些不敢确定。

而今天,if 姐可以肯定的说,我能。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4)

(快,给我个机会晒一下最新拿到的奖杯)

3说回《燃点》这部电影吧,看完上面写的内容和截图,大家应该能明白,它真的一点都不燃。

它也没有各种凄厉决绝的对白。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5)

或者撕心裂肺又莫名其妙的爱情。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6)

或者行为奇葩的人物。(更客观的说法是,正常创业者奇葩的点不是周一围这种……)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7)

就像真时装编辑总是看不下去国内时装剧一样,

正在创业的人看国内创业偶像剧也是一种折磨啊……

很多人推荐这部电影时,会说,推荐创业者看,推荐创业者的家人、朋友和创业公司的员工看,推荐老板带团队去看,甚至它因此还有了“史上最理直气壮翘班去看的电影”之称。

但 if 姐的建议是,所有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以及工作数年,心里仍有梦想的人,也都应该去看看。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小众群体,if 姐推荐它,不是想把创业捧到多高的地位,或者鼓吹所有人都应该去创业,而是因为《燃点》里描述的,不仅是 14 个创业者的心路历程、生活现状,更是一种精神价值。

在这条路上,人们不一定成功,不一定风光,不一定会拥有多大财富,但就像奥运会一样,每个人都在追求超越自己,克服困难,提升格局,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成功没有定义,追寻自我和梦想的道路,也没有唯一标准。

但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体会的痛苦,以及背后的幸福,核心都是来源于更坚韧、更勇敢、更果断的自己,无需和他人比较。

在唯一一次的人生中,这些收获本身就是极大的回报了,不是吗?

马薇薇的经历了什么(那些在创业的女人)(18)

如果你也被这些创业者的热情打动,

那就点一下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