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大数据根据什么检测(大数据杀熟无处不在)(1)

旅行软件,同一房型在不同用户手机上价格却不一样;打车软件,同样的距离却不能享受同样的优惠......近年来,类似报道不时见诸媒体,“大数据杀熟”这一价格歧视现象也逐渐为人们熟知。

智能手机时代,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各类软件,但下载之后,安装使用时虽然会弹出隐私保护政策,一旦勾选(而且必须勾选)同意,就等于将自身相关隐私权限共享给了服务提供平台,至于自己的信息会如何被使用,对用户来说是“黑箱子”,平台利用无数用户的隐私信息构成数据网络,通过建立“用户画像”,能够准确地捕获用户信息,比如年龄、性别、电话号码、公司名称、常驻地址、家人情况、消费能力等,然后以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去“看人下菜碟”,导致价格歧视发生,这就叫“大数据杀熟”。

近日,亲眼看到移动公司也学会用大数据杀熟了!

坐标四川省广汉市,前几天分别用两个手机号码登录了中国移动掌上营业厅,看到的业务套餐价格完全不一样!

本来保号的8元套餐那张卡,可以变更18元套餐。主号用的15元神州行畅聊卡,要变更套餐,最低是68元起步!

移动大数据根据什么检测(大数据杀熟无处不在)(2)

8元资费登录后掌上营业厅展示的移动套餐

移动大数据根据什么检测(大数据杀熟无处不在)(3)

15元资费登录后掌上营业厅展示的移动套餐

记得原来掌上营业厅(app)无论原来是啥档次的基础套餐,登录后看到的可供选择的基础套餐都是一样的,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原来的限制政策一般是高资费不能转低资费套餐。现在竟然是不同的号码,给你拿出来的不同价格的业务套餐。

这就是活脱脱的大数据杀熟啊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被大数据杀熟经历,给暂时未被杀熟的人提个醒,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