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有感(读登西台恸哭记)(1)

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有感(读登西台恸哭记)(2)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是“古文观止”选取宋朝的最后一篇文章。

我阅读的是钱伯城先生主编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在清朝的吴楚材、吴调候选编的基础上做了些增补和删减,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经过半年多的研读,愚笨如我,多少有了些收获,学习古文的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知识,实是一本有益的、不可多得的书籍。

但是也有所欠缺,今天就发现,南宋几个大家,文章录选太少,李清照只有一篇,还是为其夫所做的后序,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如此赫赫有名,居然没有作品入围,实在遗憾。不过,若真喜欢他们几位的,也无需抱怨或觉得不公,尽可从其他渠道找来喜欢的文章一读,不能影响阅读“古文观止”的心情。

本文作者谢翱,南宋文学家,曾是文天祥的部下。临安城破之后,文天祥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聚兵抗元,谢翱毅然投笔从戎,率乡兵数百投奔,协助抗击敌人。

在追随文天祥转战各地的战斗中,谢翱对文天祥的人格、气节多有了解,一直怀有佩服与和敬仰之情。当文天祥殉难后,谢翱不胜悲痛,多次哭悼。第一次在吴王夫差所建的姑苏台,第二次是在会稽山上的越台,第三次就是本文所主要记录的,在桐庐富春山的西台。

谢翱专门为第三次的恸哭写了本篇,作为对文天祥的深切纪念。

蒙古人消灭南宋之后,建立了元朝,由于是外夷入侵,名不正言不顺,统治者心中忐忑,寝食不安,对民众进行防范,以防故国人民反抗。

在舆论和文章方面,更是管治严格,封闭口舌。留念前朝和追忆抗元事迹,一律不得书写,轻则入狱,重则引来杀身之祸。

如此恶劣环境之中,作者虽未在恐吓下低头,但是也改变了策略,不做明示,不直呼其名,而是欲言又止,闪烁其词,比如文中所写“唐宰相鲁公”,明谓唐朝颜真卿,实指文天祥,等等暗示之举措。又以“春秋笔法”传言外之意,以示我残留之人并未忘记捐躯的仁人志士,一直缅怀着民族英雄。

文章沉郁唱叹,一把心酸泪,满纸景仰情。

文天祥若英魂有知,真不枉舍生取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