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你的姓名之趣(你的姓或名原来这么有趣)(1)

“你姓啥?chen?cheng?还是 cen?ceng?”,每次看到我的南方陈姓朋友被北方人询问姓氏时那咬牙切齿的窘迫样,我就忍不住开心。虽然这个“陈”字我从来就没有发音标准过,并且拼音打字时总是要用排除法输入多次,但至少在口语中我能含糊地对付过去,因为我不姓陈,也不姓程。

一般姓陈的人都会用“耳东陈”来介绍自己姓氏,这就可以避免卷舌和不卷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带来的尴尬。不过有个陈姓朋友却是如此让我们猜测他的姓氏“要一不要二,要三不要四,要东不要西”,后来我们都打趣他为“三要三不要”。

在古代,“陈 ”与“阵”相同。所以,“陈”字的最初意思便是陈列、陈兵,即旌旗之下,战车、士兵列阵于国土等待出征。有个陈姓朋友告诉我说,他们陈姓的图腾就是一幅旌旗猎猎、鼙鼓声声、战马萧萧、兵士整装持戟、车马列队的出征图像。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兵书《尉缭子 • 兵令上》有不少关于出兵列阵的法则,如“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 “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对兵书我不感兴趣,但小时候听评书,最觉有趣的是两军陈兵对垒,皆给人师出有名、军容整肃、战无不胜的气势感,然后双方小将互相叫阵、骂阵,最后双方主帅单挑,无论是大战三百回合还是几回合,总之只要一方主帅不敌,阵型一乱,另一方于是乘势奋勇追击,战争的胜负便决了出来。

正因为“陈”有战争的基因,“陈”的引申义“陈说”、“陈词”“陈情”便也无形中有了种排山倒海的逼人气势。所谓慷慨陈词,必然不是弱弱地说、简洁地说,苍白地说,而是逻辑严密、有理有节、感情充沛地叙说、诉说,多少也有威武陈兵的架势。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便写了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奇文的《陈情表》,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血肉丰满的陈情结果当然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不用应诏做官,而且还赏奴婢二人。这就是“陈”的力量。

陈也有“旧的”“时间久的”意思。比如陈旧、陈腐。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要求“陈言务去”,“陈言”有点类似现在的官话套话,用起来方便,还不犯错误。诸如很多领导通常以“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工作作风仍需转变、廉洁自律尚需完善”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陈言”来自省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这种陈规陋习虽令人深恶痛绝,但陈陈相因多年,仍是大有市场。但“陈”也有让人欢喜的一面,比如酒是陈的香,醋是陈的醇,人是陈的好。

“陈”既是古代诸侯国名,也是南朝最末的那个王朝。宋、齐、梁、陈这四个短命王朝基本在一般人的记忆力不留痕迹,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却是小学生都会背的。这《玉树后庭花》便为陈国的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所作。

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概是源远流长的基因影响,陈姓骨子里都有一种不安分、推倒旧秩序重建新秩序的血液,你看看陈姓名人,大多不是革命家就是政治家,有揭竿而起的陈胜、善用奇计的陈平、太平天国慷慨就义的陈玉成、五四运动的先驱陈独秀、革命战争中的陈毅。连藏在金屋的陈阿娇也不甘寂寞,隔三差五总要到汉武帝那闹几闹;陈世美不闹革命,但飞黄腾达后却从感情上、婚姻上都革了原配夫人的命。

对陈姓朋友,我的原则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倾心相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