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 建

从空中俯瞰苏鲁大地,你会发现京杭大运河从山东进入江苏时,是自北向南流淌着的。但有了“三汊河”的并入,就折了一个大弯。先向东偏北,而后又向东南,接着向东,大约流淌了四公里后,才慢慢的转弯向南流去。陇海铁路自东向西穿过,本应和京杭大运河形成十字交叉形状,但因为大运河打了个“S”字型的弯,就出现了在交叉前有一段铁路和运河几乎平行的情景。

一个北以铁路,南以运河,东以六宝河,西也以运河为界的长方形地块就呈现了出来。它南北宽约2公里,东西长约4公里,地块的西南运河岸边就是内河港码头⚓️,邳州县城就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1)

世纪二十年代建成的陇海铁路过运河的大铁桥,只供火车通行

邳州县城是因运河和铁路而兴起的。1925年7月东陇海铁路全线贯通后,就在铁路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设立“运河站”(后改为邳县站),又铺设了货运专线和运河港口对接。一个以内河船舶转运铁路电煤为主的港口小镇就此形成。

此镇西边有三汊河绕城而过,地名叫过“三汊河”,又因运河岸边有棵千年古榆,也叫过“大榆树”,但叫得最多的还是“运河”两个字,1953年运河镇正式成立。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2)

位于解放路西头的火车站,摄于七十年代。

运河镇有铁路和水路交汇,又有邳苍公路和邳睢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位置得天独厚。1954年邳州人民政府把整个党政机关从官湖西北的邳城镇迁到了运河镇,运河镇也就变成了邳州县城。当然,那时的邳州还不叫邳州,它叫邳县,邳州是1992年8月份,撤县建市,才叫的邳州市。而那时的周边老百姓去邳州县城里赶集,也不叫赶邳州集,还习惯的叫赶运河集。其实“运河集”就是我家西边的一条大榆树街。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县城“中心”,是坐落着百货公司、烟酒公司、大众饭店、新华书店四座建筑的十字路口,也称老十字路口。穿过十字路口的南北路为建设路,东西路为青年路。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3)

老十字路口,图中左边建筑为东北角的烟酒公司大楼,右边建筑为东南角的百货公司大楼,八九十年代。

​ 以这个“中心”向四周辐射一公里就是县城核心区,是整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商业贸易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地。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4)

位于青年东路的邳县人民政府

​ 从“中心”沿着青年路向东是行政区。沿途有商业局、教育局、武装部、卫生局、县医院、县政府、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广播站、看守所等单位。再向东就是学校区了。有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运河师范附属小学、体育场、江苏运河中学、李口小学等。运河中学向东是气象站,再向东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了。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5)

位于邳州青年西路上的人民剧场

​ 从“中心”沿着青年路向西是人民剧场、回民饭店和著名大榆树街。人民剧场是全县的最高建筑,局部高四层。大榆树街南北走向,北到火车站,南到运河边。街道两旁是林立的店铺,街中间是农贸集市,所有的农产品全部摆在地上,从南摆到北,有青菜、鸡蛋、家禽、家畜、水产、粮食、锅碗瓢盆和其他数不清生活用品。这里从早上天不亮时起,直到晚上掌灯时,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充满了商贩的吆喝声和赶集购物的人群的谈价声。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6)

邳州青年西路和大榆树街交叉路口,东北角是水果大楼,东南角是运河镇幼儿园,西南角是理发店和供销社(卖大缸的),西北角是“运河大鼓场”。

青年西路和大榆树街的夹角处就是我们儿时经常听书的地方~“运河大鼓场”。大鼓场向西还有文化馆,再向西就有铁道横亘在路上,过了铁道就是邳州港务局的煤炭堆货场。货场内沿着铁路专线,煤炭铺天盖地,堆积如山,一座县城倒有半座县城是煤碳堆场。冬季里西北风一刮,煤炭扬尘就会遮天蔽日的直奔县城中心扑过来。黑风过处,人们纷纷掩住口鼻低头奔走,就像躲避一支骑马持刀的土匪队伍。大家给青年路和铁道的交汇处,起了一个特别“匪”的名字叫“黑风口”。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7)

​县文化馆,里面有展览室,供展览书画。里面存放过的一只大象牙化石,我印象深刻,大象牙有3米多长断成了若干节。

越过黑风口,穿过港口煤炭堆场就到了邳州的工厂区,比较有名的国营大厂有运河酒厂,油厂、缫丝厂、化肥厂、肉联厂、轴承厂等。

从“中心”沿着建设路向北约一公里就是新十字路口,横亘在新十字路口上的是解放路。新十字路口再向北200米就到了陇海铁路线,这之间有镰刀厂和陇海旅社。汽车站就坐落在路口的东南角,火车站就在路口的西边300米处。新老十字路口之间从南向北算起,还有蔬菜公司、食品公司、粮食局、交通局、五金公司、供销社、医药公司、印刷厂、服装厂、人民理发店、供电局、农机公司。

在没建运河大桥之前,从“中心”沿着建设路向南450米就到了三岔河路交汇口,路口东北角就是著名的“王杰旅社”,“王杰旅社”也叫王杰大楼,高两层,是那一片建筑的制高点。沿着建设路再向南50米就到了运河边,建设路和运河的交汇口在没建大桥前是一个渡船口,每天有木渡船穿梭于运河南北岸之间。渡船停在南岸处有一排高大的青砖瓦房,那就是邳州的老公共汽车站候车用房,车站有公共汽车发往运河南的议堂、土山、占城、八路、胡圩等乡镇,运河大桥通车后摆渡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个车站也被废弃,客车统一迁到了城北解放路口的汽车站。

1972年运河大桥落成,运河大桥的北引桥就铺到了离十字路口只有200米的地方。桥北头路西就是露天电影院,电影院门前小广场是那时晚上孩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孩子群殴最多的地方。再向南越过运河大桥,就能看到运河南岸,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袅袅炊烟的乡村景象了。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8)

1972年建成的运河大桥连接着邳州南北两岸,1999年拆除重。

​ 我家就住建设路和沿河路的交叉口的运河大桥西面,房门就正对着河堰,离古榆树遗址也就是一百米的距离,我的童年就是在运河边度过的。不用登上运河堰在家里就能听到轮船发动机的轰鸣声。登上河堰,向西南望去,夕阳下,河水自西南向东北又向东蜿蜒曲折缓缓而来。南岸有几头老牛在河湾处吃草。夕阳染红了南岸的草坡,也染红了北岸码头高高竖起鳞次栉比的吊车。夕阳映在曲折的河道里露出了黄橙橙的碎影,波光粼粼。

盛夏时节,暴风雨过后,经常会有一轮彩虹挂在西南的天边。儿时还能看到远处白帆点点,鸥鸟飞翔,再后来就只能看到繁忙的轮船拖队穿梭在运河之中了。暑假男孩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到运河里游泳和钓鱼,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是我们男孩子的专利,女孩子们只能站在堰上远远的观望。清澈的河水缓缓的向东流去,露出浅浅的水纹,小鲢鱼在水皮上游戏跳跃,长长的水草整齐的排列,都统一向下游方向倾斜着,随着水流摇动着身体,一时间你有分不清它是植物还是动物的感觉!

深秋季节,或雨后天晴,站在运河河堰上向南望去,邳州和睢宁县交界处的巨山会若隐若现,像一座座海市蜃楼。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9)

运河里繁忙的运煤轮船拖队

​ 邳州地处微山湖和骆马湖之间,地势低洼,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水走廊”,十年九淹。夏秋季节,每逢连降暴雨,鲁南客水涌进,辄成泽国。

特别是1935年的一场暴雨,运河大堤在北岸决口,洪水滔天,水头高达数丈之高,连续沉了数条木船也堵不住豁口。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主楼被冲毁,新植树木和苗圃园被冲的没了踪影。大水沿着小镇一直向北冲到陇海铁路方才转头,把方圆2平方公里的一个小镇重新规划布局了一遍。大水退后,小镇满目疮痍,遗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水塘,大约占整个镇子面积的三分之一。后来人们重新修复了街道和房屋,把水塘用桥和涵洞连了起来,又在下游将水导入运河,一个流动的水系就慢慢的形成了。人们又在岸边植树、栽桑,在水塘里种藕、养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邳州俨然是一座水城小镇。

沿着我的家向东不到一公里就是运师附小和江苏省运河中学。这些学校里的校舍是那时县城里最好的建筑,青砖青瓦带玻璃门窗的房屋又高又大,一排一排整齐排列,建筑之间栽种着银杏树或水杉树。学校围墙比其他单位的围墙高些,围墙外是水渠或水塘,学校基本都被水包围着,学校大门前都有石桥通往外边公路,这就是我年少时度过的学校。

程建文案(程建随笔记忆中的邳州)(10)

同学们,你还记得运河中学的大礼堂吗?

​ 我上学是沿着一条高低不平的小路(现在的三岔河路)走着去的学校。路的两旁全是水塘,水塘边的路上栽满了柳树。柳树的枝条向水里垂下去,早晨雾气从塘中升起犹如仙境一般。水塘里长满了蒲草,菱角、鸡头籽,水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到鱼儿在水下游动,也时常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只是水塘之间的土埂,没有像公园里那样的硬化成路,水塘相通的地方只是些简易桥或水泥管,没有像南方一样的拱桥,一切都透着原始的美。

可惜那时的人们没有环保意识,随着人口的增多,单位的扩张,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塘都逐渐被填平,一座美丽的水城就这样消失了!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那时人们不把这些水塘填平,而是留到了现在,那…那…那该是多么美的一座公园城市啊!

从1983年外出上学,到现在也快到四十年了。再回到家乡时,家乡已是变了模样!城市不知比原来大了多少倍,马路变宽了,楼也长高了;比过去多了广场,也有了公园。一个现代化的邳州,我已不认识了。但只要走进老县城,还会依稀回忆起她半个世纪前的模样!邳州给过我童年的快乐,少年的梦想,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都是那样的美好!

2021年12月7日于程建南京

关注老程故事,回忆美好人生!

欢迎老朋友点评、点赞、点在看、转发朋友圈!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承诺不做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