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经前后脚来这里“聆听客户声音”、体验“客服”工作。

这里就是号称阿里柔军的CCO部门,CCO是Chief Customer Office的简写,阿里巴巴CCO体系全称为“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这支在2014年由马云点名成立的团队,目标是整合全集团资源,统筹集团客户服务的整体工作,建立客户服务的人才梯队和组织架构及更高的服务标准。

同时,这个部门还代表客户,考核检验阿里全集团各部门“客户第一”的落实情况。作为一家极度注重员工价值观的公司,“客户第一”在阿里巴巴六大价值观中排在首位,CC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阿里CCO体系的老大,集团首席客户官吴敏芝曾说过,“在阿里,服务绝不仅仅是具体某个团队的事,而是人人都是首席客户官、首席体验官,人人都是CCO。”

为了让更多一线阿里员工面对面倾听来自客户最真实的声音,5月9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联合阿里达摩院、以及负责开发阿里人工智能客服“小蜜”的CCO线智能服务事业部,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2号楼举办“AI全民体验官”活动。

阿里巴巴达摩院有哪些人(阿里巴巴达摩院)(1)

来自达摩院和CCO线智能服务事业部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们,在CCO团队客服小二们的帮助下,为天南海北的客户们解决了各式各样的需求,也体验了一把“客服小二”的艰辛。

“当客服,比写代码还难”

“我买了两件衣服寄到公司,结果收了我两次运费,请问可以申请只收一次吗?”

“我为什么评价不了我的订单?难道是虚拟订单吗?”

“衣服收到不满意我就按退货地址退回去了,但是卖家说地址不对他没收到,请问怎么解决?”

在“AI全民体验官”活动现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达摩院的高级算法专家铭谦,看着屏幕上买家不断冒出的问题,急得赶紧举手:“有没有客服小姐姐能帮我一下?”

阿里巴巴达摩院有哪些人(阿里巴巴达摩院)(2)

虽然来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铭谦已经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一线客服小二业务学习,并通过了客服业务考核测试。但在现场,她还是觉得“回答他们的问题,比写代码还难。”

“一下午总共处理了8位客户的咨询,不仅要快速整理出问题的来龙去脉,还要对客户的情绪进行安抚调节,这个真的很难。” 铭谦说,“我平时的工作内容是研究视频图像算法,本来就不太会和人沟通。平时对客服的认知很少,体验下来觉得客服小二实在不容易。”

清才是CCO线智能服务事业部的高级算法工程师,也是阿里“店小蜜”的开发人员。阿里“店小蜜”相当于“AI客服”:2015年以前,阿里巴巴主要客服方式以热线为主,还有一部分是PC端的在线客服。“店小二”大部分工作就是重复回答客户海量的基础问题,比如发货时间,商品属性,使用方式等。这让很多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比如售后问题排不上位,影响了客户的体验感。

而这些海量的基础问题,阿里“店小蜜”都可以帮助解答。

在参加活动之前,清才以为“店小蜜”能解决绝大多数的客户所咨询的问题。“但今天接到的问题,我发现大多数都是‘店小蜜’解决不了的。”清才说,“我们平时用算法赋予‘店小蜜’更好地做意图识别,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但我发现客户的问题远比我想的要复杂。”

这次体验过后,清才提出了多条优化设想:“客户咨询频率比较高的问题,有退货地址、购物评价等。后期我们可以通过算法,给‘店小蜜’增加退收货地址提醒、建立购物评价方式智能提示等功能。”

“给客户的温度无法被AI取代”

“未来智能产品可以让客服效能越来越高,但是服务小二传递给客户的温度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曾参与“亲听”计划的马云,留下过这样一句话。

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是 “专家客服”的知馨,显然知道“温度”背后的巨大力量。为了此次活动算法专家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客服的工作,她和团队30多人提前从南京飞到了杭州。

在阿里,“客户第一”在六大价值观中排在首位。客服是一个非常重要、直面消费者的岗位,所以也被划分为一线客服、二线客服和专家客服。一线客服解决不了的问题,交棒给二线,二线再解决不了,就要提交给专家客服。

跟知馨一样的“专家客服”,是“服务大师”,专门处理各种复杂的咨询、投诉。她形容这个团队,“是消费者最后一道保障。”

阿里巴巴达摩院有哪些人(阿里巴巴达摩院)(3)

知馨曾接手过这样一起紧急案例:有个青岛的女大学生消费者投诉商家产品质量有问题,她称自己在某家淘宝店购买了隐形眼镜,使用之后造成眼角膜刮花,造成了终身的影响。

知馨听到后十分重视,立刻联系了商家和类目“小二”,看过相关资质证书之后,了解到商家的产品并没有问题。此外,商家知道消费者的情况之后,同意这笔订单进行退款退货处理。

“因为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商家和平台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可以的。”但知馨并没有就这样结束自己的工作,她随后又联系了消费者,了解到即使发生这么大的事,小姑娘也没敢告诉父母,而是自己偷偷在学校外面的小诊所就诊。

知馨马上联系了自己在青岛的朋友,让朋友帮忙到当地最好的眼科医院,给小姑娘挂了号。看过医生之后,小姑娘给知馨回电说,“医生看过之后说,擦了眼药膏再做一些修复,可能就会好了,谢谢姐姐。等我毕业了,我也想去阿里巴巴工作。”在知馨的开导下,小姑娘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连夜赶到青岛陪伴她。

知馨说,虽然这是一件挺小的事情,但她依然很有成就感很开心。“我的难点并不是交易本身,而是怎样可以真正地帮助到消费者。”

“让服务和体验成为核心竞争力”

虽然服务小二传递给客户的温度永远无法被AI替代,但清才认为,可以从“一线客服小二”的日常工作经验中,找到优化“店小蜜”算法的路径。“就像今天很多客户咨询的,页面显示的发货地址跟实际发货地址对不上的情况,建议可以用算法来解决。人工客服不需要重复回答机械性的基础问题。”

不仅CCO线,整个阿里生态都在围绕客户、服务、体验这三个关键词穷尽关注。

马云曾公开透露:在服务和体验这件事上,阿里的投入和深耕力度“远超外界想象”。

基于对客户体验的看重,自2017年起阿里集团用于客户极速体验上的投入高达4亿元。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曾向全员发起号召,让业务决策者深入服务一线,解答客户问题,面对面倾听客户最真实的声音。

2017年“双11”,集团CCO团队开始启动“全民体验官”计划,一线服务的“体验官”的队伍扩大到阿里全员。在去年双11的“全民体验官”活动上,有1000多位阿里人报名参加。

今年三八女王节,“程序员来了”全民体验官技术人专场,来自天猫技术、CCO技术团队的60多位 “男小二”,从商家、消费者不同业务线体验用户痛点,并且真真切切地推动痛点问题优化上线。

此次“AI全民体验官”活动的负责人透露,未来,团队也会考虑让阿里之外的工作人员,体验淘宝的客服工作。“专注做后端技术的同学,很难对客服工作有全链路的体感。我们期待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全民体验官的队伍中,在一线聆听客户真正的声音,让服务和体验成为商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