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mg试驾(传MG将与上汽国际合并)(1)

近日,有消息称上汽乘用车旗下MG品牌事业部将与上汽国际业务部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上汽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谁并谁还不清楚,不排除只是领导层面的合并”,人车志在向相关人士求证时得到回复,称这是上汽集团大调整的一部分,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落定。早在一周前,有媒体已经曝出现上汽集团副总裁杨晓东将不再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改由飞凡汽车CEO吴冰兼任。

倚重海外实为无奈之举?

上汽集团mg试驾(传MG将与上汽国际合并)(2)

数据显示,2021年MG品牌全球销量47.2万辆,同比激增69%,其中海外销量突破30万,而国内销量16.3万辆,仅占34.5%。国内外销量倒挂,可谓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家。

这是上汽集团国际化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其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现阶段倚重经营风险更大、不确定性因素更多的海外市场似乎更多是无奈之举。

上汽乘用车整体销量在2018年突破70万辆后,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尤其是国内销量下滑明显,若无海外销量支撑局面将更为难看。直至2021年,国内销量才止跌回升,推动乘用车整体销量突破80万辆。但国内销量仍不及两年前水平,离巅峰时期相去10万辆有余。

上汽集团mg试驾(传MG将与上汽国际合并)(3)

如果单独看MG品牌,这一变化趋势更为明显。或许有人会以别克为例来反驳,作为一个美国百年品牌,其在中国销量也是要远大于在美国本土销量,难道别克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吗?当然是,别克在中国的成功可谓品牌营销之典范。

但两者有实质的差异。我们说的别克是上汽通用别克,而不是美国的Buick。换言之,这可视作一家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它从产品定位到研发设计、从生产到经销网络,完全是在中国、为中国市场定制。这是一家车企国际化进程的最高阶段。

而目前MG尚处于以整车出口和当地CKD组装为主的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本地化决策机制和能力。这意味着这项业务经营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汇率、决策流程慢等诸多负面因素影响。尽管过去几年一路猛进,但其中风险上汽高层不可能不知。

MULAN或补足MG国内短板

上汽集团mg试驾(传MG将与上汽国际合并)(4)

MG品牌东边不亮西边亮,这与乘用车管理层思路或有直接的关系。2018年从王晓秋手中高位接盘的杨晓东,曾出任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多年的国际化经验让他很快找到突破口,通过充分调动上汽海外资源,发挥MG品牌的国际化基因,过去5年MG在海外市场获得了高速增长。

尝到甜头的上汽希望借此能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就在本月,专为海外市场研发的MG MULAN已在国内外同步上市。而本地化研发正是继出口和本地化组装之后,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更进一步。

如果MG与上汽国际业务部能进一步整合,那么即便高层变动也并不会对这一战略产生多大影响。

上汽集团mg试驾(传MG将与上汽国际合并)(5)

从截至今年8月的出口数据来看,目前MG海外主销车型均为油车,MULAN的加入预计将推动MG海外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而作为一款汇集诸多资源于一身的全球车型,它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十分让人期待。

毕竟,如果在全球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国内市场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哪怎么能叫全球车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