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窖藏青花瓷1985年春天,句容原环城乡农民在县城东门房家坝挖鱼池时,挖出三件青花瓷器,被当时的文物工作者陈世华征集到句容市图书馆文物组收藏,现收藏于句容市博物馆。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 元代窖藏青花瓷(1)

这三件青花瓷器均为陈设器,一件为青花云龙盖罐,两件为青花云龙梅瓶,出土时口倒置埋在地下,距地表约一米,经过专家鉴定,均为元代青花瓷器,尤为珍贵。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 元代窖藏青花瓷(2)

元青花云龙盖罐

国家一级文物,元代,1985年5月,在句容市城东房家坝出土于元代窖藏,通高31.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8.6厘米,江苏省句

容市博物馆藏。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 元代窖藏青花瓷(3)

造型敦厚、浑圆,形象端庄。直口,肩以下渐广,自腹部最大处以下内敛,矮圈足。器表白底青花,底釉白中泛青,釉质肥厚浓重,有砂眼。罐盖呈荷叶状,顶纽缺失,以青料绘以筋纹。罐身以进口青料绘画,呈色浓艳,颈部画一周海水纹,器身绘一条威武游龙,龙细身三爪,四周衬以蝌蚪形云纹,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底部不施釉。

此罐在形制、装饰特色等方面,具有元代青花瓷器的特色。从外形看,其与江西高安县发现的一件元代青花龙纹盖罐十分相似,尤其是荷叶盖罐的形制、纹饰和纽式,几乎完全一样。颈音海水波涛纹与山西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罐颈部的纹馆一致。该罐龙纹特征与南京明初汪兴祖墓出土的高足碗龙纹十分相似,可以断定,该青花云龙盖罐也应和汪兴祖墓出土的高足碳一样,属于元代末期景德镇制品。

元青花云龙梅瓶

两件同式,1985年5月,在句容市城东房家坝出土于元代窖藏。一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通高39.8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4.厘米;一件口缘部残缺二处,为国家二级文物,通高39.8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13.8厘米;现收藏于江苏省句容市博物馆。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 元代窖藏青花瓷(4)

瓶造型端庄秀丽,折沿,口沿平,颈短而细,肩上部甚平。胎坚致,底釉白中泛青,青花釉色莹润淡雅,通体以进口青料绘画双龙流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纹,胫部为一周仰莲纹,呈色鲜艳,底部不施釉。此瓶在形制、装饰、龙纹等方面,具有元代青花瓷器的特色。

此梅瓶在形制、装饰、龙纹等方面的特征,与明代梅瓶有明显差别,与已经发现的一些元代青花瓷器有很多类似之处。1970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出土的元代青花大碗,外面的纹饰是缠枝蕃莲,下面莲瓣纹,碗心画三条戏珠团龙。这些纹饰特点与我们发现的梅瓶纹饰相似,尤其是龙头更为相像。如意垂云纹饰也在多种元代青花瓷器上出现过。如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花纹盖罐肩部的如意垂云纹饰,与句容发现的梅瓶相同。再如北京德胜门出土的元代青花大罐,上有两周垂云纹饰与此梅瓶

类似。与南京明初沐英墓出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元代青花梅瓶比较、形制上也十分相似;这两件梅瓶颈更短而直,口径略小,纹饰也比沐英墓梅瓶更为繁密精细。且与同时出土的青花云龙盖罐比较,梅瓶的釉色益显光洁莹润,纹饰淡雅,其用笔之致密也与盖罐挥洒的笔调不同。梅瓶亦属元代产品,可能比盖罐更早些。

关于梅瓶的用途,研究者认为是储酒器。值得一提的是与句容相邻的金坛市1966年出土了窖藏青花云龙罐,可能是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横扫江浙时被埋入地下的。我们发现的三件青花瓷器与金坛青花云龙罐比较,从器物特征和出土地点相近等情况来看,可能也是在那次战乱中埋入地下的。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 元代窖藏青花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