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夜打曾头市,混乱中脸上中了一箭,那箭头上刻着史文恭三字,宋江为此大做文章,篡改了晁盖遗言,把黑锅甩到了史文恭头上。

晁盖脸上那一箭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的,吴用亲眼看到史文恭那一刻,就什么都明白了:晁盖绝非史文恭所杀,此人连弓都没有,又怎么会暗放冷箭?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1)

咱们今天的依据,是水浒原著而不是电视剧,电视剧为了彰显宋江的忠义,刻意弄了一张黑锅一样的弓,让史文恭背上了,但是在水浒原著中,根本就没说那一箭是史文恭射的,就连托塔天王晁盖临终前,也没有说仇人就是史文恭。

晁盖对宋江说的是“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宋江出来对众好汉说的,跟晁盖遗言不一样:“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

睿智的读者诸君一定能从宋江篡改晁盖遗言中发现问题,智多星吴用也不糊涂,如果他还听不出宋江的心虚与失望,那他就不配当梁山军师了。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2)

作为晁盖的发小兄弟,吴用一直守在晁盖身边,但一直没有机会跟晁盖私聊——宋江也寸步不离,晁盖想说悄悄话也没机会,只好意味深长地不提史文恭的名字,他其实是在暗示吴用:“一定要调查清楚,射我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吴用说话办事,一向比较配合宋江,但是在宋江咬定凶手就是史文恭的时候,却没有随声附和:“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寨中人马如何管领?然虽遗言如此,哥哥权且尊临此位,坐一坐,待日后别有计较。”

“那人”、“权且”、“日后别有计较”,吴用的话里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也挑明了宋江只是代理而不是继位。综合考量,吴用未尝不想让豹子头林冲上位——跟宋江比起来,没有野心和权利欲的林冲更容易操控。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3)

吴用没有想到的是,宋江代理了梁山寨主之后,马上重新洗牌,却迟迟不提为晁盖报仇。如果险道神郁保四不把梁山战马抢走并送往曾头市,史文恭三个字慢慢就被梁山好汉忘了。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会冲淡绝大多数人心中的仇恨——当然,宋江等人会不会因晁盖之死而仇恨曾头市,那也是个未知数。

郁保四为什么要抢梁山战马,得手后为什么要送到曾头市,这都是未解之谜。曾头市的曾长官是“大金国人”,郁保四是大宋江湖豪客,他怎么会对敌国之人情有独钟?

郁保四是不是吴用的旧相识,原著中没有交代,但是他从曾头市来到梁山,马上就投降了,变脸如翻书,其中有没有吴用的安排,谁也不知道。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4)

曾头市并没有抢梁山战马,那二百匹战马对曾头市来说,不是天降横财而是飞来横祸。

险道神郁保四的神操作,也把宋江逼到了墙角:你可以不替晁盖报仇,但是梁山的脸面不能不要,强盗被别人抢了而不吭声,往后还咋混江湖?

于是宋江捏着鼻子征讨曾头市,吴用却坚决反对让卢俊义当先锋:“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时,宋江不负晁盖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充他为前部先锋。”

吴用不让卢俊义当先锋,也没让最有可能生擒史文恭的豹子头林冲下山,实际有两方面考虑:其一,看守大本营的,必须是可靠的兄弟;其二,害怕林冲像晁盖一样中了暗算。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5)

梁山大军开赴曾头市,史文恭带队出战,这也是吴用第一次见到史文恭真容。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版本都删掉了原著中的赞诗,在未删减版本中,吴用看到的史文恭是这样的:“头上金盔耀日光,身披铠甲赛冰霜。坐骑千里龙驹马,手执朱缨丈二枪。”

史文恭并没有背弓插箭,而是拎着一杆长枪就出来了,这说明史文恭对自己的枪法十分自信,是不屑用暗箭伤人的。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6)

如果读者诸君坐在吴用的马上,看见既没有弓也没有箭的史文恭,会作何感想?

虽然史文恭的这一身装备,基本已经洗清了他射杀晁盖的嫌疑,那么接下来他跟秦明的对决,则可以打消吴用最后一丝疑虑。

我们不知道霹雳火秦明为什么能成为梁山马军五虎将,但却知道他的武功,跟关胜林冲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在史文恭长枪之下,连二十招都接不住:“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攧下马来。”

能把使狼牙棒的秦明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史文恭的武功,无疑是超一流的。秦明狼狈而逃,如果史文恭擅长射箭,就没有必要费劲巴力地撵上去用枪捅,背后一箭就解决问题了。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7)

没有弓箭的史文恭还以曾长官的名义给宋江写了一封求和信:“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

读者诸君请注意,这封信是史文恭而不是曾长官写的,史文恭是坚决不承认自己射杀了晁盖,以他在江湖中的地位,绝不会敢做不敢当。

知道了射杀晁盖的并非史文恭,吴用就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力主早早收兵回山:“我等相争,皆为气耳。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吴用没有征求宋江的意见,就自作主张赏了信使十两银子,并亲笔回信允和(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晁盖死于吴用之手吗(吴用亲眼见到史文恭就明白了)(8)

吴用只是要马要钱,根本就不想要史文恭,因为他已经知道晁盖并非史文恭射杀。

吴用此时的内心一定是极其矛盾的:如果不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那致命一箭又从何而来?

晁盖之死谜团未解,在曾头市旷日持久毫无意义,所以吴用不想再打下去了,如果不是青州凌州两股官军赶来凑热闹,梁山在收到照夜玉狮子马之后,必然卷铺盖回山。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吴用已经亲眼看见史文恭并不擅长使用弓箭,宋江已经成了谋杀晁盖的主要嫌疑人,他为什么还力推宋江上位?如果史文恭真的不会射箭,动手射杀晁盖的,又会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