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核心能力是反驳

辩论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对谬误的反驳。有一些神逻辑,我们只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怎样都说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只能瞠目结舌、暗暗生气。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在遇到谬误的时候,往往才发觉自己的辩论水平不够。那要怎么提高呢?

下面,我们以常见的神逻辑,也就是“你行你上啊”为例,给你示范辩论中的反驳之道。

如何反驳“你行你上”

世事任人评说,对事情发表评论,本来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是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简单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却会遇到这样一个神逻辑:对方一脸不置可否,只扔来一句“你行你上啊”。

此时,我们也知道对方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呛声,故意惹我们生气,但如果真的一时冲动,选择了“上就上,谁怕谁”的态度,反而更容易落入对方的陷阱——更何况多数情况下,我们也真没能力上。

对方之所以会产生“谁行谁上”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与听者不一致,或者他们不想承担自身角色对应的责任。说白了,他们就是想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丢给我们,所以这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稳稳接住对方的呛声并且反弹回去。我们有三个方法,它们没有优劣和先后之别,只是应用场景稍有不同。用了这三个方法,对方不一定会服气,但我们自己肯定不会再生气;对方不一定会认错,但大家都会知道他错在哪里。

怎么对付拿你当贼的人(如何反驳你行你上)(1)

如果和对方压根儿没什么交集,我们可以直接澄清,彼此角色不同,自然责任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既不需要“行”,也不需要“上”。

比如,很多网友早就被“你行你上”这句话烦透了,所以他们会直接回复:“我怨个鸡蛋不好吃,还得自己会下蛋不成?”这就是通过类比来告诉大家,角色不同,责任也不一样。

又比如,人人都喷中国足球踢得烂,但总有些很讨厌的人会在旁边说:“老说中国足球不行,那你行你上啊,让你去踢,你踢得下去吗?”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回应说:“你让我踢,我是踢不下去;那让你看,你又看得下去吗?如果不是国足不行,难道还怪观众不行吗?”

这种说法,其实是在强调球员踢球不容易,观众看球也痛苦,大家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难处。所以,我不要求你忍,你也别强求我踢。但是,如果我们和对方有交集,制造的问题对自己有影响,那就需要换一种方法。

“你行你上”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把事做好,就应该直接把这件事做了;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就应该直接提出,总之你不许说我。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你行你上”这种说法,往往只是对方为了逃避责任的托词。

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就是不行,把对方架在制高点上,使其下不来台。说个实例。

邱晨上中学的时候人缘不坏,但是特别喜欢较真儿,一会儿抱怨学习委员学习不好,一会儿抱怨班长办事不力。比如:

“班长,你办事怎么这样呢?”

“那你行你上啊,你以为班长这活儿好干吗?”

“我就是知道自己不行,才没有竞选班长嘛!你既然当选了,我以为你一定比我行呢,看来是我看错你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对方还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吗?毕竟,地位越高,责任越大,你行,你已经上了,那我从下往上批评你,你又能抱怨什么呢?

当对方的存在本身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可以直接锁定对方真正的责任。只是有时候我们忽略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无法分辨对方真正的责任是什么,才导致会被“你行你上”这样的话噎住。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看某个人不顺眼,仅仅是因为他事情办得不够好吗?不。我们之所以不爽到一定要批评某个人,是因为他占据了位置、消耗了资源,还排挤了其他可能把事情办好的人,这就叫“机会成本”。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谁行谁上”的,上位的机会那么有限,有你在,其他人就没有机会。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并不足以为你辩护,因为很有可能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所以,对方最大的责任不是事情没做好,而是浪费了世上最稀缺的资源——机会。

在某次演讲中,乐视的首席执行官贾跃亭抱怨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组成的BAT搞垄断,害得其他创业者无路可走。马云就问他:“如果你成了BAT中的一员,你会做得更好吗?”

我不得不说,马老板的这个问题很巧妙。当时贾老板就蒙了,说了几句大而化之的话,就让这个问题滑过去了。其实,贾老板错失了一次大好机会,去锁定BAT作为大企业的真正责任。

他完全可以说:“马云老师,每个创业企业面对BAT时都会希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但垄断的后果就在于,你让我永远成为不了你。所以你问,“我成了BAT的话会怎样”,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因为这位置你占着呢,而这就是垄断真正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谈自己做得好不好、能不能上,就掉进了对方的陷阱。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既然要回应,就要锁定对方的真正责任,那就是占据了机会、浪费了可能性。

对方使用“你行你上”的呛声时,并不一定会用出原话,要注意对方用语的变形,比如,“抱怨是廉价的,有本事你自己来啊”“指责别人容易,自己做好才难”,诸如此类。

它们形态不一,但逻辑相似。以上所说的应对技巧,不仅是想帮助我们别被无赖呛住,更希望我们能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别不小心犯了相似的错误,制造出同样的问题。

● 我就是知道自己不行才没上的,你上了,我还以为你行呢!

● 就是因为你一直处在这个位置上,我才上不去的啊!你想让我上,你先下来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