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坪山积淀了绚烂多姿的红色文化宝藏,有着不少生动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我们将陆续在“坪山先锋”平台刊载坪山红色故事、改革发展故事,敬请关注!

文武帝宫的前世今生

深圳市坪山街道东胜街66号,一座东偏北朝向的老建筑映入眼帘,黑白斑驳的墙体彰显岁月的痕迹,门额石匾上“文武帝宫”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屋顶横梁雕梁画栋,依稀可感觉到当年的雄伟。在大门左侧墙上,蓝色瓷砖中露出一块黑色牌子,写着:“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走近这座白墙黑瓦的老宅子,推开房门却另有一番天地,琳琅满目的书籍,还有彰显坪山特色的精美文创产品……这就是建于清代中晚期的文武帝宫。

小营巷纪念馆红色故事讲解(传红色基因第67讲)(1)

文武帝宫由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组成,砖木结构,尖山式灰瓦顶,中殿有方形石柱,后殿原立有武帝关公和文帝文昌君塑像,是一座清代同时供奉文武帝的寺庙建筑,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坪山区志记载,东胜街保存的这一座“文武帝宫”,坪山仅此一座,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明供奉。

了解这个老宅的历史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它对坪山人来说有多珍贵。据《文武二帝碑文》载,坪山墟创立已有百余年,人口稠密地方富足,坪山百姓祈求福报,通过占卜择得福佑永庇的风水宝地,筹资建造文武二帝庙宇。

文武帝宫前广场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场所。1938年,坪山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为纪念七七抗战爆发于文武帝宫前广场建起“七七纪念亭”。1944年1月,坪山抗日军民在文武帝宫前广场隆重集会,庆祝东江纵队成立群众大会。1949年9月1日,坪山解放,文武帝宫变身力行学校,即现在的坪山中学前身校址。1949年9月1日,力行中学第一届学生开学。学校开学后不久,曾生司令员就前来参观。惠州市筹集义款的文艺汇演也在坪山拉开帷幕,吸引坪山乡所有的百姓前来观看。“力行”之名含义是为迎接解放、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人才奋力而行。1950年,力行学校另迁他址,文武帝宫成为坪山乡人民政府办公地。60年代初,坪山乡政府搬离后,文武帝宫变身为粮站,成为坪山百姓买油、米、糖的场所。

1998年7月,文武帝宫被认定公布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做好文武帝宫保护工作,坪山区组织对文武帝宫进行修缮保养维护。在墙壁养护时首次发现“文武二帝碑文”以及“新建文武帝碑”,碑文主要记载文武帝宫修建缘由及捐赠者芳名等。2019年9月12日,这栋老建筑增添了两个新身份——“坪山城市书房”和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设置了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文创展区等空间,温暖的灯光洒满房间,整齐的书架上铺满书籍,让整个老宅充满文化气息。

小营巷纪念馆红色故事讲解(传红色基因第67讲)(2)

坪山城市书房,是坪山城市书房标准化运营的“样板”空间,同时,作为客家特藏馆,也是坪山图书馆外设的首个特色分馆,为深入挖掘、研究、传承和推广坪山本土客家文化提供了载体,开辟了阵地。从抗战基地、学校,到乡政府、粮站,再到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着历史文脉。

在喧嚣的闹市中推开一扇木门,上百年的老宅子历经岁月的雕琢却丝毫不显得斑驳沧桑,眼前琳琅满目的书籍在灯光下折射出的光芒一片金黄,彰显坪山特色的精美文创产品让人赞美有加,置身其中,你能想象这居然是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坪山“文武帝宫”吗?

坪山文武帝宫,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一朝名显天下知。(图片来源:深圳市东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坪山区委组织部)

编辑 刘春雨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