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得千金小姐的生活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她因得贾母喜爱,把她赐给宝玉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一次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宝玉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楼梦全集完整版晴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全集完整版晴雯(红楼梦之晴雯心比天高)

红楼梦全集完整版晴雯

晴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得千金小姐的生活。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她因得贾母喜爱,把她赐给宝玉。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一次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宝玉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得罪宝钗和红玉

晴雯十五岁,宝钗进怡红院找宝玉说话,晴雯背后抱怨她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人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次日,红玉办完了差事,去稻香村找凤姐复命,半路遇见晴雯、绮霰、碧痕等人。晴雯为首,带动几个丫头车轮战似的批评红玉工作失职。晴雯听她说在帮凤姐做事,便嘲笑她攀高枝儿,以此得罪红玉。

得罪袭人和王夫人

秋纹夸耀得了王夫人的好彩头,晴雯给她泼冷水,说那是把别人挑剩下不要的丢给她,接着又暗讽袭人为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又暗讽袭人在王夫人前卖乖,一个月多得二两银子,以此得罪袭人,而且冒犯王夫人。王夫人有一次进园,正碰到她在那里骂小丫头,心里很看不上她那狂样子。

晴雯之死

晴雯十七岁,邢夫人以查绣春囊为由,指派王善保家的挑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乘机中伤晴雯,使晴雯成为这场家族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王夫人听信谗言,提审晴雯。晚上抄检大观园,一行人到了怡红院中,晴雯挽着头发闯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从那以后,晴雯绝食。

王夫人带了李嬷嬷进大观园清人。晴雯恹恹弱息,被人从炕上拉了下来,被两个女人架起来撵出贾府。晚间,宝玉独自偷偷出后角门去看望她。三更时分,晴雯托梦与宝玉。次日未正二刻,晴雯夭亡,年仅十六岁。

晴雯去世当日,一个无名小丫头杜撰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晚间,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对着大观园内芙蓉花祭奠晴雯。

曹公独独把“心比天高”的评语给了晴雯,而不是“宝天王宝皇帝我也不嫁”的鸳鸯,也不是“八抬大轿我也不去”的袭人。

仔细去想鸳鸯和袭人所争取的东西就会发现:在这些姑娘心中,主就是主,奴就是奴,是没有任何模糊的余地的。她们所有的斗争,都是基于“我是奴才”这个事实,凡是和定位不符的追求,她们还没闹起来,自己便先心虚了。因此鸳鸯明明是不甘为妾,却要给自己找出一个更符合奴婢定位的理由——效忠贾母。

这不是说这些姑娘生性下贱,自甘为奴,而是她们都是“动脑子”的人。她们从小接受严格的丫鬟教育——这是封建礼教的一部分,灌输她们强烈的阶级意识,她们自小只知道奴就是奴,主就是主,人身处什么位置,就必须按照这个位置的规范行事。

她们智商高,情商高,学得好,记得牢。她们服从规则,成为了丫鬟中的标杆。

晴雯一直到死,都没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是个奴才。

在她看来,怡红院就是自己家,宝玉就是个亲人。你跟她说主仆,说本分,磨破了嘴她也只记住几个小浪蹄子之类的词汇,具体概念依旧混乱,到了宝玉跟前,还是你呀我的。你跟她说这是爷,是咱的终生指望,她只知道和宝玉在一块就开心,在怡红院就自在,什么名分啊姨娘啊,你们为啥都那么想要呢?能吃么?好吃么?怎么吃?

尽管没有什么成系统的思想,没有什么理论高度,但晴雯是确确实实拥有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的,人总得先自个不拿自个当奴婢,才能让别人不拿他/她当奴婢,不是吗?

晴雯实际上是视怡红院为家的。她从小被来回转卖,却最渴望家庭,连一个不知道什么来历的渣哥哥,都要珍重地寻回来。怡红院对于宝玉来说是几间房子,对晴雯来说是家。这才是她如此“眼里不揉沙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她才会在搜检大观园的时候披头散发冲进来砸场子,才会在其他小丫鬟偷盗的时候暴怒——那不是在捍卫自己怡红院副小姐的权威,而是在护巢。

晴雯真正的思想层次低下之处,在于她的自我意识始终只停留在趋利的天性上,从未推己及人,举一反三,更不用说升华到价值观的高度。

她自己不拿自己当奴婢,打骂起别的丫鬟来可是满口的蹄子;她自诩真心对待宝玉,不屑枉担虚名,却把别的女孩子都视为爬床狐媚的;她把怡红院当作自己的家来捍卫,却不能容忍别人各自有家,不会和她一样戮力同心……她只知道自己不愿被人作践了去,却顾不上别人是不是也正被她作践着。

自己不想做奴才,只是自我的苏醒;不忍见他人做奴才,才能开始思考;最终形成了价值判断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才能谈得上觉悟。所谓读书方可明理,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机会建立起完善的知识和逻辑储备,对个人价值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审视。

而这,是晴雯真正的悲剧所在:

她是与众不同的,在万马齐喑的阶级教育下仍然生机勃勃。她的自我意识明明已经破土萌芽,却从来都不具备能力去认清或者把握。她无人引导,自我意识的萌芽胡乱生长却永世不得升华,又不甘心自毁,最后只能在任性的尝试中走向灭亡。

在输得河干海净,眼看就要咽气退场的当口,晴雯终于后悔了一件事: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名分,财富,前途……这些东西,在晴雯眼里是从来没有被认真衡量过的。这一点,如果之前还不明晰的话,在病补雀金裘一节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凡是心里想着“前程”的人,没有一个不顾惜性命的。袭人吐了口血,就弄得心灰意冷,只有完全不在意前程的晴雯,才会拿命去兑眼前一刻的满足。她选择了当下,也毫不犹豫支付了选择的代价,才当得起曹公的一个“勇”字。

在不合适的时代,由最无力的人身上,偏偏闪现出了少许极奢侈的念头,这极端地不相称,就是一段不可避免的悲剧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