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已于6月24日至26日顺利完成。今年全市报名考生共计100974人。北京市从去年开始实行新中考,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双减后初中生还要段考吗(双减后的首次中考)(1)

作为“双减”后的首次中考

今年北京中考在落实“双减”上有什么具体的体现?

面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出台,未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做好哪些调整?

01

载人航天北京冬奥

纷纷入题

科普国之重器、关注北京冬奥、引入载人航天技术最新进展,“双减”后首次落地的中考各科目试卷紧扣时代主题,展现了国家伟大成就和首都发展新气象。在科技味儿和中国味儿背后,北京中考凸显了四个”考出来“。

试题坚持“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

学生的自信考出来,

课堂表现考出来,

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考出来”的命题理念。

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员在评价此次中考试卷时这样表示。

据悉,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中考全市统一命题、各区分别阅卷,2015年开始启动中考命题改革的探索,在“三个注重”(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查)和“四个考出来”命题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设计,发挥出中考试题对学校日常评价和教学改进的导向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徐国珍表示:

“以语文学科为例,加强了对教材重点试题的研究,增加了与教材关联试题的比例和分值,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切实落实‘双减’以学定考的要求。”

双减后初中生还要段考吗(双减后的首次中考)(2)

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北京中考试题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着力体现学科的社会价值,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以物理学科为例,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试题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如第6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第24题科普阅读题“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我国在载人航天、科技创新、载人深潜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果融入到试题中,引导教学关注时代发展和科技前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课程改革提倡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历史试卷第8题选取北京西黄寺内的清净化城塔,将试题与北京悠久历史、文物古迹有机结合,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感悟北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奕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考的改革和“双减”的一系列的改革推进之后,我们特别关注初高中的衔接;新情境新素材的这种引入,让孩子能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当中提高能力。从中考整体的改革方向来讲,我们更加关注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用更加适切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给予学生初中学业的一个良好的认定。

02

落实“双减”要求

秉持“学”“考”一致

中考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中考命题要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北京中考试卷体现了教育部的命题方向,并落实“双减”要求,在遵循学科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减少机械记忆,增加实践运用。

许多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今年,语文学科全卷阅读文字量和考生作答的文字量均较往年有所降低。减少了与作答无关的文字表述,文本表达平易规范,作答要求明白清晰,情境设置贴合学习实际,能让考生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双减后初中生还要段考吗(双减后的首次中考)(3)

以历史学科为例,试题没有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而是注重与学生所学知识相结合,用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例如,第21题提供了有关古代和近现代冰雪运动的文字、统计数据等材料,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综合等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课堂学习所习得的。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科书成为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依据。今年中考试题与教材的联系非常紧密。试题引用教材中的部分素材,减少学生对试题情境的陌生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道德与法治第2题守护生命、第10题诉讼方式、第3题认识自己、第4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素材均取自教材,这些试题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亲切感、熟悉感。

语文作文试题使用史铁生的文章《那个星期天》作为导语,《那个星期天》是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选文。史铁生在文中表达的真切情感能迅速唤醒考生共有的生命体验,激发起考生的写作热情,沟通阅读积累与考场作文,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延续性,能够考出学生九年的积累。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引导教学用好教材资源;既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又关注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教-学-评”一致。

03

聚焦学科关键能力

凸显素养发展的教学导向

“北京中考近年来坚持素养立意,凸显实践应用。试卷突出核心素养立意,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将核心知识、学科思想融于真实问题解决中,突出对考生应用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支瑶认为,中考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体现实践应用。

双减后初中生还要段考吗(双减后的首次中考)(4)

今年,物理加强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旨在引导教学克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封闭、机械训练等不良习惯,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还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化学试题关注学科素养,突出探究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例如,第37题,创设利用絮凝剂净水的情境,以“探究影响水净化效果的因素”为任务,呈现科学探究一般过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析解释、实验设计、复杂推理等不同能力水平层次的设问,考查思维的有序性和缜密性。试题的探究性体现在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体现问题解决过程。

试题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如物理学科第17题“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第26题“俯卧撑健身项目”等与节约用电、冬奥比赛、生产劳动、体育锻炼情境相联系的试题设计,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生活、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04

中考“指挥棒”

给教学带来新启示

中考试题对初中教学具有指挥棒效应,对初中各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具有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和以评育人的功能。作为教师,如何顺应中考改革导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在提高教学质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研究室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彤彦认为,此次中考命题给老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以下借鉴意义。

1

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实施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培养。

2

深入研读统编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自然单元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联系,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活动。

3

优化教与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要求,参照统编教材相应内容,以及学情,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设置语文学习单元。

4

发挥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在设计学习任务的同时,做好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促进他们开展学习反思,使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鲍建中建议:

中学物理教学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学中注重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我国古今科技成就中挖掘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物理教育的思想性。

关注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现象解释知识应用的宽度与厚度上下功夫,通过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落实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

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自主建构物理概念和规律。坚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教学注重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入手,倡导在真实情境中,引领学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现科学规律,并自觉运用科学规律解释生活现象,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物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此次中考给我们的启示之一:要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物理观念体系;防止以练代学,以考代学,通过刷题提升学生成绩的错误倾向;做到教和学与学业评价要求一致。”

文字:赵翩翩 常悦

编辑:张秋颖

美编:刘志军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