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分别说了选择私企和选择国企的几个理由,感兴趣可回翻看看。

有人说了,既然私企和国企各有各的优势,那到底是选择私企,还是国企呢?

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可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工作一段时间,以淬炼自己,让自己尽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路径,更快的成长通道。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规划和选择呢?

私企和国企你怎么选(选择私企还是国企)(1)

1

刚刚毕业

选择让自己快速成长的企业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两篇文章中,关于国企和私企的优点。

国企的7大优势:完善的培训体系、较大的发展平台、较高的宽带薪酬、完善的晋升体系、完善的福利体系、宽松的工作环境、较强的抗风险性。可戳:选择国企的7个理由……

私企的3大优势:多专业历练,成长速度快;工作机制灵活,工作自由度高;同事关系简单,不用消耗过多心智在关系维护上。可戳:选择私企的3个理由……

虽然国企有7大优势,但根据我对周围朋友、同学的观察,了解到,刚毕业就进入国有企业的人,3-5年的成长速度是很慢的,如果你朝中有人另说。

正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制度、体制、机制的健全性,人才队伍的层级也是很健全的。

如果将国有企业从10岗到1岗这样的岗位序列进行排列的话,按部就班的晋升,恐怕很多人一辈子顶多到达5岗6岗这样的水平。

在一个企业里,想要成长的快,晋升的快,你就得比别人冒尖。

比别人冒尖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做公司里最核心的工作、最艰难的工作、最棘手的工作,而在国有企业,你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就这些工作内容而言,也是需要论资排辈的。

而且岗位晋升上,你上面的人不上去,你也没地方上。

这就像是猴子爬树,底下的人盯着的都是上面人的屁股,上面的人再往上看还是屁股,只有等上面位置上的屁股挪开了,你才有机会坐上去。

因为国有企业的稳定性,队伍结构的完善性等特征,成长、晋升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快,越往上面走,位置越是少。

你可能会说,私企不也是这样吗?

但私企有一个特点,不知道你留心观察了没有?

私企里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在一个私企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而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就很常见。

也正因为如此,私企的位置很容易就空出来了,人才需要不断的接力,那你就有了机会。

说到这里,私企不免觉得自己委屈,成了人才培养的摇篮。

别着急,残酷的不只是市场,还有私营企业业主,劳动强度太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精力和体力的不足,私企里的工作强度就没有那么适应了,只好转型。有些人早早有危机意识主动转型,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迫下岗了。

比如,像华为,我的很多同学毕业之后都进入了华为,他们常年加班加点,很多人正常的下班时间是晚上十点以后。

比如,像字节,996的工作机制,很多人是靠消费自己年轻时的大量时间和体力,来获取高薪资的。

那么像这样的企业,等到你上了一定的年纪,别说你自己负荷不了,就算是企业也会考虑你的性价比。

随着你体能的下降,部分时间要分配家庭,精力上也不如年轻时生猛,变成了公司最贵的劳动力资源时,公司会选择无情的将你辞退,去选择那些更年富力强的员工。

不幸中的万幸是,年轻的时候,你在专业、技能、经验等方面储备不足,恰恰你时间充足、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在私企里,可以快速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将来职业转型做好准备。

2

工作3-5年

选择发展更大的平台

为什么建议你在工作3-5年,选择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呢?

在私企里前几年,你还可以积累到知识、技能、专业、经验等,但是等到那套东西你熟练掌握之后,几年之后,你仍然没有进入到公司的管理层,应该说你就进入了自己的消耗期。

也就是说,你会用自己过去几年积累的经验,付出自己的时间,来赚取薪资,而没有成长。

虽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技术更新和迭代时刻都在发生着,即便你是做着技术类型的工作,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那只是一种方法。

如果你不是一直要走技术路线,你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如何做出突破?

或者哪怕你是做技术路线,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自己所拥有的是不是足够自己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时候,不妨去选择那些发展前景更大的平台。

在大平台上,你的选择会更多,机会会更多,资源会更多。

做技术的,你尽管去深耕自己的技术领域,做更大的项目,更有意义的事情。

想转型的,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复杂的任务。

总之,最大化的去全方位的呈现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机会会在合适的时机,选中你的。

曾国藩说,如果你恰好遇到一个好的平台,有了做事的机会,那你要干什么?

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成事,成事,成事。

如果有仗可打,有事情可做,当然要打掉牙和血吞,屡败屡战,坚韧不拔,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一旦你在大平台上得到肯定,获得更好的岗位,获得更好的机会,你就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进入大平台,你就像坐上了动车,哪怕做事情慢一点,但因为动车的速度很快,你依然可以凭借这辆动车的动能,把大多数甩在身后。

如果你还在小中型企业蹦跶,就像是坐在一辆小汽车里,尽管小汽车已经开足了马力,你依然还是会受到汽车速度的限制,想要再快一点,就要翻车了。

私企和国企你怎么选(选择私企还是国企)(2)

3

工作5-10年

选择有激情的领域持续深耕

工作了5-10年,你就应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有激情的领域,持续深耕下去。

如果你此时恰好在大平台,如果你之前一直干的是你所擅长的事情,那么擅长的事情已经带着你来到了很高的位置,接下来,请选择那些让你有激情,对社会有贡献,对周边有价值的事情,持续深耕下去。

很多人在大平台的发展思路一直都是错的,就是一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却不擅长的。

公司有个同事,是作为社会成熟人才引进的,刚开始做风险控制,直接领导很赏识他,干的如鱼得水,眼看就要提拔了。

这个时候,公司新设立了一个战投投资部,他认为风险控制部的工作没有战略投资部的工作高大上,于是竞聘了这个新设立部门的岗位。

由于他在这个业务领域一点经验都没有,因此岗级比之前在风控部的掉了两个级。几年过去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他在公司还是个部门小职员。

选择自己能够胜任,并且擅长的工作,就像是在土壤肥沃的花园中栽培我们自己,这为我们茁壮成长提供了空间。

在大平台,一开始就要用自己擅长的技能扎稳脚跟,尽可能的使自己的长板足够的长,让这块长板能够够到的位置足够的高,放心跑,让它带你来到自己的天花板区域。

千万不要在一开场就强调喜欢、段位、激情什么的,老老实实的去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把它干到极致,干到无人可敌,感到独孤求败。

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平台内部看看机遇,是不是有业务重组,是不是可以考虑到别的系统,是不是考虑可以到二级单位做个一把手等等,在平台内部,带着身份跨专业、跨部门,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大平台的优势。

而且,越往上走,你会发现,工作对于你的技能要求会越来越低,对于团队管理、调动资源、沟通协调等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能力具有非常可怕的特性,叫做可迁移性。

也就是说,即便你是干的陌生的业务领域,你也可以干的风生水起,毕竟管理是想通的,人性是相通的。

你也可以带着在大平台积累的技能、经验、资源等,去到中小型企业,做领导层。

你甚至可以带着你在大平台积累的种种,去创业公司,帮助一个公司从0起步,做强做大,那种成就感,可以点燃你激情燃烧的岁月。

你也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你知道该如何成事,知道成事中最为关键的是什么,不能错失的是什么,然后向着你的人生路径,前进。

很多人,奋斗了差不多10年,到了一定的位置,就选择了躺平。

人生处处有惊喜,也处处有意外,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所以,在自己还能奋斗的时候,就不要选择躺平。

找到自己工作中的激情所在,找到自己的工作甜蜜区,用激情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

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激情所在,你根本就停不下来。

不信你看看热恋中的男女,说话做事多么无聊,他们还觉得乐此不疲。

私企和国企你怎么选(选择私企还是国企)(3)

4

写在最后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是小平台,还是大平台,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想要做大事,在大平台上发挥作用,你还可以相对慢下来,那国企,甚至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是你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跟一个老板、一个老大,一起相对灵活的做事,那私企可能是你更好的选择。

如果有喜欢造梦,并且具备带领团队实现梦想的能力,那创业可能是你更好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发展路径,无疑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现在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走的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