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ooKnows

周鸿祎说,“在传统汽车时代,有人说‘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今天我觉得汽车的本质更像‘四个轮子上的N台大手机,或者N台超算电脑’。”

2102年了,依然有“外行”将这句20年前的“名句”奉为圭臬。

倒不是说这个逻辑有什么不对,但听起来仿佛“电脑”是唯一精华之所在,而“轮子”不过信手拈来之儿戏。“智能汽车=电脑 轮子”的无知,不知道已经毒害了多少人。“电脑”的事肯定会有人掰开揉碎讲,那我们就从“轮子”说起——字面含义上的,“轮子”。

把轮子连在沙发上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

对汽车一无所知的人眼里,把车翻过来“轮子”肯定就这样:两根轴串上四个轮,架在车底下就妥了,how hard can it be?

这时工程师会尴尬到脚趾抓地并告诉你,老板,你看世界上的路没有完全平着的,这么干能给您脊椎颠成泡沫;而且就算是平路车也得转弯啊,这么干一打方向直接翻车了。

咱得加一根减震器、加一根弹簧缓冲。而且中间那根轮轴您看到没有,它不能承受除转动以外的力,你不能既让它转动传递动力,又让它硬挺着托举车身——不是的,老板,再多钱也不行。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2)

悬架系统:连杆、弹簧、减震器、转向拉杆

我们得在弹簧和减震器之外,额外加几根杆子,把车轮和车身固定起来;但又不能完全固定,得让轮子可以上下起伏,不然弹簧减震器怎么上下伸缩呢;哦,如果是前轮,还得让它能左右转。

于是你第一次知道了“悬架”这个东西的存在,原来是个车就有这套东西,连稍微贵点的乐高都有。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3)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4)

n种悬架类型中的部分

工程师还想给你讲解68种不同的悬架构成,像武举人有9种办法弄死黄老爷。说白了就是形形色色的杆子弹簧组合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为前轮需要转向,前后的可用类型居然还不一样。这时你听不下去了,“不是只讲轮子吗”,你让他闭嘴。

你怎么也没想到,不光没结束,这刚是个开始。

啥主销?啥后倾?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5)

像这个时代任何一位杰出CEO一样,紧紧遵循着乔老爷子和罗老师的成功路,你有着审美上的强迫症。所以你自然没法理解,好了我允许你加了弹簧加了连杆,怎么还非得给它们朝后斜着摆呢,这是跟工匠精神作对呢?

工程师只好告诉你,完全竖着摆是不行的,加再多钱也是不行。车轮左右转动的轴线,我们叫它主销(Kingpin);您看到的现象,叫做主销后倾(Kingpin Caster)。绝大多数车子,主销都有着几度的轻微后倾角,因为这样能让您的车轻松跑直线;去掉主销倾角,变成垂直于地面,就会失去这种自回正的能力。哪怕您做自动驾驶,也不能给它凭空上难度吧?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6)

你的好奇心被揪起来了,咋这神奇,为啥朝后歪一点才能跑直线了?

原理和超市购物车是一样的——不论你怎么推购物车,它的轮子永远会摆向行进的后方。当车轮转向轴延长线(主销)与地面的交点(下图中A点),落在车轮的接地点(B点)之前,就会形成类似“车身(与轮子的固定点)拖着轮子跑”的状态。只要没有外力干扰,车就会自己跑直线了。

比如碾过颠簸起伏或者不小心碰了方向盘,车轮方向歪了,但只要继续往前开,它会自己回到笔直前进的状态,是不是神奇又巧妙呢。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7)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8)

注:右边A点上,车轮应该是离地的

自行车的前轮车把向后倾斜也是这个道理,骑自行车不会倒并不是因为你技术真的有多好( 承认吧),而是前轮主销后倾让你可以轻松骑直线,骑直线速度才能快起来,自行车这才不会倒。自行车发明的早期,有过少数主销无倾斜的奇葩设计,但很快主销后倾就一统江湖了。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9)

这辆早期自行车就不会很容易骑了

行,你叹了口气,那把这什么后倾……给我加到最大,咱中国人开车就要一个稳。

但这样也不行,因为主销后倾角的自回正特性,是以放大转向力矩为代价的,它越是趋于跑直线,咱拐弯可就越费劲啊!而且决定主销这根轴位置的,就是那些个悬架连杆、弹簧、避震器,如果主销往后倾斜太多,这堆东西就会占用后方空间,乘员舱就会变小,车可能就不好卖……是的没有办法,老板,加再多钱也是这样。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0)

而且您别急,主销这根轴还不光得后倾呢,2D平面已经不够用了,咱还得上立体几何。

自动回正的秘密

前面咱说的主销内倾,本质上是“车轮固定点拖着轮子跑”才自动跑直线的,所以它得等车跑起来才会有自回正效果。也就是说主销内倾的自回正更多体现在中高速时,那么低速乃至静止时怎么让车默认跑直线呢?咱把主销往里掰、向内侧倾斜,这叫做主销内倾角(Kingpin Inclination)。

现实中的主销可能同时带有后倾和内倾。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1)

静止状态松方向自动回正,这是主销内倾的功劳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2)

主销内倾,影响车轮转向的轨迹

机智还是古人机智,他们发现:如果把主销向内侧这么一倾斜,当车轮左右转向时,转动的轴线就和车轮本身不平行了。可以想象车轮在转向时,不再是绕着自身的中轴线(左边红线)转动,而是绕着主销轴线(右边黄实线)在画一个圆锥面。

因为车轮是有宽度的,主销内倾之后,车轮左右转向时不再是绕自身轴线的对称转动:当车轮向内侧“拐”时,会把轮胎胎面的外侧抬高;而当车轮向外侧“拐”,会将胎面外侧向下“压”。

下次在停车状态打几把方向,看看能不能感觉到车头两边的高度在发生变化。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3)

注意下面表示地面的黑线,当胎面“陷入”地面,意味实际中车轮被抬高

有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倾斜,一旦车轮不是笔直朝前,车身外侧就会被抬高、内侧会被降低——换言之,这辆车它左右不平了。而重力永远会让两边有恢复到一样高的趋势,于是静止和低速状态的“自动回正”就形成了——除非你持续地施加外力,那就是在转向了。

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分别提供了行驶状态和静止状态下的“默认跑直线”能力。但与后倾角一样,主销内倾也不能无限度增加,这些角度需要综合考量整辆车的状态、需求而定,尝试不同的角度组合来达到整体最优,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调校”“标定”过程。

哦对了,主销内倾的英文缩写是大家的老朋友:KPI(KingPin Inclination)。

让方向盘知轻重

是的老板,还没完。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主销就是车轮转向时的那根旋转轴线,而决定轮子绕着这根轴转的,是悬架系统那一堆杆子、弹簧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这就引申出一个几何问题:你可以选择让倾斜后的主销轴线延长线,正好落在轮子接地点的正中心;你也可以让它俩不相交,主销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落在轮子正中心的内侧或外侧。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它“主销偏置距”。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4)

正、零、负主销偏距

通常,我们会让主销轴线与地面的交点,稍微靠内侧一点,也就是让轮子“更靠外”一点,这叫做“正主销偏距”(Kingpin offset)。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5)

主销偏距的用处,是提供一定的转向阻力矩,它决定着我们常说的“方向手感”,是“沉”还是“轻”。车轮在转向时受到的阻力力矩,主要就是来自主销偏置距,偏置距越大(不论正负),转向时轮胎需要“碾过”的距离越长,转向手感越“重”。

想象一下俯视视角,当主销偏置距为零时,转向轮是绕着接地胎面的中心转动,转动的阻力是最小的,转向手感就趋向于“轻”;而当加入一定的主销偏置距,转向动作变成了“让胎面扫过一个圆弧形扇面”,路径更长摩擦力更大,你(或助力系统)需要用更大的力量,去对抗这种阻碍车轮转向的阻力力矩,表现为“方向沉”。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6)

从车顶方向往下看的俯视图

主销偏距这个东西,既是蜜糖也是砒霜,全看你怎么选。如果需要偏置距,这个偏置的距离是大是小也需要抉择。

较大的主销偏置距,会让方向更“沉”,所以很多赛车高性能车会借此提供更精确的手感回馈。但相应的,车轮磨损也会更严重,并且内外侧磨损更不平均。如果主销偏距过大,还影响刹车时的稳定性、悬架的机械寿命。

X型腿和内八字

主销轴线有各种“倾”,车轮本身也不是省油的灯。

主销有内倾,而车轮又有自己的内倾外倾,形似人类的“X型腿”和“O型腿”。车轮倾角(Camber)和主销倾角,彼此独立又彼此影响,两种倾角的角度和二者间的相对角度,会影响到车子的动态特性。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7)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8)

负外倾角、无外倾角、正外倾角

日常生活中的汽车,正常行驶时一般无车轮倾角,或带有微小的负外倾角。但当转弯或遇到颠簸,弹簧被压缩一侧车轮的负外倾角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负外倾角增益(Camber Gain)。

这个负外倾角增益的效果,由悬架系统的几何设计而决定。在车辆过弯时,我们希望随着外侧悬架被压缩程度增大,外侧车轮的负外倾角能跟着增大,这样可以让外侧轮胎尽可能增加接地的面积,从而提高转向中的抓地力。

简单讲就是,当车子转弯时车身向外倾斜,我们希望车轮反而能向内倾斜,从而补偿车身的倾斜,使车轮(尽可能)保持正确接地。至于这一点是如何做到,是一个简单但需大篇幅的中学几何问题。前面说啥来着,今天咱只讲“轮子”,悬架不是重点。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19)

你大概从来没发现,车和人一样,也有外八字脚和内八字脚。车轮“外八内八”的角度,学名叫做“束角”(Toe)。通常你能见到的车都带有“内八字”,我们叫它车轮前束(Toe-in);如果是外八字,则称车轮后束或负前束(Toe-out)。

机动车驾驶员时不时要去4S店做“四轮定位”,很多时候主要调的就是束角。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20)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21)

后束/负前束、零束角、前束

一看图便知,束角一定会增加前行的阻力,所以日常中的汽车不会使用肉眼可见的大幅度束角。前束角的作用,同样是保证车辆正常前进,它的应用和上面的车轮外倾角紧密相关。因为负外倾角会让两边车轮在车辆前进时有向两侧分开的趋势,而前束角会让两边车轮有向内靠拢的趋势,于是二者合力抵消了“左右轮分手”对轮轴造成的压力。

对于后轮,正确的前束角设置是确保行驶稳定性的重要安全因素。如果后轮约束不当,出现了负前束,就会增加车尾甩出的失控风险(逮虾户.mp3)。相反,对于赛车和高性能跑车,有时会利用负前束不稳定的特性,来提高极限驾驶时的转向响应速度。

感觉四个车轮不平(我也曾对轮子一无所知)(22)

大概在99%的人的大脑认知里,“车就是沙发加轮子”已经深入人心——仿佛轮子就是一个远比“智能”简单原始得多的远古发明,小孩子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但很不幸,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简单粗暴易理解易传播的常常不是真相。单单“轮子”本身,单单是角度问题,就有主销后倾、主销内倾、主销偏距、车轮倾角、车轮束角……这些车轮几何参数,多半还会随着车轮运动(上下跳动)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浮动,不仅需要找到最适合的一个值,还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一个“域”。这些单一参数的最佳值,经常还与其他参数的最佳值彼此冲突,你必须考虑到自身定位与需求,做出取舍与平衡。

当你意识到这显然不是一件足够简单的事,也就理解了为何汽车经过了百年发展才日渐成熟。如果你觉得一样东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它却客观上撑起了一个巨型行业生存多年,那这种“简单”多半是源于“无知”。

具体到今天的情况,重点是:这些“轮子”学问,与动力是油还是电、人类还是电脑驾驶几乎通通无关。不论电驱动还是自动驾驶,只要车还是用轮子行驶而没有长出腿,以上这些物理定律就还是要按牛顿先生的意思来。你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但“电脑 轮子”的智能汽车,也需要你至少先有能力把自己的轮子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