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的凉山学子安里散看到苏正民带着凉山学生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的直播后,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就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赶。他说:“你问我为什么想见孩子,我可能一时半会说不上来,心里的那股情感不能说是激动,更像是一种冲动。我一定要见见他们。”

四川大凉山的穷苦儿童记录(在汉读书的凉山少年骑车飞奔)(1)

苏正民(左四)带着五位大凉山的孩子离开武汉。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彝族少年安里散也来自凉山,目前在武汉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就读。在孩子们入住的酒店大堂,安里散和孩子们围坐一圈。他和孩子们并不相识,但在陌生的城市,孩子们见到安里散,就像见到了亲人。

“我和你们拥有一样的童年”,安里散的父母没有上过一天学,靠干体力活抚养三兄弟。2021年夏,安里散以605分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医科大学,但突遭家庭变故,作为家里长子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决定不再攻读大学。

后来,高中班主任得知安里散没有去大学报到,便四处帮他联系,一家米粉厂老板决定资助他重新高考。第二年,安里散来到了武汉理工大学。

安里散问孩子们:“你们武汉之行有什么收获?”孩子们纷纷接话。安里散告诉他们:“不能白来一次武汉,这趟武汉之行要成为你们记忆深处的一股力量源泉。”

安里散告诉弟弟妹妹,未来的学习中,肯定会有放松的时候,会有坚持不了的时候,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会有家里的顾虑,社交上的困扰,也一定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当你们想要停止进步时,你们要回忆这次武汉之行,想想在武汉看到的,想想大学的样子,想想更好的生活。

安里散说,未来我们可以选择重回大山,但待我们重回时,是带着知识建设家乡。

这场聊天持续到晚上9时,孩子们追着问安里散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真没想到,能在武汉见到凉山老乡。”在安里散身上,学生曲比依布似乎看到了可以复制的成长路径。曲比依布说:“只要我和安里散哥哥一样努力,我一定也可以来到武汉。”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晚上,苏正民带着孩子们路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门,孩子们忽然停下来,他们还想再拍一些照片。他站在一旁看着学生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留影,深深地感受到,这趟武汉之行已经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鼓励孩子们:“你们从越西来到武汉,有1000多公里,但你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肯定不止这1000多公里。未来,你们能走得更远。”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