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庙一般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夏朝时称“世室”,殷商时称“重屋”,周朝时称“明堂”,秦汉时改称太庙。最初,太庙只能放历朝皇帝的神位。后来皇后以及宗族,甚至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都可以配享太庙。而到了清朝道光皇帝时,却自称不敢入太庙,无颜面见列祖列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道光为何传位(道光死后为何不敢进太庙)(1)

道光皇帝旻宁是嘉庆皇帝的嫡次子,因为嫡长子早夭,所以他成了事实上的嫡长子。在他出生时,嘉庆皇帝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等嘉庆皇帝继位后,按照秘密立储的家法,将旻宁的名字写到诏书上,藏到了正大光明匾后面。因此,道光皇帝也成了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为何传位(道光死后为何不敢进太庙)(2)

道光是一位想为人民谋福利的皇帝,所以一上位便整顿吏治、整厘盐政,并在全国倡导节俭之风。为了起到表率作用,道光皇帝带头穿打补丁的龙袍。听说宫内打个补丁要花5两银子,他咬咬牙,让后妃们统统去学女红缝纫。妃子们不仅例钱和衣服少了很多,而且连每餐必吃的八个菜也降为了四个。

道光为何传位(道光死后为何不敢进太庙)(3)

为了防止铺张浪费,道光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不花钱的地方尽量不花钱。有一年,皇后过生日。道光犹豫了很久,才让厨房把那两头大肥猪给杀了。等大臣们盼星星盼月亮的把道光的大餐给盼上来时,才发现,他们面前的居然是一碗带肉末的打卤面。看着道光那心疼的表情,估计连这点肉末都是心疼了好久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碗面不一定好吃,但能让皇帝心疼心疼也不是坏事,所以大臣们呼噜呼噜的都吃完了。

道光为何传位(道光死后为何不敢进太庙)(4)

按理说,这道光应该是个好皇帝,为何他在临终前却不允许咸丰把他放入太庙呢?原来康熙当年曾留下祖训: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而在道光统治时期,不仅内乱不断,而且还在与英军对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不仅赔款、通商,而且还进行了割地。道光也成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土沦丧的皇帝。后来他不思进取,满足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清醒,导致内忧外患不断加剧,太平天国运动也到了爆发的边缘。

道光为何传位(道光死后为何不敢进太庙)(5)

对于自己所做出的“功绩”,道光心里一清二楚。即使他再能省,但还是弥补不了他丢失国土的罪过。因此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诏,不准咸丰把他放入太庙,他愧对清朝的列祖列宗。但这样一来,咸丰就很尴尬。如果不把他放入太庙,那祭祀的时候去哪?所以咸丰最终也没听道光的话,还是把他送入了太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