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评论区留下你身边有特色的美丽风景,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1)

乡村游,古村游是现在较为热门的旅游话题。曾经人人都向往高楼林立的城市,如今重回乡村重拾记忆里的美好成为许许多多人的选择。乡村老房子里藏着老故事,因为里边曾住过最接近生活底层的老百姓。老房子可以没有老百姓,但是老房子所在的老村落不能没有原住居民。有原住居民的村落才有原生态的生活、人间烟火和市井文化,哪怕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如今的村子都越来越美了,而老建筑老房子也大多已消失,行走在村中让人无法感受到历史文化底蕴。其实,留住历史,留住乡愁,老房子是不能丢的!

中国乡村不能遗忘“老房子”。老房子是“古董”,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古董都“丢”了。老房子是文化遗产,现在的乡村,很多文化都“跑”了。老房子,承载的是乡音乡愁乡忆,诉说的是乡村往事和风土人情。能看到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钢筋水泥建筑屹立在乡村,与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田野氛围相去甚远。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让人看到了乡村的希望。如果推倒了老房子,就是一处败笔。这种几乎毁灭性的破坏,让乡村田园的美感气息全无,让梦里老家的感觉一落千丈,让诗意栖居的意境不复存在,让诗与远方的沉浸愈发苍白。如今,只有走进那些古村落中才能找到儿时的乡村记忆了,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传统村落只是屈指可数而已,在江西最大的地级市赣州市也是一样。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2)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3)

大余县,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之一,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大庾县在1957年因字生僻,改大余县。大余县面积仅136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64995人。大余县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余是理学的发源地,理学思想的聚合地和集散地,冲散着丰厚的理学内涵和浓郁的理学文化氛围。大余县,与赣州很多的其他县一样都是山区县,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多山多岭让大余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6.6%。在群山环抱的大余县境内还隐藏着一个鲜有人知的古城——杨梅古城。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4)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5)

池江镇,大余县下辖镇,位于大余县东北部,章江蜿蜒流经中部,323国道和赣韶高速公路(S66)、赣韶铁路穿境而过,有池江至信丰和池江至广东省南雄市两条省道,是大余县三大镇之一。池江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中部为池江盆地, 间有丘陵山岗。地势平坦开阔,境东南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丘陵岗地,中部为小平原间有土丘,与新城镇形成赣南第二大盆地。古老的杨梅古城就位于池江镇境内,杨梅古城坐落在池江镇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是大余县九座古城中现存最完好的一座“孤城”, 被誉为大余乡间“最大的城堡”,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公元1565年)初建时因整体形似杨梅果而得名。

杨梅古城堡呈南北向,周长约830米,高约5.7米,城内面积7万余平方米,东南西北四面均设有城门,各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土地神坛和防御工事,城墙上有墙堞。城池背靠大中峰,面对笔架山,杨梅河水(杨梅王氏称玉带水)自城北环绕而过。杨梅古城内建有文昌阁、迎龙阁、书院、宗祠、祖厅等,东门外建有飞来塔等建筑。杨梅城对研究明代建筑、军事、民俗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博物馆”。只是如今,宅第弃了、城墙倒了,鹅卵石巷道也支离破碎了,只留下从东北到西门的一段古城墙在那里叙述着古城古老的历史。随着杨梅古城的历史价值被重视,2019年6月杨梅古城被正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个古城的古城墙等古建筑逐步在得到修复。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6)

老房子是地方文化之根,是地方民俗之魂,是乡村振兴之镜。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古巷、古井、古树,“古老”的印象在我们身边依稀可见只是需要我们保护重视。“古老”的印记是历史,是文化,也是不可复制、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时代,应充分整合、释放这些资源的“能量”,让其成为地域人文的象征和地域故事的符号。

江西省山区多吗(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7)

江西地处最偏远的山区小县赣州市大余县,面积仅1368平方千米,山水美历史古迹众多。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本文由黄杨军摄影原创,感谢关注,黄杨军会一直在路上用相机记录熟悉却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带你一起涨知识看见更多亲切不平凡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