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第5期是出了不少名将的,在我军中就有许光达大将、张宗逊上将、杨至成上将、宋时轮上将、廖运周少将、周文在少将、张开荆少将、郭汝瑰将军等,国民党军方面有郑庭笈中将、邱行湘少将等。

他呢,也是黄埔5期生。但后来他却弃武从文,并成为一名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至今读来仍然直击人心!

他一生只写过两句诗却流传百世 弃武从文后成为大诗人(1)

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现在知道他是谁了吧?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大家都知道臧克家是大诗人,他的诗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但知道他曾经还是知名军校——黄埔军校学生的,恐怕不多。那么臧克家为什么要弃文从武,报考黄埔军校,后来为何又重新弃武从文的呢?接下来就和大家说说臧克家的这段故事。

臧克家是山东诸城人,1905年出生。尽管他出身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但其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仍是相当重视的,所以臧克家从小就被送到学校读书,1923年夏,他还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臧克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并开始学习新文学创作。

他一生只写过两句诗却流传百世 弃武从文后成为大诗人(2)

年轻的臧克家和大多数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一样,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热潮充满了无限的向往。特别是在北伐战争开始后,身在济南读书的臧克家感悟到济南也正受到革命浪潮的巨大影响,他们对山东省主席张宗昌的倒行逆施和沉重压迫忍无可忍,于是便毅然中断第一师范的学业,与另外两名亲友结伴奔赴革命政府所在地武汉,报考黄埔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的招考还是很严格的,所以第一次考试臧克家并没有考上,但他坚持再考,1927年初,终于考入黄埔第5期。成为军人的臧克家对革命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从他穿上军装的那刻起,他甚至立志要成为一名将军,所以参加刻苦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理论。

他一生只写过两句诗却流传百世 弃武从文后成为大诗人(3)

但是梦想的破灭总在一瞬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当时,他正在叶挺的第24师迎战叛乱的夏斗寅部,当他们凯旋返回武汉之时,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而是国民政府的“清党”驱逐令。臧克家,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感到自己的革命热情正被无情的斗争一点点的撕碎,难道革命就是要杀掉自己日夜为伴的兄弟战友吗?他接受不了,更无法献身国民党军队。

梦醒之时,就是他离开武汉的日子,1927年8月,臧克家与同学离开了军队并返回山东老家,重新拿起笔,记述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以笔代枪鞭挞这旧世界的丑恶。但是不久,他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又不得不流亡东北,直到1930年,他才回来并考上青岛大学。

此后的臧克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在他的一生中,共出版了60余部著作集,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他一生只写过两句诗却流传百世 弃武从文后成为大诗人(4)

当时的臧克家如果继续留在军中,可能会成为一名将军,但中国就少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在本文文首提到的他的那首诗:《有的人》是在1949年11月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时创作的,诗歌全文是这样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一生只写过两句诗却流传百世 弃武从文后成为大诗人(5)

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至今读来依然直击人心,这才是能流传千古的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