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蓝星的录者

“汉字近代东亚史”专题(二)

“假中文”与日本汉字渊源

什么?中文还能有假的?我们日常中可能用“我可能学了假英文”“我可能学了塑料英文”,来吐槽自己的英文不地道,而反其道而行之,也许外国人真的也可能掌握一口“假中文”。但说到“假中文”受灾最严重的国家莫过于日本了,大街小巷出处都是各种似是而非的“中文”(其实是日本汉字),甚至最近日本人自己也开始玩上“假中文”的梗,用去掉假名的日文假装是在用中文聊天,结果这地地道道的“假中文”只能引得我们尴尬一笑。

日本为什么没有取消汉字(日本为什么现在还在用汉字)(1)

“假中文”爆红日本社交媒体

为什么“假中文”在日本如此盛行呢?每个日本人似乎都娴熟于假日文?这就得从日文本身和它的历史说起,它和我们中文和汉字真的渊源颇深。我们一般谈及的日文即日本语,它的书写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汉字和假名。汉字是直接从我们中国传到日本去的,虽然几经演变,很多字的字形和我们使用的简体字或者古代中国的繁体字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并未面目全非,大部分还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字模样,而另一部分是假名,是专门用来表记日本的传统或独有词汇语言的文字系统(实际上现在也常常用来注音或者代替汉字),但它的诞生也和汉字渊源颇深,平假名基本都是参考读音相近的汉字草书写法,片假名更是直接取自同音汉字的部首。

日本为什么没有取消汉字(日本为什么现在还在用汉字)(2)

日语中的片假名与汉字部首对照

了解了日文的构造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到处都是“假中文”了。但是诚如我们前一篇所提到的,汉字曾经在东亚各国盛行,但随着中国的衰落、西方在东亚的殖民侵略和本国民主主义意识的觉醒,很多国家都放弃使用汉字而改用字母文字或其他本国文字。为什么日本没有弃用汉字而专用假名呢?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曲折原委呢?

一、近代日本的汉字改革

“西方冲击”是东亚各国文字革新的主要动因。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东亚诸国被迫打开国门,并逐渐认识到自身落后的现实,这一冲击深刻的不仅实质的影响了东亚的朝贡体系国际秩序,更为传统东亚独尊中华的文化思想体系敲下丧钟。在这种情绪下,东亚各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反思清算旧有的文化教育体系。日本,作为东亚最早革新的国家,早在幕府晚期就开始提出针对汉字的改革。

日本为什么没有取消汉字(日本为什么现在还在用汉字)(3)

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汉字变革”序幕

1866年,前岛密向当时岌岌可危的德川庆喜将军提出名为《汉字废止之议》的报告和提议,这被世人认为是汉字废止论的先驱。他提出“汉字的习得过程没有效率,应予废止”的观点。这之后,废除汉字的提议和论调层出不穷,但都没有被新的明治政府采纳,而为了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政府转而采用了折中循序渐进的“汉字改革”路径。1923年,日本帝国政府颁布了《常用汉字表》,确定了1920个常用汉字,第一次对日本语中汉字的使用进行规范,但由于同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这个法令并没有推广下来。这之后,随着日本逐步步入军国主义,日本在文化方面的改革开始放缓,国家把主要的经历投入到了对华军事行动上来。虽然在之后的昭和6年(1931)和17年(1942),对常用汉字的内容,数量进行了调整,但在日本社会的影响相当有限,废除汉字更是被排除在日本主要的国家议程之外。

二战的战败使得“汉字废除论”者重新夺回主导权。1946年,在同盟国军政府的支持下,文部省(相当于文化部)力排众议,确立了以“全面废除汉字”为前提的文字政策,而作为阶段性手段,初步应该首先减少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比例,“当用汉字”政策被提了出来。根据这一政策,汉字成为限用对象,在法律、公文、报纸、期刊等文字使用领域,除了“当用汉字”字表中确定的汉字以外,需用假名来代替,除此之外,日本还创造了131个简化的新字体取代过于复杂的传统汉字。然而,“当用汉字”政策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妥协的产物。它没有完全接受“汉字废除派”的主张,这使得汉字去留的争论一直在社会和文化教育界隐忍不发,而且这一实行就是35年。

在这35年中,汉字限用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日本政府也逐渐放弃了废除汉字的主张,1981年,日本内阁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取代了之前的《当用汉字表》。从名称上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从“应当”的“当”到“经常”的“常”,政府对汉字的使用的规范不再是强制的而只是“指导性的”简化和限制汉字的政策被完全废除,并且为了回应社会的需要,《常用汉字表》追加了196个新汉字。到此,日本的汉字政策基本稳定了下来。

日本为什么没有取消汉字(日本为什么现在还在用汉字)(4)

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年度汉字”评选活动,2018年日本年度汉字为“灾”

二、为什么汉字被保留下来?

从上面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虽然有几次险造废除,但我们中国的汉字还是在日本保留的下来,经过改革和本土化,汉字的在日语中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和稳固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一历史过程中探究原因。如前所述,“西方冲击”是汉字变革或废除的主要动机日本的近代化进程虽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巨大冲击,但不同于其他废除汉字的东亚国家,日本的改革是由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虽然明治维新的改革对象是旧贵族,但其依赖的阶级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旧阶级。这也就导致他们改革具有相当的妥协性和折中性。而汉字作为旧贵族文化与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天皇和政府都一直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书用字),汉字很难被作为民族主义改革和清算的对象。因而汉字被保留下来便情有可原了。

其次,这和日本本身的语言系统也有一定关系。日语语音简单,又缺少音调变化,这导致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它的数量之大,足以影响日常的生活交流。如果废除汉字,日语将会失去很多表达方式和概念,这将深刻影响日语表达的功能性。

第三,汉字作为传统官方语言,是记录日本千余年历史和文学艺术的主要载体,如果废除汉字,将带来现代日语和传统历史的巨大鸿沟,也会拉大理解汉字的精英同不认识汉字的庶民间的裂痕,这对发展日本文化有害无益。

最后,废除汉字在当代日本已经缺乏必要性了。经过不断的规范和简化,汉字作为一个文字记录系统已经足够完善,不再繁琐难记,另一方面,随着电脑与文字处理器的发展,记录和书写汉字在效率上同西方字母文字的差别也越来越小。

结语:

如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社会与文化界的实践和论战,汉字经历了各种考验和挑战,最终在日语中保存了下来,当今的日本人已经把汉字看着是自己语言的一部分了。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活跃在日语中的汉字约有2000个,他们充斥在招牌、商品包装、日漫日剧等生活各处。如果世界各国要评选“假中文”第一的话,日本应该当之无愧了吧。

参考文献:

刘元满:《汉字在日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

施建军,洪洁:《日本的语言文字问题及其相关语言政策》,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