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網 2011-11-09 15:24:41

窄屏简体版 手機版 移動版 字體: 小|中|大

初读龙耳东先生新著的历史小说《大唐太子李建成》(以下简称“该书”),像有块磁石吸引我的读书欲。复读又深读,心灵仿佛产生了“磁暴”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该书产生“磁暴”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看点——

大唐李建成是管什么的(大唐太子李建成独树一帜)(1)

看点一:以惊人的胆识,用全新的史料、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艺术手段,古今中外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揭露李世民弑兄弟、逆父意、杀士兵、改历史的罪行;还原大唐太子李建成真实的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应把客观的历史过程同历史的记录区别开来。”龙耳东先生认为:该书“这是文学,不是历史,但比历史更真实,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难免被粉饰或歪曲,而文学却可以在艺术的前提下做到真实。”因而没有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违心地屈从古今的某些世俗观,随声附和;而是用三年时间,认真研究古今历史学家范祖禹、王夫之、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牛致功、胡戟、胡如雷等人定论的真实史料,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去伪存真,去假还真,纠正了一千三百多年来被李世民粉饰和篡改的历史;揭露了李世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兄逼父、淫污嫂媳的丑恶罪行。李世民自己也承认:“骨肉手足,互相残杀,无论古今,都是最大的罪恶。” “只要我(李世民)今天一胜,我就会君临天下,我就会把史书修改了,让千世百代的人都不知道你们的功劳,只会为我们歌功颂德……”李世民居功骄狂,阴谋夺取皇位的狼子野心逐渐膨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冒天下之大不讳,带兵入宫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死兄长李建成,杀死四弟李元吉,并残杀东宫、齐王府三千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玄武门谋反惨案,达到了李世民夺取皇位的可耻目的。不言而喻,也剥掉了李世民“英武神明”和“贞观之治”的画皮。为了不被子孙唾骂,李世民又违背祖制,篡改史书。李世民特别不满意“玄武门事变”这段实录,歇斯底里地要修改史书,史官们“体察圣心”,大胆地将两朝《实录》修改到李世民满意为止。我们今天看到的《旧唐史》、《新唐史》、《资治通鉴》等有不少内容是违背历史真相的。只要我们今天细心地反观这些史书,仍然能找到一些前后矛盾、欲盖弥彰的记录;从本纪、从列传等多个角度可以找到大唐太子李建成忠厚、仁慈、孝顺、诚实、军功卓著、治国有方的真实史料。

看点二:主题挖掘的深,幅射面广。该书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通过描述李建成短暂而悲剧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发生的一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无不令您感慨万千,气荡回肠!”

大唐李建成是管什么的(大唐太子李建成独树一帜)(2)

《尧典》中说:“克明俊德,以弟九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的古今社会,就是以家庭为本位的。五典就是告诫家庭中应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龙耳东先生以高祖李渊一家中争夺皇权的事件入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核心美德之一的“孝道”这个重大主题。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中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为人者做不到孝,其它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了。有些学者也认定: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孝文化。该书描述了太子李建成一系列上孝娘亲,下护弟妹,报效国家的动人事例。作者又把该书的主题,进一步引伸到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仁德”上。仁德,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也。“仁”是儒家的中心学说;“仁”是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立意上,引伸到了兼善天下这一层次,强调要把内在的精神修养扩展出来而为他人、为天下做出贡献。”“德不孤,必有邻”。唯仁德,才能永远屹立不摇。古代治国,讲究“仁”治。以“仁德”治国,国家才能真正强盛。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链条”从没断过,就是有力的佐证;这也是世界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中国是龙的传人,是仁德之邦,是礼义之邦,是和谐之邦。该书中一系列精辟描述就是很好的印证:李世民被李渊责打后,李建成关切的说:“二弟(李世民)啊!你也长大了,要懂事些啦,……将来为国家效力。”“李世民在东征西战,没能用武力征服的高丽、日本、突厥、吐蕃等国,却在武则天的仁德统治下,纷纷来朝。”“则天皇后仁德治政,促进农耕、商市,爱民则富民,民富则国强。”“得民心者得天下。”……

另外,该书还涉及到如何匡扶正义、如何修史、如何刻画人物心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层面的问题,让人受益良多。(文肖伟胜)

(本文作者:肖伟胜,系国际知名文艺家。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帝王》、《中华五千年》、《大唐太子李建成》、《通鉴纪事本末》第十二部、《四书五经》、国学学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