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不知道洛河市区河道曾经变道,现在洛河不仅形成晚,而且还应是因人工干预而改道的。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是瀍河吗(从隋唐洛阳城布局分析)(1)

伊洛盆地内有伊、 洛、瀍、涧(谷)等河流。

中国古代以水之北、山之南为“阳”。上述几大都邑,都背靠邙山、面向古洛河,是为“洛阳”。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是瀍河吗(从隋唐洛阳城布局分析)(2)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雒阳,周公因迁殷民,是为成周,居敬王。河南,故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 ,隋炀帝帝下诏令杨素、杨达、宇文恺营建东都。 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浮桥连接水系南北,称为“天津桥”。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是瀍河吗(从隋唐洛阳城布局分析)(3)

《左传 ・ 襄公二十五年》引韦昭说:“洛水在王城南,谷水在王城北,东入于 涧 ”由此可知,周公旦营建王城和成周时,曾引谷水(涧河)从王城北向东,瀍河 至成周。

阳渠从西周开始历经千年,解决城内灌溉饮用水。东汉时期又开通了漕运。曹魏、西晋时期,阳渠的称谓,分为城东、城西两部分。

隋代阳渠连接通济渠 ,洛阳城内 设置了新潭码头,还能直接运粮到含嘉仓。 唐时期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 。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是瀍河吗(从隋唐洛阳城布局分析)(4)

这条人工水系,东汉开凿隋朝拓展,越冲刷越开阔,古洛河逐渐荒废。历经唐末战乱后,阳渠逐渐成为新的河道,一直延续到现在。

先秦的洛河河道就在现在的洛南市区,现在是繁华的城区。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是瀍河吗(从隋唐洛阳城布局分析)(5)

洛龙区古城乡有个夜叉磨村,传说古代村里个水磨坊,有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看管。每当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晚上把麦子放在磨旁,晚上夜叉替姑娘磨面,早上麦子就磨成了面粉。

新区开发时,在地下发现了大型青石石条,有方形,长方形,圆盘形的。有孔,有槽。夜叉磨水利设施遗址在政和路永泰街路口南侧。

洛南新区开元大道古城路一带,就是原来的洛河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