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顾易

人生行书随笔(的智慧和艺术字说为官)(1)

编者按

为官者如果遇到问题就退却,谁来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与和平安定?那是一种失职。但为官者又要懂得“退”的艺术。为人处世,不能一味激进,在恰当的时候要懂得退让。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退”,学习“进退”的辩证法。

人生行书随笔(的智慧和艺术字说为官)(2)

退:进将有为,退必自修

人生行书随笔(的智慧和艺术字说为官)(3)

姜子牙、张良、范蠡都是功成身退的例子。表面看,他们立了很大的功劳,却得到很少的报偿,其实他们得到的最多,他们得到了自己身心的自如,得到了一种“自由度”,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尽管从世俗角度看事业舞台变小了,但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看,舞台其实变得更大更开阔更精彩。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是因为大道循环不息,人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选择自己所处的方位。同时,也是一种保全之道。

然而,要做到功成身退并不容易。对于部分为官者来说,进取容易退让难。有些人居功自傲,贪恋权位,陶醉于鲜花和掌声,却不知道年老体衰,智力下降,功力退化,不及时让贤,奖掖后生,结果往往不能善终。“退”其实是一个人的明智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宽阔胸怀,并非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因为一方面的“退”,其实是另一方面的“进”,如退隐官场选择从文,这是艺术人生的“进”。因此,聪明的人都懂得进退之道。“退”字辩证地揭示了进退之道。“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进退进退,有进必有退。为官者在不断追求前行时,完成使命后则需懂得功成身退。“退”是风度,是修养,更是智慧。

为官者要懂隐忍,知退让

楷书“退”从“辵”,从“艮”。“辵”为行走,代表行为,“艮”是八卦之一,代表山,也形容食物不易咬动或嚼烂。《史记》中有句话:“非大贤人,不知退让。”范仲淹说:“贵退让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分风平浪静。一个人知退让,是修养,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做官,首先是做人;做人,自然是要修身修心。官员知退让,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能力、是责任。倘若官员蛮霸气盛,毫无退让之心,轻易骄纵横行,事事与民争利,就不仅是无德,更会陷入无序治理的困境。

历史故事

在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桐城人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援,张英收书后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见诗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张英的谦逊礼让,体现了中华民族里仁之美,也启示为官者应知退让,用德治礼序的品格来形成善治。为后人称道的两代为相的张英、张廷玉父子之所以有能够有好口碑,就与懂得礼让、不仗势压人有关。宽容待人,严格律己,这样的道德情操,足以让后来的为官者见贤思齐,学而习之。

人生行书随笔(的智慧和艺术字说为官)(4)

能屈能伸者,生活才能过得丰富而有趣。但是,很多人不懂得“退”,做不到豁达。他们总觉得自己曾经如何辉煌、如何成功,现在要他们“屈下身子”,可谓难上加难。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妥协,如果不懂得退让,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风度,只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为官者手中有权,选择退让,不是消极,更非懦弱,而是内敛,是豁达之美,是为官的高境界。在今天,讲以德治国,迫切需要官员有知退让的意识。官员也只有知退让,才能敬畏民意,敬畏法律,在民主、法治和道德的框架下,来执政为民,赢得民意拥戴,才能抵达“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境界。

(本文有删节)

官 箴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宋代•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译文】

君子学习的东西要不断地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者就会每日都有进步。不追求新知识者就相对而言就要退步。从来没有不进步又不退步的人。

【解读】

为官者要时刻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防止自己退步。为官之人更应该懂得进退之道,在需要英勇刚强时就绝对不能软弱退缩,一定要知难而进、永不放弃;在需要谦恭退让时绝对不能自高自大,一定要做到虚心待人、谦逊做事。古语说得好,“持身贵严,而不可矜;处世贵谦,而不可谄”,一个人修身律己贵在保持严肃庄重,却不能有傲慢之气,为人处世贵在有谦虚之心,绝不能有谄媚之态。所以,为官者追求进步,就是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原则,做到严以律己,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不收受贿赂,不贪赃枉法,不滥用职权,否则,就是失信于民,失责于国家。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林琳 莫群

校对丨潘经春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