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如何在上海扎根(心居安徽人在上海)(1)

心居

《心居》是由滕华涛执导,海清、童瑶、张颂文领衔主演,冯绍峰特邀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于2022年3月17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剧中海清饰演的安徽女孩冯晓琴在上海丈夫顾磊意外去世后,面对丈夫姐姐顾清俞的敌视,没有选择消沉。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韧性,团结家人,筹划敬老院“不晚”,并将其做大做强,生动演绎安徽女孩扎根上海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生及心路历程。电视剧中故事人物人间的情感纠葛,也向观众展示了上海各个阶层不同背景人员的生活及人生哲学。

沪一代:扎根

沪漂如何在上海扎根(心居安徽人在上海)(2)

冯晓琴(海清)

上海的常住人口中,有23%来自外省,其中最大比例即为安徽人,占9%,其次是江苏人,占6%。一首安徽民谣这样唱道“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跑来拐去到上海,托亲求友寻码头。”可见,安徽人去上海谋生也是由来已久。

剧中的沪一代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来自安徽的女孩冯晓琴。冯晓琴16岁就到上海谋生。一开始误入非法集资公司,被抓后蹲了号子。然后做保险推销员,为了业绩经常遭受性骚扰,依靠自己的机灵一步步坚持了下来。后来认识了上海男人顾磊未婚先孕顺利嫁在了上海。通过这一情节,刻画了上海男人顾磊的单纯与不谙世事。冯晓琴通过未婚先孕吃透了顾磊,从而让顾磊家人对自己的安徽农村身份没有太多挑剔。其实“未婚先孕”这种情节一般是为了表现男方吃透女方而设置的,主要男方是为了给女方施压保证双方婚礼能够顺利进行。受传统价值影响,女方自认吃瘪,就不好在婚前的各种讨价还价中占有较多的筹码。在这里传统的男女情节安排发生了倒置,主要是为了突出男女双方不同的性格,更为了展示前期刚来上海的安徽女孩为了留在上海做出的抉择。

婚后的冯晓琴生下儿子小老虎,督促老公顾磊上进,并承担起了伺候丈夫一家的职责。之后冯晓琴的妹妹冯茜茜也来到了上海投奔姐姐。生活也在冯晓琴维护自己的地位以及与丈夫家人的磨合中进行下去。可天公不作美,丈夫顾磊意外过世,冯晓琴需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及儿子的命运,以及对于在上海扎根需要考虑的房子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与“暴发户”展翔合作建立了养老院“不晚”,冯晓琴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并最后独立承担起了养老院的运营。

除了安徽女孩冯晓琴,代表沪一代的还有来自安微的商人史胖子,来自山东生了生了三个女儿的“三千金”夫妻,还有在快递员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后,独自拉扯女儿的来自广西的刘姐。相信他们的故事都能够让观众对沪一代的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故事设定的时代背景是2018年,对沪一代的体现也主要是通过对没有知识靠力气或者特殊技艺谋生群体的描写来塑造,中间涉及到道德伦理选择。他们谋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毫无疑问穷是一个共同特点。必须承认,“穷”不是原罪,他们有时候的选择可能让人不太理解,甚至让人嗤之以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上海从来没有考虑过是不是要回老家躺平,他们是真心地想在上海扎根下去。

毫无疑问,针对沪一代的塑造,缺少了通过知识和学历扎根上海的大学生的描写。上海拥有国内发展水平较高的服务业,金融、法律、高科技、时尚、消费等行业需要较高水平的人才。他们同样作为沪一代,却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不过他们同样需要面对房子、子女教育等问题。从这个层面而言,他们之间又没有什么不同。

沪二代:选择

沪漂如何在上海扎根(心居安徽人在上海)(3)

顾清俞(童瑶)

对沪二代的塑造主要是通过顾清俞一家的故事来体现的。顾清俞祖父母来自浙江绍兴,后在上海扎根谋生,养育三兄妹顾士海、顾士宏和顾士莲。

大伯顾士海作为知青去往哈尔滨插队,因为历史原因遭受打击,性格懦弱,不愿承担家庭责任,主要由得理不饶人的妻子担起家庭的职责。后来回到上海,一无所有,有幸得到妹妹顾士莲送的一套房子才没有流落街头。儿子顾昕争气考了上海新区的公务员。之后,顾昕和家境优渥负责国土资源的葛局长的女儿葛玥未婚先孕结婚。就在一家人觉得否极泰来,以后将会过上好日子时,葛玥父亲因犯事倒台,连累得顾昕的升职计划也落空。

顾清俞的父亲顾士宏和姑姑顾士莲由于一直都在上海,所以依靠拆迁分到了房子。母亲早逝,顾清俞对弟弟顾磊极度宠爱。所以,即便对弟媳冯晓琴不满意,她还是同意了弟弟顾磊和弟媳的婚事。顾清俞在上海的生活教育经历让她无需考虑基本的生存问题,从而更加关注于事业,成为了行业内闻名的女强人。但是36岁的她还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结婚。顾清俞不是没有追求者的。上海土著暴发户展翔通过炒股炒房家财万贯,房产几十套,对顾清俞死缠烂打而且始终保持专情。顾清俞有自己的心头好,有自己的初恋情结,有心中存放特殊位置的人,当然也有因为能力优秀,拥有承担家庭内部父亲和亲戚压力的能力和底气。

姑姑顾士莲和姑父高畅一家生活倒也顺遂。女儿高朵朵出国留学,姑姑就卖掉了大房子置换了一套小房子。可不巧,姑姑癌症复发,急需用钱,送给大哥顾士海的房子也不好意思要回,就由此引发了一家人的矛盾冲突。

其实,严格来说,顾清俞他们这一辈人属于沪三代,但是考虑祖父母开始扎根上海,父亲顾士宏那一辈人受时代及政策原因命运并不受自己控制,顾清俞他们这一些沪三代才开始能够真正选择自己的命运。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生活。但毕竟他们自己有得选,当然也需要承担选择的责任、后果和风险。他们在上海的根基并不深厚。

老上海人:经营

沪漂如何在上海扎根(心居安徽人在上海)(4)

施源(冯绍峰)

对老上海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施源及其家庭来塑造的,也是最戏剧性的。

施源的曾外祖早年在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政府参事,两个兄弟也都在大学执教,一个姐姐还嫁给了清华的副校长。施源外公也是名校毕业,到施源母亲那代,境况不同,但读书人的传统还在,也是书香门第。施源父亲家倒是生意人,家里人除了父亲,基本都在海外定居。所以,施源小时候家境是不错的,受到的教育也是贵族教育,他是顾清俞的初恋。

后来施源父母去往新疆插队,读完小学的施源也跟随父母身边。施源本来可以回上海,但是由于姥姥去世,上海无人接收,就继续留在新疆学习,寄希望于高考考上复旦大学回上海。可谁想高考失利,只考上了上海一所大专,毕业后做了一名导游。一家人生活拮据。终于攒够了钱,施源也有机会去海外留学,进而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但是因缘际会,命运捉弄,钱被套在了股市里,并欠下巨额债务。

施源母亲从小生活优渥,命运的捉弄,让她无法承受换上了抑郁症,个人无法释怀。所以施源就想依靠自己的能力买上一套房子让母亲开心一下。等到施源终于攒够钱买下房子,在住进去前三天,收到了定居海外的去世叔公的遗产,获得一套价值千万的加拿大别墅。施源母亲无法面对生活的大玩笑,从天上掉下来,揿到阴沟里,弄得面目全非,再捡起来,没头没脑地扔向天空。施源母亲选择结束了生命。

对于老上海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对其复杂的家庭背景体现的,他们可能会面临最复杂的境遇,但是也是会面对生活中峰回路转的际遇。他们在上海拥有最深的根基,可是如果不小心经营,命运也会变得像浮萍,随风漂流。

冯晓琴、顾清俞、施源三种身份,你会是哪一种?

外地人会变成沪一代,然后是沪二代,接着是老上海人,循环往复。在上海生活哲学里,每一个奋斗的人是否考虑过自己究竟处在什么层次?个体的选择一定程度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也受时代的捉弄。奋斗和生活在上海的人,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能力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坚持到最后,坦然面对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