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

请边欣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边阅读文章哦!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2)

文|荣轩

编辑|荣轩

前言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被公认为世界上著名的现代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受听众欢迎和演出最频繁的作曲家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涵盖了各种音乐艺术形式,他一生中创作的七部交响曲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七交响曲》创作于1951年底,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广播电台创作的一部交响乐。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3)

这部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是一部非常真挚抒情的交响曲,因此也被称为"青年"交响曲。1952年10月11日,全苏广播乐团在柯隆音乐厅首演了这部作品,由萨莫苏德指挥。1957年4月,《第七交响曲》首次获得苏联文艺的最高奖项——列宁奖金。

作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第七交响曲》运用了独特的"普氏和声"、多调性的卡农式旋律和混合结构的曲式等现代作曲技法,巧妙地融入了古典调性音乐的结构之中,使得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4)

“非交响乐”的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它以三个主题的对置和发展为基础,包含了完整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以三个主题的并置为基础。它以主部主题的诚挚叙述开始,调性建立在’’C小调上,由小提琴在较高音区奏出宽广、温柔动听的旋律。主部主题呈现了A B A的三部性结构,其中A又是一个小的单三部结构:a b a’。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5)

a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核心,是用复调手法写成的一句体的乐段,停留在主音’’C上。b部分从第7小节开始,转入A大调进行模仿,音乐素材与前面有所变化。之后调性回到C小调上,对主题核心进行再现,并在句末形成开放结构,为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从第15小节开始,进入主题展开的部分,至第27小节在’’G小调上进行虚再现。从第3

2小节开始,主题在’’C小调上进行缩减再现,之后又在A’小调上出现主题核心,从而结束主部引入连接部。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6)

连接部首先通过三小节的过渡逐步脱离主部主题,之后进入副部的属准备。副部主题是整部交响曲的主导形象,具有大胆的音色、庄严的背景和宽广辽阔的音程,形成极具俄罗斯特色的宽广旋律。

调性建立在F大调上,在低音区呈示后经过五小节的过渡,在高音区反复一次。副部主题最后经过两小节的转折后直接进入到结束部。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7)

结束部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具有儿童歌曲的音调,由相同的音型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模进一次,营造出奇妙的童话世界的感觉。最后以F大调主和弦结束整个呈示部。

展开部相对简单,事实上,这是整个交响曲中唯一的展开部。它缺乏尖锐的戏剧性冲突,只是将呈示部中的三个旋律材料移动到不同的音区,并通过变奏的方式在新的调性位置进行重复。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8)

然而,展开部使用了不同的配器和和声色彩进行发展,使音乐更加丰满和富于表现力。它仿佛从另一个镜头中再次复述了基本乐思。

在再现部中,音乐经过压缩,主部和副部的主题都只进行了基本陈述。副部被移至乐章的同名大调bD大调,即’’C大调上。各个主题在调性上更为接近,关系更为和谐,使得再现部变成了一首宽广而欢乐的歌曲。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9)

在最后六小节的结尾中,再次出现了作品的主题核心,通过抒情的叙述和简短的回顾来结束该乐章。

在作品的呈示部中,主部和副部的调性是减四度关系(‘’c小调和F大调),产生了色彩上的对比。然而,在再现部中,主部主题在主调’’c小调上呈现.

而副部主题在作品的同名大调’’D大调(即’’C大调)上再现,这种调性关系并没有特别体现传统的调性服从关系。这种调性处理使得该作品没有传统的表现正面与反面形象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与解决,从而使作品具有与传统交响曲奏鸣曲式完全不同的性质。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0)

然而,普罗科菲耶夫通过对他毕生特别感兴趣的古典奏鸣曲式进行革新,给它增添了新的内容。作品在保持传统奏鸣曲式结构的前提下,赋予创新的调性组织关系,使作品的交响曲性质与众不同。

在整个作品的结束部,通过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新的主题,使第一乐章出现了三个并列的主题:沉思般的叙述、庄严的抒情和神秘的童话世界。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1)

然而,这些主题之间并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性质,它们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整个呈示部没有任何独立意义的连接段落,而是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特色。

所以,很多评论家将这一乐章理解为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范例。然而,该作品的交响曲性质是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概括来实现的,这些手法在普罗科菲耶夫以前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2)

多重混合曲式

第二乐章在第一乐章沉思般的叙述之后,转向描绘人们生活的欢乐情景。乐队奏出了一个充满浪漫情趣的华尔兹舞曲,展现出节奏跳跃的欢快氛围。

这是一首光辉诱人的音乐会圆舞曲,同时具有谐谑曲和抒情间奏曲的特点,其中包括多种形象和情绪的交替。在许多方面,它都类似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传统的交响圆舞曲的诗篇。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3)

第二乐章的各个基本段落之间具有较为发展的连接和过渡,情绪也时有变化,因此使得该乐章充满了活力,并展现出交响性的发展。

乐曲从典雅如歌的旋律A开始,为乐章创造了一种欢乐而期待的情绪。当旋律达到高潮时,突然急剧下降,变得诙谐起来。经过一段连接过渡,出现了新的主题B,音乐更加活泼而明快。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4)

B主题呈示后,在调性和配器上稍作变化后再次重复。随后又经过一段连接,出现了新的主题C,音乐更加迷人动人。

从第37小节开始,之前的三个主题段落依次再现,但每个主题的再现都有所变奏。从第56小节开始,A主题的材料再次出现,回到主调F大调上,音乐展现出更大的发展,形成全乐章的高潮。

从第61小节开始进入结尾部分,采用了A主题的材料反复三次,在热烈而欢快的乐声中结束了该乐章。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5)

变奏曲式是普罗科菲耶夫喜爱的曲式之一,但他在运用变奏曲式时,经常像贝多芬一样在每次变奏中不断增加强度,以增强作品的动力性,这也是该乐章展现交响性的手法之一。

然而,在三个主题的变奏同时,作品还呈现出回旋曲式的结构特征,回旋曲式也是普罗科菲耶夫特别喜爱的曲式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6)

通过变奏原则,作品的主题通过不断的变化增强了持续感和张力,同时通过回旋原则,使主题念念不忘其终点,从而使作品不断推向高潮。这种结构布局使得作品的曲式较为新颖,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相互结合的混合曲式的特点。

然而,如果将乐曲的三个主要主题按照变奏的顺序依次列出,作品将展现出拱形曲式的结构特征。将乐曲的A和A'看作起拱点,将B c和c' B'看作拱肩,将A' B'看作拱顶,作品完美地呈现了拱形曲式的结构。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7)

拱形结构是20世纪现代作品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是对称平衡和周期平衡两种简单平衡的综合体,而这种简单平衡是人们审美心理的基础需求,也是力的运动规律的基本体现,构成了一切复杂平衡的元素。

普罗科菲耶夫通过拱形原则为作品的结构平衡提供了物理基础,同时使主题的变奏得到整体的统一和平衡,这也是他作品中最常使用的结构方式之一。

同时,如果将A' B'看作对称轴的话,这些主题之间也展现出对称曲式的结构特征。对称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也是美和审美过程中最常见的原则。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8)

双主题变奏的复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在情绪上与第一乐章相呼应,作为套曲中的慢板乐章,更深刻地体现了内心的安宁、平和的静思和诗意的情绪,音乐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乡土气息。

该作品采用了三部曲式结合变奏原则进行构成。首部由主题A和一个变奏A1组成,A是乐章的基本主题,由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出一段严肃而深刻的主题,以Andante espressivo(有表现力的行板)的方式呈现。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19)

在主题呈示之后,基本主题A在不同的音区和乐队色彩中进行变奏。中部是一段与基本主题相对置的色彩性进行曲,保持着单调均匀的节奏进行。

编号72是对B主题的变奏,运用了木琴、竖琴和钢琴的响亮音色进行装饰性的变奏,其中体现了调性上的对比。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20)

从73开始进入再现部分,形成了一个单一的三部结构。再现部分首先对基本主题A进行变奏再现,之后插入中部B主题的材料进行变奏,最后再次回到开始时的主题音调,乐曲在深沉的冥想中结束。

这种在A主题的变奏中插入B主题的变奏,使作品具有矛盾冲突和解决的意味,展现了交响性的特征。这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相对传统而简洁,将三部性原则与古典的变奏原则相结合,形成了双主题变奏的复三部曲式。

作品在两个主题的集中变奏和分散变奏之间,呈现出明确的三部性结构,以简明的形式表现了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内容。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21)

结语

《第七交响曲》通过其完美的曲式结构、清新脱俗的音乐语言、简明明了的和声与乐队手法、精致的织体以及光彩焕发的旋律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可听性。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魅力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生涯做出了辉煌的总结,并成为他交响乐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第七交响曲》以及其他以其个性和人民性为特点的优秀作品,使普罗科菲耶夫成为具有独特风格和自成体系的作曲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的杰出作品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财富,对国内外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是几级(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形态是什么)(22)

参考文献

1.潘可瑞.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豆军红.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3.王文澜.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杰作——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音乐学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50-53.

4.应朋.普罗科菲耶夫的《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J].音乐爱好者,1985(04):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