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欧洲大一统的问题,回到中国大一统方向上,我们知道,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给了中国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了中国文化上的统一,经历了秦皇汉武,中国的大一统最终形成并且稳固。

说到这里,不少人有疑问了,我们总说30年为一代人,一个人20岁成年,50岁老年,基本上一生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就在中间30年的时间了,过了50年,基本上子女也是20岁左右,第二代人就兴起了,所以说30年为一代人,一代人是可以被政策潜移默化影响着的。

但是问题就来了,我们也知道,秦朝只有区区15年啊,连一代人的时间也没有,哪来的时间推行大一统政策并且深入人心呢?

说到这里,其实这是一个语言问题了,那就是,秦朝应该从何时开始算起,秦朝真的只有15年吗?

一、历代王朝的终始

说到中国的王朝,小学生也知道口诀,唐宋元明清,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唐和宋并不是衔接着的,中间还有五代十国时期。

只不过我们计算中国的王朝,往往是根据正统来计算,一个时期有很多国家,只计算正统的时间,所以三国两晋在历史上又叫做“魏晋”,以“曹魏”作为正统。

历代有哪些朝代是正统呢?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给出了他的解释,他编撰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面把一个朝代的记录称为“纪”,而且只选择他认为的正统作为那个时代的纪录名,比如记录秦朝的事情就叫做“秦纪”,《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从周朝到后周的千年历史,里面的纪分别是:

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

可以说,这就是司马光眼中的正统,在南北朝中,他依然选择了宋齐梁陈的南朝作为正统,他笔下的北朝君主,都以“魏主”、“齐主”、“周主”来称呼,而在其他的纪中,对于各自的君主都是用“帝”来称呼的。而五代的“后”字也是在于这五个朝代都是正统,且前文有过了。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

司马光只生活在北宋,后面的历史无法预知,后面的正统,按照《续资治通鉴》来看是,宋纪、元纪。

好的,这就是历史上的正统了,我们现在把这上面的正统王朝的终始时间和时间长短列下表格。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2)

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12年,可以看出,一共20个正统王朝(只是司马光和毕沅等个人的看法,可以有不同意见)。按照寿命长短依次是周朝791年、汉朝423年、宋朝320年、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277年(入主中原后269年)、晋朝155年、元朝98年、刘宋朝60年、梁朝56年、魏朝47年、隋朝38年、陈朝33年、齐朝24年、后梁朝17年、秦朝15年、后唐朝14年、后晋朝12年、后周朝10年、后汉朝5年。

之所以详细列出各朝的寿命,是因为我们知道,30年为一代人,所以说,寿命达到300年的王朝是少见的,堪称影响深远的王朝,周汉唐宋明清,六个。正好经历了十代人,70年发展、70年强盛、70年衰落、70年灭亡,可以看我写的文章:为什么中国的统一王朝大多300年左右,而不是400年,或者500年?

而寿命超过30年的,基本上可以算是中等寿命的王朝,这里有晋朝155年、元朝98年、刘宋朝60年、梁朝56年、魏朝47年、隋朝38年、陈朝33年这7个,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代人的寿命,所以说西晋取代曹魏的时候,曹魏有那么多的忠臣,就在于曹魏47年,已经取代了东汉末期那一批人了,东汉忠臣全死光了,曹魏忠臣培养出来了,所以西晋代魏的时候,那么多反抗的人,就是这个例子。这里不算作正统的北魏149年、辽朝219年和金朝120年这三个少数民族的朝代也属于此类。我们往往以为短命的隋朝,其实也有38年之久,影响了一代人。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3)

寿命没有30年的,基本上影响力很小,甚至一代人也没有影响到,可以看做是过渡王朝。比如齐朝24年、后梁朝17年、秦朝15年、后唐朝14年、后晋朝12年、后周朝10年、后汉朝5年。还有这里不算作正统的新朝15年、北齐28年、北周25年、武周16年。这些朝代在历史上存在感很低,因为时间太短了,甚至很多人不把它们算作独立的王朝。比如说王莽的新朝就被司马光并入了汉朝。武周就被司马光并入了唐朝。而后梁朝、后唐朝、后晋朝、后汉朝、后周朝一共54年,现在一般把这一时期统称为“五代十国”时期,毕竟54年,也只有两代人的时间而已。

寿命没有30年的,影响力都非常小,甚至一代人也没有影响到,要么是和其他朝代一起合并为一个时期,比如五代的五个朝代。要么就是直接并入某个朝代中,比如新朝和武周。

说了这么多,有人要问了,这是什么意思?搁这又科普初中历史常识来了?

我要说的是,这里面,我们注意到了秦朝。

秦朝只有15年,和新朝与武周差不多时间,但是秦朝并不是过渡时期,它的影响力和曹魏47年、隋朝38年是相差无几的,甚至超过它们,这不仅仅在于秦朝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

秦朝感觉和齐朝24年、后梁朝17年、秦朝15年、后唐朝14年、后晋朝12年、后周朝10年、后汉朝5年、新朝15年、北齐28年、北周25年、武周16年并不是处于一个区间的,这些是过渡王朝,秦朝绝对不是。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们今天所说的秦朝,其实范围区间可以更大一点。

二、秦朝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我们再看下这20个正统王朝,基本上首尾相接,即上一个王朝灭亡之时,恰好是后一个王朝开始之时,只有5个例外:

1、周朝灭亡于公元前256年,而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中间有36年是无主状态,天下没有正统王朝。

2、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7年,而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中间有6年是是无主状态,天下没有正统王朝。

3、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而陈朝灭亡于公元589年,中间有9年时间,天下有两个正统王朝,天有二日。

4、元朝建立于公元1271年,而南宋灭亡于公元1279年,中间有9年时间,天下有两个正统王朝,天有二日。

5、清朝建立于公元1636年,而明朝灭亡于公元1644年,中间有9年的时间,明清是并存的状态。

这五个状态,我们都知道了,隋朝当时并未灭掉陈朝,元朝并未灭掉南宋,所以两者并存。

而秦朝灭亡后,刘邦要等到消灭了项羽才称帝,中间的6年时间,是楚汉战争时期,没有皇帝,只有楚霸王。

同样的,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之后,其实周朝已经灭亡了,但是秦朝并没有建立,只有等到秦始皇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之后,才宣布建立秦朝,这中间有了36年,天下是无主状态。

我们知道,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一切都要摸索着来,而后世并不需要这样。

其实后世很多王朝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所以,秦始皇是先统一,再称帝。后世很多时期是先称帝,再统一,我们计算王朝开始的时候,这样计算下来就有了两套标准。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4)

我们来列举下:

秦王政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开始亲征,消灭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才称帝。

刘邦作为第二个称帝的开国帝王,也是如此,消灭了项羽才称帝。

刘秀公元25年称帝,此后扫平关东、平复陇西、攻占川蜀,36年,用了12年时间才统一了天下,可是刘秀早在统一天下之前12年,就称帝了。

司马炎公元266年称帝,建立西晋,可是279年才消灭了东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割据,司马炎早在统一天下之前14年,就称帝了。

杨坚公元581年称帝,一直到589年才灭掉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乱世,杨坚早在统一天下之前9年,就称帝了。

李渊公元618年称帝,一直到625年才基本统一全国,李渊早在统一天下之前8年,就称帝了。

赵匡胤960年称帝,976年去世的时候还没有灭掉北汉,979年五代十国割据局面才结束,赵匡胤早在统一天下之前17年,就称帝了。如果要等待天下一统才称帝,赵匡胤根本称不了帝。

朱元璋1368年称帝,当时只有半壁江山,随后北伐,1381年沐英统一云南,才标志着中国的统一,朱元璋早在统一天下之前14年,就称帝了。

皇太极1636年称帝,终其一生也没有统一天下,1644年清朝才入关。

举这几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秦始皇是统一了天下才称帝,而后世的人显然更早,先称帝,然后再统一。

我们计算一个王朝的开始时间,是从称帝时间开始的,所以东汉从25年开始算,西晋从266年开始算,隋朝从581年开始算,唐朝从618年开始算,宋朝从960年开始算,明朝从1368年开始算。而不是从统一天下之后的36年、279年、626年、979年、1381年开始算。

如果这样说的话,其实从公元前238年开始,特别是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之后开始,其实秦朝虽然还未建立,政策已经开始推行了。

甚至可以说,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国所灭,其实一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都是秦的时间。虽然我们不能把整个春秋战国都算作《大秦帝国》,但是这50年时间可以说,都是秦的时间。

如果只计算嬴政的执政时间,从亲政算起,公元前238年开始算起,一直到公元前207年,秦王推行政策的时间是32年,正好超过了一代人。

所以,我们从公元前221年称帝开始算起,秦朝当然只有15年,但是从秦王开始亲征、推行政策开始算起,秦的时间其实是32年,和隋朝时间差不多。

《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这是史记明确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后的政策举措,也就是世人皆知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一举措对于大一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但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在秦王政二十六年记录了这一事件,并不意味着秦“书同文”告令的颁布是在秦王政二十六年这一年中。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才引出正题:

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不是从公元前221年称帝之后才开始的,而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

这和秦朝设置郡县的一致的。我们目前陆续发现的《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都证明了这一点,秦国征服到了该地区,就开始推行秦制,并不是等全国统一了再实施。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5)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将其土地设置为“颍川郡”。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6)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在其土地上设置了恒山郡、河间郡等,赵国王子逃到了代地,后来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代国,设置代郡,才灭掉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设置东郡。此时的秦国版图如下,只有代国、燕国、齐国和楚国还存在。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7)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楚国,在其广大的土地上设置了会稽郡、九江郡、长沙郡等。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燕国,在其土地上设置了辽东郡和辽西郡。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在其土地上设置了济北郡、临淄郡、城阳郡、胶东郡等。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8)

此后,秦朝建立,继续扩张,征服了百越,又设置了闽中郡、洞庭郡、苍梧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等,这就是定型的四十八郡。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9)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车同轨、书同文政策,显然是和郡县的设立同步的。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韩赵魏作为三晋之地,一直到秦朝灭亡的前207年,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24年、赵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22年、魏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9年。

也就是说,三晋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是最久的,而且当时秦国已经征服了三晋原有的土地,比如上党郡、雁门郡、太原郡等等,这些地方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政策更早,超过了30年。

所以张良早期还想着恢复韩国,后来同化时间太长了,根本找不到志同道合的韩国人了,只能去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所以六国中韩国也不可能复兴。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0)

我们把韩赵魏称为老征服土地。

再来看看楚燕齐。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

楚燕齐距离韩赵魏的征服明显隔了好几年,因为这一时期,秦国忙着消化刚刚吞并的韩赵魏,平定了韩国旧地的叛乱。

我们把楚燕齐称为新征服土地,其实和百越差不多。

楚燕齐作为后征服之地,一直到秦朝灭亡的前207年,我们可以看出,楚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7年、燕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6年、齐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5年。

也就是说,楚燕齐受到同化的时间只有十几年时间,远远没有30年,根本达不到一代人的程度。

这就导致了什么?

秦国同化韩赵魏成功,秦朝消化了韩赵魏。

秦国同化楚燕齐时间不够,秦朝根本未能消化楚燕齐。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1)

最典型的,项羽就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时,仅仅只有8岁,等到秦朝灭亡的时候,是25岁,也就是说,秦朝仅仅只在该地同化了17年,这根本达不到一代人的程度,这就导致了25岁的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两代人都存在着,他们自然一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如果秦朝多同化十年,或许项梁就会到50岁左右,反秦力量会大大削弱。

至于汉高祖刘邦,出生日期有两个记载,一个是公元前256年,一个是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时,刘邦要么33岁,要么24岁,等到秦朝灭亡时,刘邦要么48岁,要么39岁,正好处在壮年时期,足够起兵。如果秦朝多同化十年,刘邦或许就是58岁,或者49岁,根据两种记载,刘邦要么活了61岁,要么活了52岁,总之,再过十年的话,刘邦就无力起兵了。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2)

所以说,秦末农民起义最先爆发于楚地,就是例子,楚地同化时间只有17年,时间远远不够,秦始皇就驾崩了,还未来得及同化。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3)

大家可以看下,秦朝灭亡之后的楚汉之争,我们可以看出,秦国旧地,包括韩赵魏地区是比较稳定的,而新征服的楚燕齐地区,是反抗秦朝势力最为严重的地区。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4)

有人说,这能说明什么呢?

大家来看下西汉的地图。我们知道,西汉一下子消化不了很多诸侯国,因为诸侯国存在的地方,恰恰是秦朝来不及消化的楚燕齐地区。因为楚燕齐作为后征服之地,一直到秦朝灭亡的前207年,我们可以看出,楚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7年、燕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6年、齐国受到秦国大一统政策15年,时间来不及一代人。

于是汉高祖刘邦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这些诸侯国继续存在,只不过必须是姓刘的同姓诸侯国,他先后剪除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异姓王,让同姓王做那些诸侯王。只保留了长沙王一个偏远的异姓王。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5)

这就形成了西汉初期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现象:

郡国并行制,既有郡县制,又有诸侯国。

我们看下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6)

时间到了汉景帝时期,我们看下那个时候的诸侯国。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7)

大家发现什么没有,诸侯王还是集中在了以前的楚燕齐地区。

这一时期,楚国旧地和齐国旧地还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包括顽强的赵国旧地,就是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幸而有梁王和周亚夫力挽狂澜,这里的梁国,就是以前的魏国,取了魏国国都大梁的名字,属于秦国早征服、早同化的地区,所以被同化得较早。

秦朝大统一的条件(秦朝只有15年时间)(18)

等到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最终参照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诸侯国被分割得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威胁才最终解除。

最终我们得出了3个结论:

1、秦朝只有15年,但是秦始皇是完成了统一大业才称帝的,后世大多是先称帝再统一的,如果从统一天下开始算起,秦的事业基本上有32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

2、秦国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同化政策是伴随着征服和设置郡县的,早征服的韩赵魏基本上被同化了,正好是30年时间。晚征服的楚燕齐则只被同化了十多年时间,最终导致了楚地爆发了反秦起义,灭亡了秦朝。

3、西汉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其实根源在于秦朝未能消化掉楚燕齐地区,根源还是在秦朝没来得及同化的缘故。而这一未完成的使命只能由汉朝继续完成,这是符合主流史学界观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