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谋略在诸葛亮面前总是慢半拍,斗智上总是被诸葛亮“秒杀”。在赤壁之战前后,大家都会感觉周瑜的作用远远不及诸葛亮,诸葛亮刚到江东时就来个了“舌战群儒”,后又是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可以说是大出风头,而相比之下周瑜似乎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亮点。周瑜给人的印象还是心胸狭窄、妒忌心强、斤斤计较、眼光短浅。每次想算计诸葛亮的时候,都被诸葛亮气个半死,以至于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最终箭伤复发、气绝身亡。诸葛亮以精彩的3连胜完胜周瑜,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故事——“三气周瑜”。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1)

《三国演义》周瑜与诸葛亮剧照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不能容忍比自己聪明的人出现,所以他一定要杀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就成了周瑜的一块心病,杀诸葛亮对于周瑜来说可不只是简单的想想而已,周瑜可是苦思冥想,还付诸行动的,这个行动只要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四妒”。

“四妒”顾名思义就是周瑜四次妒忌诸葛亮,分别是:

“一妒”在第四十四回,周瑜因诸葛亮计高一筹,恐日久必为江东祸患,欲将其杀害。鲁肃阻止,并建议让诸葛瑾去说服诸葛亮,周瑜才未下手。

“二妒”在第四十五回,周瑜又起谋害之心,让诸葛亮带兵去劫烧曹军防犯严密的聚铁山粮草,诸葛亮应允。后鲁肃来问,诸葛亮说周瑜不会陆战,激怒周瑜,后又说当前应该以团结为重,周瑜恨之。

“三妒”在第四十六回,周瑜让诸葛亮10日内造箭10万,否则军法处置,没想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又破了周瑜的计谋。

“四妒”在第四十九回,诸葛亮祭坛借风后,周瑜派人前去追杀,不料诸葛亮早已安排赵云前来迎接,又使周瑜扑了空。

由上的“四妒”来看,周瑜杀诸葛亮全是因为妒忌导致的,最后周瑜在对诸葛亮的妒忌中死去。周瑜死前还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了数声后离开了三国的历史舞台。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因《三国演义》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大家也因此知道了周瑜是个气量狭小的人。《三国演义》为了体现出周瑜的妒忌心,还特意借了鲁肃之口:“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周瑜真的是个气量狭小、心存妒忌的人吗?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2)

周瑜临终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其实“三气周瑜”和“四妒”都是《三国演义》以小说的形式讲述的。我们从当时的时局和周瑜本人来分析一下,首先周瑜本是东吴大都督,执掌江东所有兵马,还是赤壁之战孙、刘两家的总指挥,他深知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虽然刘备当时的实力微乎其微,最起码刘备挂着一个皇叔正统的名头,从名义上指责曹操是个大反派。)那么周瑜怎么会在联盟期间制造不和谐的事情呢?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3)

周瑜与孙策的剧照

再就是,按周瑜的年龄算他比诸葛亮长6岁(周瑜出生于公元175年),20岁步入了政治生涯和戎马行列,这要比诸葛亮早很多。在孙策刚刚创业的时候,周瑜就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周瑜就不会有后来的江东,可以说周瑜在孙权集团中权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周瑜戎马之时诸葛亮还尚在隐居之中,赤壁之时诸葛亮刚出山一年不到,还没有任何的功绩可言,赤壁之后诸葛亮才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而周瑜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孙策的建威中郎将了。

可以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当时诸葛亮是以使者的身份出使东吴,面见吴侯联合抗曹。而真正策划、组织、指挥赤壁之战的只有周瑜了,要说周瑜妒忌诸葛亮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4)

周瑜、鲁肃、吕蒙的雕像

历史上的周瑜(并非《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可以说是一个集相貌、才情、才能、功业等等于一身的完美型男人,无可挑剔。孙策和孙权对周瑜都非常器重,很多人对周瑜的评价都很高。孙策说过“周公瑾英俊异才”,孙权则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刘备也夸过周瑜,虽然是为了离间周瑜和孙权而说的,不过也合情合理“公瑾文韬武略,万人之英,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王朗也说周瑜“谋无不成,规无不细”。不管是领导还是朋友,甚至连敌对都这样夸奖周瑜。陈寿可以说是曹魏一脉的,与孙、刘算是敌对方了,在《三国志》中提及周瑜的时候,还不断的称颂周瑜“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周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诸葛亮根本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

从古至今,称颂周瑜的人很多,比如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了一首题为《咏赤壁》的诗歌,来赞扬周瑜赤壁之战破曹的雄壮景象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5)

李白的《咏赤壁》

诗中并未提及诸葛亮。毛主席把周瑜看做年轻人的榜样。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

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

新版电视剧《三国》在第一轮热播的时候,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弟子、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钱文忠在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中说:“我最喜欢周瑜,如果我可以成为周瑜,少活几年我也愿意!”

《三国演义》里把周瑜描述成一个“小气鬼”,我们来看一下《三国志》里对他气量的记载:“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我们也已看出周瑜气度博大,而且还恨得人心。东吴所有的将领没有哪个人的资历比的了程普,程普可谓是“三朝元老”级别的人物了。赤壁之战时程普是右都督,周瑜是左都督,可是程普因为周瑜过于年轻所以不服周瑜,还多次的侮辱周瑜,周瑜没有与程普计较,还很恭敬的对待程普。最后程普被周瑜的度量所打动,程普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和周瑜交朋友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可想而知程普是完全的被周瑜的人格魅力和气度所折服。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6)

《三国》中周瑜的剧照

曹操率军南下,东吴很多人都主张降曹,周瑜都没有罢免他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他们。鲁肃和周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赤壁之后,周瑜提出软禁刘备,可是鲁肃极力反对,两人政见上的矛盾急剧扩大。可是,在周瑜临终前非常郑重的向孙权举荐鲁肃出任东吴大都督之位。而我们回看下诸葛亮,在蜀汉人才匮乏之际,因北伐之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与诸葛亮的观点不相悖,诸葛亮事事都压着魏延,排挤魏延。诸葛亮临终前把退兵的大事交给杨仪、费炜,把魏延列入戒备的对象,最后造成了蜀汉实力大大受损。当然这里不是说诸葛亮心胸狭窄,只能说这点上诸葛亮不如周瑜。

周瑜诸多方面都可谓是完美。第一,周瑜家世很好,家里几代人都是做官的,祖父是太尉,父亲是洛阳令,叔叔是丹阳太守。第二,周瑜的相貌,《三国志》中记载周瑜的相貌是“瑜长壮有姿貌”,个子高、魁梧、英俊帅气。易中天在节目中说:“周瑜可是个大帅哥”。就周瑜这家世好,相貌好,要是上现在的什么相亲节目,那估计要爆灯了!第三,周瑜立业,15岁的周瑜与孙策相识,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在孙策横扫江东时,周瑜用他叔叔的兵帮助孙策攻横江、当利,又打秣陵,下湖熟、江乘,进入曲阿,可谓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攻打皖城时,孙策亲迎周瑜,拜周瑜为建威中郎将。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周瑜得知消息后带兵去奔丧,以防江东朝中有变,周瑜便留在孙权身边,还是第一个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的,他的这些举动稳定了孙权地位。朱桢在《赤壁石刻》中写道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7)


就如这首诗中写的一样,赤壁之战周瑜可算是建立了千秋功业了。赤壁之战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周瑜为江东立下了不世之功。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周瑜就为孙权制定了一套发展东吴的策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却被刘备所化解。

可以说周瑜是东吴的奠基,没有周瑜就没有孙策的横扫江东,就没有了孙权后来的基业。周瑜死后孙权痛哭流涕的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还亲自穿上丧服,到芜湖亲迎,为周瑜举哀。几十年后孙权称帝,在朝堂之上便感慨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三国中最好的男人(三国时期完美型)(8)

《赤壁》中周瑜剧照

《三国志》记载,周瑜很喜爱音乐,懂音律,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一定要回头看看演奏者,因此当时江东有两句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顾。”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周瑜也有自己的缺点,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周瑜主张打压刘备都很多的争论,有人提出这就是曹操能安心统一北方的原因之一。另外,周瑜是一个好战分子,他在有生之年所有的功绩都是战事,而并不注意休养生息。其实周瑜最大的“缺点”就是短寿,正直36岁飞黄腾达的年岁,却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星空,留下了闪亮的轨迹。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本文由历史盟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