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后台收到了这样的提问: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1)

为什么呢?其实啊,这事儿得从孙猴子回花果山讲起:

“恭喜大王,上天去了十多年,想必荣华富贵享受不完吧?”

“WTF?!我不是才去了半个月吗?”

“诶,大王你有所不知啊,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西游记》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2)

《庆圣归》

小吼小时候真的是超喜欢各种神话题材的电视剧。

印象中,神仙们之间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跟我妈和我二姑说“大过年的”感觉差不多的,那意思是就是——咱别掰扯了,差不多得了。

那么“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讲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度娘告诉我,这个说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

运动速度越快的物体,其相对于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时间流动速度越慢——“天上的钟变慢了”。

那么,天界飞得这么快,我们为什么看不见神仙没站稳掉下来呢(x)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靠谱的依据。

那么,这种仿佛“约定俗成”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01

本土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观棋烂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任昉所写的《述异记》。

晋时有个叫王质的人上山打柴,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儿在溪边大石上和一个老头下棋,王质心血来潮,就放下斧子,开始看“围棋少年”。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3)

《观棋烂柯图》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质随手摸了摸斧子,惊讶得发现斧柄已经腐烂了,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

王质跑回到家,发现家里也大变样。不光没人认得自己,提起过去的事,只有个老者说…

“那都是百年前的事了。”

世人称,王质上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述异记》成书于南朝460年~508年间,看来最早至南朝时期,我国古人就已该种说法。

再把时间前推,葛洪的《神仙传》中有个壶公的故事:

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家人谓是鬼,具述前事,乃发棺视之,唯一竹杖,方信之。房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初去至归,谓一日,推问家人,已一年矣。

说有个叫“房”的小吏,被一个卖药的壶仙带去了仙宫。壶仙看他家里有房…(不是…)

壶仙看他骨骼惊奇,就想助他修炼成仙。谁想修仙不易,这小吏没多久就自个放弃了。

壶仙没办法,给了“房”一竹杖送他回去。结果到家后,家里人都说他是鬼,原来走这一遭竟已过了一年。

葛洪的《神仙传》比《述异志》成书更早,约在公元283-363年间。

葛洪属于道教的金丹派。而金丹派的传承关系可上推至东汉左慈(左慈-葛玄-郑隐-葛洪)。

(没想到吧,左慈是真实存在的。《后汉书·方士列传》有相应的记载)

再往前推,我们又可以看到一部写神仙的书,即,西汉刘向的《列仙传》。

其中的昌荣篇记载:

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余年,而颜色如二十许人。

意思是,人们见到她已二百多年,但她的容貌却好像是二十来岁的人。

这段关于神仙年龄的描写,与“仙境一天地上一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长生的追求无疑是道教的核心,这种说法又是围绕这个核心建立起来的。

而道教本身,脱胎于道家学说。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4)

《逍遥游图》

庄子在《逍遥游》里有段经典叙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道教的人仙之分,似呼应着道家大小之辩的古老传统。

《南华经》(即《庄子》)中多次提到“神人”、“真人”、“至人”、“大人”。也许仙与人、天与地的区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总结:

地上一天,天上一年→道教→道家学说

02

泊来说

你有没有想过,“天”是怎么来的?

诸天,来自佛教用语。

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

  1. 指天界, 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如四天王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
  2. 指天王,梵语 Devarāja,如大梵天、帝释天、大功德天,指天神;
  3. 指天人,梵语 Deva,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

“上西天”的天,就是指天界。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大智度论》中记载,帝释天居住在须弥山中央,统领其他三十三诸天。

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帝释天。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即合人间十万岁。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古印度佛教。

再往前推算,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源于印度教(婆罗门教)。帝释天这一天神,就是指婆罗门教诸神中的因陀罗。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刚进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它是某种神仙方术。

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金人,迎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带来回佛经,用白马驮回首都洛阳,建白马寺。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5)

《白马寺》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播至全国。

也就是说,佛教自两汉交替之际东入,在传播过程中很可能将“诸天百日如地上一日”等概念带入中国。

进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概念影响了中国人。(当然,这并不排除道家学说中延伸出的概念。)

总结:

地上一天,天上一年→佛教东入→婆罗门教

03

地理说

极昼、极夜,这是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

南、北两极,“极昼”、“极夜”交替出现。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白昼,六个月是黑夜。

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

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这让生活在北极圈等高纬度地区的人没法体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啥样的。

虽然古代人没有极昼极夜的概念,但是通过现象记录,再进行口口相传却是有可能的。

《吕氏春秋》就曾记载:”冬至日行远道,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

《周髀算经》中有:“北辰之下,六月见日,六月不见日。从春分至秋分,六月常见日;从秋分至春分,六月常不见日。见日为昼,不见日为夜。所谓一岁者,即北辰之下一昼一夜。”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那织女见牛郎是不是天天见(天上一日地下一年)(6)

《北极极昼》

对古人来说,把北极圈“非同寻常”的黑白交替理解为“仙境的一天”,也许再正常不过了。

总结: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极昼极夜现象

04

尊古说

犹太教《圣经》创世纪第21章第五节:他儿子以撒生的时候,亚伯拉罕年一百岁。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战争经历千年,国王寿命万年。

中国神话中彭祖800岁,《史记》记载老子在人间活了160岁。

希腊神话里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说法一样,而每代人(神)的寿命代代缩减。

北欧神话、苏美尔神话、埃及神话、印第安神话等,对于祖先神祇往往都有这样的描述。

回到中国,孔子尊古复礼的过程中,也认为越是古老的就越是美好的。但借助考古学手段不难发现,孔子尊的古人,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岁。

对古代祖先的向往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催生出祖先寿与“天齐”的记录。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乍看那神话传说里八百岁的彭祖,再瞅瞅周围一个个“三十而殒”的邻居,这种落差,难免会有“天上”与“地下”的感慨。

总结: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祖先崇拜

看完了这么多“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靠谱呢?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之说法何来?》

作者 | 李夫之兴霸(知乎)

编辑 | 绫音Ayane(知乎)Angelo的常识(公众号)

审核 | 学术科普化爱好者社群

HOA第77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