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2018年8月底,距离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中心12公里远的崇阳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简称“三小”)茅井分校开学了,在外打工的村民郑明康回到久违的家乡,带着小楠、小怡两个孩子奔向焕然一新的学校,孩子的笑容让很少回家的郑明康眉头舒展开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崇阳青山镇回头小学?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崇阳青山镇回头小学(候鸟飞回崇阳三小)

崇阳青山镇回头小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8年8月底,距离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中心12公里远的崇阳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简称“三小”)茅井分校开学了,在外打工的村民郑明康回到久违的家乡,带着小楠、小怡两个孩子奔向焕然一新的学校,孩子的笑容让很少回家的郑明康眉头舒展开来。

作为父亲,郑明康曾面临着租房让孩子在城区上学的困窘——这意味着他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爱人也不能再外出打工。而现在,因为茅井小学成为三小茅井分校,许多像小楠、小怡一样的农村儿童不用再背井离乡,像候鸟一样随父母迁徙。

茅井分校成立后,因地制宜巧借“十古仙村”的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声有色。不仅如此,它还邀请主校区学生来茅井住校一周,城乡教育联动,两地学生一起劳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所濒临撤并的村小,因集团化办学的孵化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茅井分校学生数量已由原来的3人增至186人,学生大多为曾到城里读书的本地学生。崇阳县集团化办学暨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为此专门在三小茅井分校召开,崇阳县委、县教育局对该校的积极探索给予高度评价,并以“茅井经验”在全县推广。

如今的三小教育集团有了一校六区,主校和幼儿园在主城区,大白分校、城万分校、茅井分校和白云潭幼儿园分布在乡村。三小集团化办学实践,是崇阳县县域教育集团化改革的缩影,它以集团化学校为依托,合理布局,以强带弱,达到局部城乡均衡。

今年4月,崇阳县出现新冠疫情,三小大白分校的班主任正紧急组织学生乘车回家,发现一个叫小果的女生待在座位上怎么也不回家。原来,孩子不想离开老师和同学,不想离开学校。她觉得现在的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宽敞、文化氛围浓厚,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这个孩子是去年9月从主校区与995名同学一起来到大白分校的。在主校区生活了多年的她,深深记得主校区逼仄的空间、拥挤的人群带来的压抑感。现在,她可以享受自由的阅读及偶尔从树枝上蹦过的松鼠带来的惊喜。

大白分校为三小最大的分校,校区坐落在距离主校区10公里外的白霓镇桥头村。作为曾经的大白乡中心学校,最高峰时学生近千人,但到2020年只剩137人。当年暑假,集团对大白小学进行升级改造,主校区六年级整体搬至大白校区。分流后,主校区人数从4876人下降到3848人,平均班额从74人降至55人以下。这不仅化解了主校区的大班额,还解决了农村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如何保证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是让人发愁的问题。根据崇阳县县管校聘管理办法,为了激活教师工作新动能,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集团化学校里的教师可根据岗位需要自由竞聘,学校鼓励教师应聘到乡村的分校。但县管校聘要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难。城区教师不愿去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去城区交流又觉得“低人一等”,很难融入新学校。

为此,三小教育集团进行了一些探索。为了保障教师有序流转,学校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出台轮岗制度,其中规定:教师3年内必须到分校轮岗一年,否则年终不能参与评优晋级;在分校任教,职称评定每年有固定加分,上不封顶;在分校连续任教3年,可以直接晋升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优先推荐……这样的政策倾斜,激励教师到乡村任教、安心从教。

这也是大白校区教师王君辉为什么说自己愿在大白分校干到退休的原因。作为曾经在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工作较长时间的教师,王君辉是崇阳县朗诵协会会长,主持过多场大型节目。现在的他在大白分校工作了两年,带出的主持班孩子陆续毕业,已成为各学校的小主持人,这也是王君辉颇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化解大班额问题、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帮助乡村薄弱校获得重生、让教师安心从教、助力乡村振兴……崇阳三小用自己的探索蹚出集团化办学的创新路径,用行动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北省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校长、教师)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