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资聪明,破案如神,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勤奋好学,善诗能文,留下了许多尤有韵味的七绝诗;他廉洁奉公,刚直足智,得到宋太宗的重用。他在宋太宗犹豫于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为太子,还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时,从国泰民安的根本大局上力劝宋太宗。如果没有他,宋太宗就不会立襄王赵恒为太子,北宋也就没有了“咸平之治”,他就是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生于公元961年,卒于公元1023年,享年63岁,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北宋忠臣良将有多厉害(他断案如神又能安邦定国)(1)

北宋名相寇准

他断案如神。

有一天,寇准像往常一样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忽然,有两个人拉拉扯扯、争吵不休地来到大堂告状,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个袋子,里面盛着铜钱。寇准一拍惊堂木,问大堂上跪着的两个人:“你们谁是原告,谁是被告?状告所为何事?快快与本官讲来。”寇准话音还未落,两人就大声嚷嚷着说:“青天大老爷,我是原告,他是被告。”寇准再拍惊堂木,呵斥道:“真是岂有此理,怎么你们两人都会是原告呢?你们不要争,一个一个慢慢地说。”这时,只见其中一个向前走了两步,说:“我是本地一个专卖羊肉的屠夫,他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我们两人都是单身汉,同住在一起。我辛辛苦苦卖了一年多羊肉,攒了两千铜钱,让他替我保管,原准备是用这钱娶个老婆的。这几日,媒婆给我说了户人家,我急等着钱用,就让他把钱给我,不料他竟想吞掉这些钱,说钱是他的,还说是我敲诈他。青天大老爷在上,请您为我评评这个理。”接着另外一个来告状的人忙不迭地说:“大老爷,别听他胡说。我天天上山砍柴,买柴好不容易才积攒了这么多钱,今天早晨,他硬是要把这些钱全部拿走,说是他的。小人冤枉啊!这确确实实是我卖柴挣来的钱。请大老爷为小人作主。”“你胡说,分明是想吞了我的钱,我实在是看错你这人了。”“什么,这是我的钱,天地良心,我没拿你的钱。”这时,卖羊肉的与砍柴的两人又在大堂上争吵起来。寇准明白事情的原委了,他又一拍惊堂木,转向卖肉人问:“你说钱是你的,可有什么证据?”卖肉人一听寇准问这样的话,跪在地上又磕头又作揖,口里说道:“大老爷,我们两人是亲戚,平时吃住都在一起,我每天卖肉的钱都是他替我保管的,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这是实情啊!”砍柴的人大声申辩说:“他是胡说,他挣的钱怎么可能会让我保管呢?他怎么自己不保管呢,大老爷,别听他的,没有这回事。”卖肉的已经气得说不出更多的话,只是喃喃地:“你,你,你昧了良心!……”寇准看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沉思了一会,然后对一个衙役说:“去拿个盆来,里面要盛满清水。”又对另一个衙役说:“你去找个火炉子来。”两个衙役马上出去奉命办事。片刻功夫,他们就把火炉和盛满清水的盆弄到了大堂上。众衙役和告状的两个人都很奇怪,猜不透寇准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只听寇准命令两个衙役:“把钱袋子里的两千铜钱全部放水中,把水盆放到火炉上。”不一会儿,盆里的水冒出了热气。寇准起身离座到水盆边看了看,扭身又回到了座位上。这时他已胸有成竹,用劲一拍惊堂木,厉声说道:“这些钱是卖肉人的钱,大胆刁民,你拿人家的钱,反说是自己的,该当何罪?”砍柴人不理解,还想狡辩,寇准命令一个衙役把他带到水盆边,让他亲眼观看盆里的铜钱。”堂上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盆里的钱。只见盆里的水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花,一股膻味也从盆里散发出来。这时真相已经很明白了,砍柴人也不敢说什么了,低下了脑袋。接着寇准斥问砍柴人:“砍柴的刁民,你今天要给本官解释清楚,你卖柴得来的铜钱,上面如何有这么多的羊油?”砍柴人再也不敢狡辩了,跪在地上浑身直打哆嗦,口中叫道:“是小人一时贪财,请大老爷饶命!请大老爷饶命!”最后,为了严肃县风,砍柴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两千铜钱分文不少地归还卖肉人。

北宋忠臣良将有多厉害(他断案如神又能安邦定国)(2)

寇准断案如神

他澶州退敌。

宋真宗死后,他的儿子赵恒即位,这就是宋真宗。这时候,宋朝的边境上出了事。公元1004年,东北的辽,出动了20万军队来打宋朝。告急的消息不断地传到已经当了宰相的寇准那里。一个晚上竟来了五次。寇准不慌不忙,只说了声“知道了”,照样喝酒下棋。宋真宗慌忙把寇准叫来,问:“大兵压境,怎么办?”寇准说:“这好办,只要五天时间就够了。”没等真宗再发问,寇准接着说:“现在只有陛下亲自出征,才能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我们就一起能打败强敌!”站在旁边的一些大臣听到都慌了,怕寇准也让自己上前线,都想赶快走开。宋真宗也是个胆小鬼,听了寇准的话,脸都吓白了,就想回皇宫躲起来。寇准郑重地说:“您这一走,国家的事没人决断,不是坏了大事了吗?请您三思!”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才平静下来,商量起亲征的事。过了几天,辽军的前锋已经打到了澶州(今河南省),离东京只有几百里地了,情况万分紧急。同平章事王钦若趁机劝真宗迁都避敌,寇准据理力争,真宗才答应亲征。宋真宗和寇准带领人马离开东京往北,来到韦城(今河南省境内)时,听说辽国兵马十分凶猛,宋真宗又害怕了。有的大臣趁机再向他提出到南方去的事。宋真宗派人把寇准找来,问他:“有人劝我到南方去避风险,你看怎么样?”寇准心中生气,可还是耐心地说:“您千万别听那些懦弱无知的人的话。前方的将士日夜盼您呢!他们知道您亲征,就会勇气百倍,您要是先走了,军心就会动摇,就要打败仗。敌人在后面紧紧追赶,就是想逃到南方也是不可能的了!宋真宗听了,还是下不了决心,皱着眉头,一声不吭,停了一会儿,他让寇准出去。寇准刚出来,遇到将军高琼,连忙对他说:“将军这次打算如何为朝廷出力呢?”高琼说:“我是一个武人,愿意为朝廷战死!”“好,你跟我来!”寇准带着高琼又来到宋真宗面前,说:“我对您说的,您要是不信,就再问高琼好了!”接着,他又把反对迁都和主张亲征的事说了一遍。高琼听了,连声对宋真宗说:“寇准说的非常对,您应该听他的。只要您到澶州去,将士们就会拼死杀敌,一定会打败辽军!”寇准激动地接过话,“陛下,机不可失,眼下正是打败辽军的好机会,您应该立即出征!”宋真宗让寇准说得也露出了笑容,抬头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卫官王应昌。王应昌紧紧握住挂在腰上的宝剑,说:“陛下亲征,一定成功,假如停止前进,敌人更加猖狂!”寇准和两员武将抗敌的坚定态度感染了宋真宗,他这才下了决心去澶州亲征。宋真宗亲征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宋军将士士气大振。当辽军攻打澶州的时候,宋军拼死抵抗,威虎军头张瓌眼疾手快,一箭射死了辽军统帅萧达览。辽军见不能取胜,只好答应和宋朝讲和。

北宋忠臣良将有多厉害(他断案如神又能安邦定国)(3)

寇准力谏皇上

他劝帝立储。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宋太宗头疼的事情。因为宋太祖驾崩后,其子赵德昭未能继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即位,并且宋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宋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宋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宋太宗。宋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准看过伤情后,深情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京?”宋太宗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接着宋太宗便向寇准问起应立谁为皇太子。寇准已猜到宋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宋太宗的问题。寇准说:“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宋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襄王怎么样?”寇准心中暗喜,便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后立为皇太子。正因为宋太宗听了寇准的话,立贤能者襄王赵恒为太子,所以太宗之后就出现了“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亿余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因北宋在真宗咸平年间最盛,所以称之为“咸平之治”。如果没有寇准的直言进谏,宋太宗很有可能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或者立自己的长子,绝不会立贤能的第三个儿子赵恒,那么也就没有“咸平之治”。

北宋忠臣良将有多厉害(他断案如神又能安邦定国)(4)

寇准谏言

他诗情浓郁。

寇准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诗句。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他的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如《书河上亭壁》中“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夏日》中“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虚堂》中“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中“日落汀洲一望时,愁心不断如春水”,《踏莎行•春暮》中“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等,诗情浓郁,他堪称一位优秀的诗人。

北宋忠臣良将有多厉害(他断案如神又能安邦定国)(5)

寇准背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