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1)

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元夕》写出了宋朝元宵佳节全民参与的热闹狂欢场面。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元夕、上元、灯节,是宋朝非常重要的节日,和“冬至”、“元旦”一样是宋朝的老百姓全面狂欢的节日。如同我们现在的“黄金周”一般,《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朝元宵节放假七日,举国同庆!

01、全民同乐,“提前”狂欢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2)

这是记录开封生活书籍《东京梦华录》中的一段话,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从冬至后就开始搭建山棚迎接元宵灯节,爱凑热闹的宋朝百姓从这时起就开始在御街聚集,御街两侧的廊下也很给力,表演杂耍、百戏、歌舞的乐声、嘈杂声声传十余里。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3)

正月初七这一天元宵节的盛事就此拉开了。各国的使臣入朝朝拜完皇帝辞别出宫门的时候就会看到流光溢彩的灯山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美丽!木质的山棚上张灯结彩,大多画着时下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故事。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4)

记录南宋都城临安都市风情的书籍《武林旧事》中记载,临安城的元夕节活动是提前“预赏”的,就像是咱们现在的春晚,得“彩排”。进了正月后,宫内宫外就开始提前准备元宵节的灯饰和装饰,用灯烛堆成巨鳌形大的灯山,还藏着些木偶的机关活动,供皇帝和百姓们观赏。西湖诸寺开始布置灯火,大内也会赏赐一些精美的灯饰,引得临安百姓竞相观赏。

02、元宵灯节“说”看灯

南宋临安城的灯节从正月十四便都挂了起来,正月十八收灯,主要的观赏日期集中在正月十五、十六两日。临安城的百姓举家出门观灯,城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彻夜不眠。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5)

元宵“灯”节的主题当然是“灯”,宋人在元宵节会买灯、观灯、挂灯、送灯。宋朝的皇帝大都好文,喜雅致的生活,所以在与民同乐赏灯这件事情上自然是不肯放过的!负责操办元宵盛事的修内司官员自然了解皇帝的心思,制造灯具那叫一个用心,啥事都怕用心,心用上了,这技术自然发展了,总之每年都会整出点新花样来,讨好皇帝,愉悦百姓。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6)

《武林旧事》中对于元宵节“花灯”的种类有了具体记载,像是取悦皇帝的以五色玉栅簇成的“皇帝万岁”的山灯,还有材料稀奇的花灯,像是云母、水晶、玻璃之类的,奢华的材料更是有彩珠、鱼鲩、彩珠,让人眼花缭乱。

“猜灯谜”是元宵灯会上的重头戏,罗帛、绢灯上面会画着百花、人物,题有诗词,藏头隐喻,供百姓们观赏的同时下个彩头猜上一猜,猜中赢花灯,博个好彩头。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7)

除了材料稀奇、寓意美好外,花灯的制造技术也是日益精进,开始出现了利用气流原理制作的影戏灯,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走马灯,如此费心思,可见宋人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

03、约在黄昏后,人比花灯俏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辛弃疾灯火阑珊处的“她”寓意的是忧国忧民、得不到重用的他,我却更愿意将元宵佳节里能在蓦然回首中看到的那个人想成一个气质清丽的女子,毕竟元宵节可是一个少男少女“约会”的好日子。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8)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有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清冷月光下,熙攘的大街,少男少女在元宵节这一天涌上街头,摆脱平日的束缚,相约黄昏后看灯、逛街。不知道有了月亮的助兴和花灯的闪烁,少男少女们是否品尝到了爱情的悸动。不管怎么样,纲常礼法森严的古代,“人约黄昏后”,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吧。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9)

宋代元宵节场景(宋代闹元宵)(10)

不出正月就是年,梨白在这给各位拜个晚年。2021年的春节我们依旧被疫情所“困”,但只要我们大家在一起,任何难事便都能克服!春天来得慢,却一定回来,也会最浪漫!

参考书籍: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