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

海参崴 | Lozhki-Ploshki

海参崴被某些人形容为“冰山”,因为地面上看到的只是城市的“冰山一角”,地下还有错综复杂的隧道连接着二战时期的各个军事设施、防空洞、避难所等等。

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是苏俄太平洋舰队的总部,但二战的苏联海军不是很强,多数装备还是一战的遗留物,尤其是太平洋舰队远非邻国日本的对手,倘若皇军决定乘风破浪杀过来的话胜负毫无悬念,绝对不会爆冷门,所以就挖掘了此地下逃生网络。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2)

“符拉迪沃斯托克挖掘者俱乐部”网站

对于幸运的海参崴,这些隧道并未派上用场,而今天因为卫生与反恐理由不全面开放,但游客可雇用Vladivostok Digger Club的领队带你畅游这盘根错节的黑暗世界。

我们在海市时间不多,所以还是选择先看看较代表性的景色,何况对于地库探险这事儿不太感冒,可能是玩《地铁2033》和《辐射》的后遗症吧。

不过吃地道俄国菜的地库餐厅可以有。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3)

不是打开那扇门...那是便利店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4)

店址就在中央商业街,即斯维特兰斯卡亚大街(试试你能读多快),餐厅的标示就是上图那个小小的圆形灯箱,但更显眼的则是醒(唐)目(突)的荧光粉绿。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5)

走下楼梯,发现老板是真心迷恋这荧光粉绿。不过呢,用薄荷牙膏颜色点缀这老大厦的原有红砖地库,实际上颇有视觉趣味。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6)

左边角落的金色茶炊samovar相当于俄罗斯的功夫茶具,是茶几上乃至茶文化的核心

同样有趣的是墙上与顶上的篮子、镰刀、大号面粉铲、木制擀面棍、手动绞肉器...非常有农户家人的氛围。

餐厅取名Lozhki-Ploshki“勺与碗”十分朴实,而厨房供应的也正是朴实的俄式家常菜。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7)

传统的罗宋汤做法并非直接用红菜头煲汤,而是在快煮好之前添加发酵的红菜头汁儿

▲要用勺子和碗,自然就是吃俄菜招牌的罗宋汤...虽然这句话可能会引发民族争论,因为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斯拉夫国家都声称是该汤的发源地。不过在俄国乃至全球最普遍的红菜头版本其实来自当今的乌克兰。

这红菜头赋予的甜与酸,并不是国内网上菜谱的番茄 胡萝卜组合能模仿的。中国海派料理的罗宋汤则因地制宜,犹如传入日本的中国拉面或者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炸酱面。

意大利人估计也没想到披萨被本国移民们带到美国之后会在加拿大由一位希腊人因为广式咕噜肉的启发而改造成夏威夷薄饼。

罗宋汤本身亦同样被全球本地化。乌、俄、波自身的不同地区就有不同讲究,比方说锅里熬汤该用什么肉,碗里实际吃的又该放什么肉;绿罗宋汤的红菜头则替换为酸模,这是一种在中国被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录的杂草,真是“某一人的垃圾是另一人的宝贝”;波兰的白罗宋汤是用香肠和发酵的黑麦粉或燕麦粉煮出来的,而“灰罗宋汤”是另一种不相关的鸭血汤的代名词...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8)

佐汤的pampushka面包亦是乌克兰传统食物,但在乌国通常会涂上蒜香油

...几乎必备的酸奶油是放一坨在汤上,或像我们这款分开摆旁边,或直接与汤混合均匀?除了莳萝,要不要抖一把欧芹?熬汤的肉是取出并切小再倒回碗里,还是另外装盘?西伯利亚人习惯在汤里加牛肉圆子,波兰人的圣诞节罗宋汤可能会包含蘑菇馅儿的uszka“小耳朵”饺子,乌克兰人有时候会把面包换成荞麦米或煮土豆并佐以炸猪皮碎。

非斯拉夫民族也参与进来,例如罗马尼亚人有一款牛杂汤类似上述的波兰白罗宋汤,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常喝辛辣版本的罗宋汤,古时的立陶宛大公国发明了红菜头汁混合酸奶油调制的冻罗宋汤,居住在东欧列国的犹太群体则因为宗教原因所以吃喝无猪肉的罗宋汤。

一碗汤里的文化汪洋。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9)

直至1984年《The Book of Tasty and Healthy Food》是苏联唯一允许发行的烹饪书

不过斯大林在各方面(包括饮食文化)的大一统措施,巧妙地把很多苏维埃体系里的非俄元素移花接木到俄罗斯身上(真正的古俄罗斯汤是shchi)。据说borscht被翻译为“罗宋汤”就是因为这东西被理解成是来自Russia“罗斯尔”aka“罗刹国”的。

在俄罗斯等地,午饭时候罗宋汤通常是第一道菜,然后就会来份“肉与土豆”类的食物,譬如Beef Stroganoff即斯特罗加诺夫/俄式/酸奶油炖牛肉。

从最后那个菜名翻译可知此馔的核心 -- 酸奶油。

这东西在俄语叫smetana,对于俄国人就像是老干妈对于四川人,是无所不能的万金油,不只是在饥荒年代用于欺骗和麻木自己味觉,或者在当今“吃辛喝辣”时给烧灼的舌头紧急灭火,甚至可用来当防!晒!霜!其依据是因为富含维生素,利于加速晒伤皮肤的恢复过程,效果堪比芦荟制品。

护肤效果如何呢?此类报道看过不少,但暂缺科学依据,有点野路子,L也不愿意拿这玩意儿敷脸。味道倒是不错,比起其他的欧美酸奶油要更浓郁,而且放热汤里不会凝结成渣。

尤其是后者这种物理特点很关键,所以相对其他酸奶油,smetana能在烹饪中更游刃有余,比如用于制作斯特罗加诺夫炖牛肉。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0)

▲又或者是这款斯特罗加诺夫炖鸡肝。土豆和酸黄瓜是比较传统的辅料,不过关键是上述的smetana优格,赋予了乳脂的甜腴馥郁但不肥不腻。好比一款奶昔只用纯牛奶还是掺入酸奶,后者使得唾液胃液齐泛,腹胀感顿时大减。

作为又一道与罗宋汤同样极度全球本地化的菜品,世界各地的Stroganoff系菜品可谓气象万千。往西走,在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牛肉很多时候被香肠替代;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1)

Rakuten上的其中一款像日本咖喱块形态的Stroganoff酱...有点想买来试试

往东走,在日本就像英国的印度咖喱那样变成速食酱料块,有的自制配方还建议添加酱油;再往东走,在美国普遍它是作为宽条意面或米饭的浇头而且是常见的微波炉食物;

继续往东就几乎环球一周了,抵达其寻根目的地法兰西。尽管已是平民化的俄罗斯菜,但发明者其实是任职于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落难法国厨师,把家乡某道炖牛肉与老板爱吃的酸奶油组合成这举世闻名CP。秘鲁名物Ají De Gallina“辣炖鸡”亦是同一批因为法国大革命而流亡海外的法厨的杰作。

源于达官贵人的府邸,由其他菜系改良发扬,现在誉满天下,并且食材与形式的灵活性强、可塑性高...感觉有点宫保鸡丁的风采,甚至连诞生年代都相差不远呢。

说到咱们中餐,选了一道根在中华的俄罗斯菜式 -- 水饺。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2)

▲是要照顾一下中国胃吗?非也,从来都不存在这问题。更何况这是三文鱼水饺配酸奶油,馅儿和酱已经变异,又一全球本地化体现。吃着挺有趣的,跟另一俄菜餐厅Gus' Karas'的粉红香槟汁鸭肉水饺各有千秋,但是我在幻想,两家的蘸料互换一下,可能味型与浓度的配合会更和谐。

正如我国饺子/云吞/馄饨/抄手/扁肉/锅贴/煎饺etc,水饺在俄罗斯饮食文化中亦深根蒂固、千姿百态,也流传到波兰、乌克兰等斯拉夫国家。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3)

饺子的鲑鱼馅儿

有甜的、有咸的,有各种大小的,有不同包法的,有清水煮的,有鸡汤煮的,有先煮后煎的,有浇热黄油或酸奶油的,也有蘸黄芥末或蕃茄酱的。在叶卡捷琳堡等等乌拉尔山区域的人民习惯在面团里添加类似樱桃的稠李,而在原属于中国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则经常点酱油。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4)

▲说到远东,最后一道菜是该区域的特产 -- 远东宽突鳕。相对于普遍的太平洋鳕、大西洋鳕等等这是一种小鳕鱼,尤其是食用的话通常都捕捉只有30cm左右的鱼,貌似我俩这条还更小。

出生后的小鳕会与水母结伴因为能得到保护,长大后则会游到冰封的海岸与河流交际处产卵,所以其中一个日语名称是氷下魚。在日本,这鱼主要见于北海道,流行用扬炸或一夜干方法炮制,而在这里是裹上面粉后整条香煎...只是成品并非特别香。

不过肉质还行,有着大鳕鱼丰富的油香,同时口感却没有很水很软很散。

在远东区乃至整个俄罗斯,喝茶是生活重要的部分,然而茶叶在17世纪罗马诺夫皇朝初期才以国礼的形式出现在沙俄,而且仅有贵族能享用,那之前天寒地冻的时候大家喝啥呢?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5)

▲有种饮料叫sbiten"斯必丹"(貌似没有通用的中文名),早在12世纪的斯拉夫编年史就有提及。

简单来说是蜂蜜水掺入肉桂、丁香、薄荷等各种香料,而添加了贯叶连翘与鼠尾草的版本则被推崇为感冒良药...所以古时俄罗斯“家有儿女,常备斯必丹”!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6)

▲比sbiten更古老的就是黑麦面包酿造的格瓦斯,连在哈尔滨都随处可见。这杯三号鸡尾酒使用格瓦斯、伏特加等调制,颇有俄罗斯风味,但估计不是什么有历史、有故事的配方吧。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7)

Lozhki-Ploshki的食物谈不上惊艳,每道菜都似曾相识,但亦总会有迥异却不违和的元素。好吃以外分量也足,甚有俄罗斯老太太“babushka”风范,这就像是国内大娘水饺、外婆家、祖母的厨房这类型的取名,会让人联想到“量大不贵”、“家庭之味”。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8)

在国内,老人家往往不允许孙子辈饿着离开。这里也一样,又是饺子、又是土豆,罗宋汤好吃得连面包都要了几盘。饱到喉咙,该出去走走了。

回到斯维特兰斯卡亚大街(再试试你能读多快),任何一个方向都有东西看,我俩也忘了具体咋走的了。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19)

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算是见过的革命烈士类雕塑中比较宏伟的。传言1961年动工之际,大家为了中间这举旗的家伙面朝哪方向而争论不休:一是面朝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心,宛如守望着这座城市的保护神;二是面朝南边金角湾,寓意目送落荒而逃的敌人。

最终决定的选择是后者...难道俄罗斯人研究过风水,信奉“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原理?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20)

离纪念碑几步路是Church of the Intercession of the Mother of God圣母代祷大教堂。圆顶金光闪闪,外墙洁白无瑕,没有明显的岁月痕迹,似个经久不衰的窈窕淑女(莫非使用了酸奶油身体乳?),看来保养不错,像新建的一样...那是因为确实是新建的,2004年才破土,原版貌似是在1935年左右被意外炸毁了。

当天这教堂也确实是在做保养,外面搭起了脚手架,进去不了,我们就随便在偶遇的周末市集逛了一圈。

俄罗斯大亭子的美食(市中心的俄国菜)(21)

滨海城市果然水产丰富

发现在欧美这种临时市集或农夫市场经常都摆在教堂附近,尤其是当地的主教堂。究其原因,一来是位置通常都在高人口密度的市中心,二来是教堂跟前一般设有多重实际性与象征性功能并存的广场,三来是从前虔诚的民众认为在神的眼皮下做生意有保障,因为大家都遵守规矩、信守诺言,久而久之教堂延伸出来的一个作用就类似市场监管局,例如弗莱堡大教堂的柱子上就雕有标准面包尺寸的刻纹。

不过估计还是前两者更有现实意义吧。

几年前在法国阿维尼翁,又是吃完午饭后游玩时,在教皇宫殿前的广场遇到集市,不过当时天气没此次好。

嗯,看来选择走路面没错,去地库探险的话就享受不了这蓝天白云了。

地址:Svetlanskaya St, 7, Vladivostok, Primorsky Krai

人均:RUB 869

PS: 在我主页搜搜你感兴趣的城市,兴许我们去过吃过写过的,也会合你胃口。L和A持续更新ing~

PPS: 还想多了解俄国菜的那些事儿?看看Gus' Karas'的食记...那店也在本餐厅附近呢,可以考虑去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