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20人点评老炮儿)(1)

时值年尾,“影向标周末版”本年度已出刊二十一期。自2015年8月10日创刊起,影向标团队不断吸纳国内有独立精神的影评人和电影学者。继大上期电影学者吴冠平、刘宇清、叶航的亲力加盟,本期又加入了电影学者石川、汤惟杰和胤祥,团队阵容再度强大。

tyger tyger,本名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胤祥,北电青椒,业余影评人,票友导演,职业的电影研究者,兼职策展人。

《老炮儿》得分7.4分

1. U兔:9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前两天还在说电影院里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了,这就看到了。真的很北京,看到方言电影很开心,看到这么多骂人的话没被禁掉很开心。冯小刚演得真很好,其他演员也可圈可点,满意。

2.刘宇清:8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冯小刚之于《老炮儿》,可能有点像姜文之于《寻枪》,但最好不要把一部影片的成功,完全归于一个人的表演。老北京胡同古惑仔茬架的“规矩”比天津卫武行的“规矩”更有现实意义。六哥在小飞和小波身上仿佛看到了“男人”的希望,但是寄给“中纪委”的挂号信,可能让小飞隐约的泪水变成幻觉,时过境迁之后彻底颠覆“规矩”。作为“点睛之笔”的挂号信,足见中国电影创作的“灵活性”。好在观众是“懂的”,而且很宽容。自幼及长,都不敢和古惑仔打交道,甚至深为恐惧,对片中的许多细节,能理解,难以共鸣或同情。英雄末路和护犊情深,令人动容。用老炮儿的寓言揭示当今社会父辈和子辈之间令人绝望的分裂,让人好生为难。

3. 王昕:8分

电影研究者

六哥在街面上当家作主那份天经地义,不光联系着老北京人的地域身份,更延续着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记忆。六哥的江湖与规矩是那个曾经被允诺复又丧失的历史主体位置在市井生活中的回声。这并非本地与外地、年长与年幼的对峙,而是《夕照街》余音试图对话资本宰制的当代社会。管虎以充满细节的场景和尊重观众智商、懂得省略的连接方式,书写了一首并不悲情的挽歌。在冰面上的奔跑、与消去环境音的冲锋,让影片最后成为了某种浮雕,是对那个曾经猎猎招展旗帜的回眸。

4. 大旗虎皮:8分

北京大学教授

冯小刚的表演沉稳,有定力,他的节奏完全拖着那几个“生瓜蛋子”年轻演员向前走,让本来就幼稚的角色显得更加幼稚,反而符合影片的价值观。剧本虽有硬伤,但有一股强悍的气场。老炮儿是混混,非善非恶,我喜欢这样的人,他捍卫的市井规矩,虽然不代表社会规范和法律正义,但似乎能被很多中国人接受,它很中国,外国电影无法带给我们这种满足,若说有什么缺点,就是有点过、有点太自恋了。

5. 妖灵妖:8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影片在题材的钢索上努力构建政治正确,就像主人公努力筹钱救儿一样,虽然规矩不同但最终都走向了各自的不归路。冯小刚撑住了整部影片,在娘炮般煽情手法中展现了一个硬汉的七情六欲,成为2015年度最令人难忘的大陆电影男性形象。顺便提一下,有人也许会认为举报是败笔,但用在片中也不能算特别突兀,毕竟主人公正是红旗下的蛋。

6. 悉尼卡通:8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让求爽欲燃的朋友们失望了,这是一部充满无奈与感伤的电影。虽然胸中还残存着未绝的浪漫,但现实面前,装睡的大多数恐怕连末路狂奔的冲动都不曾有过。影片固然有着结构上的断裂,但它本不是靠情节吸引人,牵动着你的是难平的情绪,是一口气。但愿面对光怪陆离,我们仍能相信片尾的春暖花开,相信未来。

7. 电子骑士:8分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电影专栏。

管虎终于拍了部牛逼之作!冯小刚最佳男主角当之无愧。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的,到《老炮儿》终结。北京平民/小混混光荣与梦想时代的结束。充满怀旧情怀和对今日社会的批判。可惜今天这种致敬已有点不接地气,结尾也没真升华起来。有点过于煽情和温吞,如果再生猛一点冷硬一点决绝一点就不得了了。

8.胤祥:8分

北电青椒,业余影评人,票友导演,职业的电影研究者,兼职策展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之40年后,奇诡的演员配置意外地还不错(除了李易峰的口音和扮相实在让人出戏)。比出了《水浒传》的典故,六爷举报贪官,其实应该读成绿林好汉忠君爱国的逻辑;而这种逻辑跟黑帮片的皮和某种“底层的现实”拧在一起,许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呼之欲出。

9. 汽车大师:8分

电影撰稿人

一部能从多方面引起观者共鸣的电影。前半部类型片式的人物对立、故事走向极具戏剧张力;后半部新一轮剧情发展拖慢了节奏,一些意图削弱黑白二元化的角色发展做得很突兀;结尾高潮算是挽回一城。冯小刚的表演和鲜活台词大大加分。字幕的注释处理和电影本身相映成趣。

10.tyger tyger(汤惟杰):8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胡同味道为表,港式江湖片结构为里。我把《老炮儿》一片看成是管虎眼中50一代影人与90一代粉丝影迷的群架。手执军刀倒在冰面上的六爷,是前一辈不无自恋的镜像;然而,江湖已远,规矩休矣,新人上场了,哪怕他们有着让人出戏的口音和尖下巴。

11.叶航:8分

电影学者。

管虎,身高一米九,北京土著,狮子座。

12. 迷影兰波:7分

电影从业人员

优缺点都很突出,道德观陈旧,挟裹太多抵御新势力的私心,且还是依附在实权上假想的中国底层忠勇的精神图腾,并无制度上反思。即使这样,影片前半戏份,包括后面的父子酒馆戏和结尾高潮中却拍出了十多年来大陆电影罕见的血性之勇,一种草莽之辈真正的高傲,一种对既往岁月的洒脱,这集中在最后的鸵鸟飞奔和结尾雪湖大战上,当升格镜头聚焦在六爷飞奔脚步和沧桑之脸上,大部分观众都为之血脉贲张,泪如泉涌,因为,这一刻刻画出的是一个男人大写的背影,跟群体社会里的道德和制度俱无关,而跟个人和时代有关,这一刻,《老炮儿》跟《老爷车》、《英雄本色》、《本命年》灵魂合体,它终于讲述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在生活中慢慢丢失一切、却能慷慨赴死的本意,这才是人类每个个体里内在的酒神精神。年度华语十佳,六爷角色塑造生动。

13.石川:7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制片人,策展人。

《老炮儿》有对拜物现实的批判,却无对江湖规矩的反省。他们自在优游的那个狭义江湖早被历史淘汰,它的规矩和侠义已完全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所以最后一场冰河决斗才显得颇为悲壮,老炮儿举刀向着这个物欲横流却礼崩乐坏的时代挑战,却无奈倒在了半路。这是他人生的悲剧,也是今天时代的两难。但讨论《老炮儿》不能仅限于两代人的优劣,他们有些思维方式却惊人一致。比如自恋、愚忠、盲从、缺乏自省和价值单一。老一代迷失在毛式乌托邦梦魇里,新一代则陷身于金钱拜物的泥潭中,他们都面临迷失和异化,在批评面前他们是平等的,没有谁能占据道德制高点。

14. 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产品包括: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本周院线新片。

冯小刚将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当中,他就是六爷,他就是老炮,你甚至会忘记他之前的其他角色,相信他就是片中那个人。不过,影片一定程度也在拔高这个角色,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混混,而是一个孤胆英雄,是个侠义精神的流氓。创作者希望打造一个本土的民间英雄形象,可是后半段的一些处理有些奇怪,让老炮儿也有点迷失方向了。

15. 西帕克:7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让人想起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六爷便如同是老北京城里的约翰·韦恩。旧时代和新时代的对抗,朝阳区群众与富商官二代的对抗。归根结底,还是阶级矛盾。管虎热衷于塑造与体制、社会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疯狂的主人公,但六爷则真正让人思考,到底疯狂的是他,还是这个时时在变化的外部世界。

16. 感恩而死:7分

电影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

冯小刚的表演确实很出色,几乎就让你相信他自己就是那个老炮儿,相比之下年轻一代的演员形同摆设。影片前半部分对老炮儿的塑造拿捏得不错,很鲜活,但是最后部分太过啰嗦,死命煽情,欲把老炮儿拔高到孤胆英雄去,反而就过了,没意思了。

17. howie:6分

资深影评人,《华语电影》系列丛书统筹

影片整体品质不错,这种戏都在演员身上的片子,确实容易拿表演奖。据说是败笔的反腐倡廉段落,其实分散了不少注意力:因为即使把那段戏拿掉,结尾也让人有WTF之感。冯小刚最后在冰上,更多是和着悲壮的配乐摆pose,并不真的令我觉得悲壮——这其实源于剧作后1/3想让故事再提一档却无力解决,可惜。

18. magasa:6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老炮儿》说的是当城市破落户和新资本贵族之间发生冲突时,该遵循什么社会规则呢?这个出发点非常棒,老炮儿这帮子演员也都出色,可惜剧作上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有力的驱动,最后三分之一偏离方向,有些散架。总的来说仍不失为值得一看的佳作。

19. 独孤岛主:6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不断用激将法呼唤夹缝里的老炮儿灵魂,最终也没落实真正的重新崛起,是为反常规的剧作法。非常细致迫切地表达了冯朔一代的集体焦虑,但关于新世代的想象流于表面,就如同中纪委的突然出场一样。

20. 徐元:6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放在最近的国产片阵营里,《老炮儿》至少是一部不侮辱电影的电影了。不过,它也算不上杰作,故事平淡都只是次要的毛病,最关键的是全片那种自恋自怜的北京胡同沙文主义让人反感。

影向标周末版-第二十一期:评《老炮儿》

统筹:蔡剑平

编辑:王伟(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电影、文慧园路三号、电影公嗨课、电影山海经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