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新农村试点(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1)

彭州白鹿中法风情小镇

彭州新农村试点(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2)

标准化猕猴桃果园

彭州新农村试点(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3)

标准化大地菜基地

彭州新农村试点(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4)

2014年成都时装周

六年前,汶川特大地震让四川这片美丽的土地遭受重创,如今,一座座崭新的村落在废墟中重新崛起,彭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现在,这座天府重镇正在形成生态农业、现代工业、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演绎着大踏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故事。

1/北有寿光,南有彭州

彭州,地处川西平原西北部,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区仅19公里,素以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质条件、丰富的物产闻名中外。彭州山、丘、坝俱全,呈现出“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无霜期长达270余天,气候温润,素有“天府金彭”、“天然温室”的美称。

长期以来,彭州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盛产大蒜、莴笋、芹菜、蒜薹、白菜、萝卜、黄瓜、茄子、辣椒、青豆、西葫瓜等十四大类200多个品种的蔬菜,这些蔬菜可以四季栽培,常年供应,年收入达二十多亿元。因为生产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丰富,菜味香浓、口感上乘,被形象地称为“大地菜”。

长久以来,每年5月到9月,彭州的菜地就会变成稻田,这样的种植模式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一季水稻后,土里的病原菌和虫原量大大减少,蔬菜病虫害的风险降低;二是水旱轮作使土壤里的厌氧有氧微生物交替繁殖,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更加有利于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在农业经济中,盲目生产、信息不畅往往导致“谷贱伤农”。作为年产量达22亿公斤以上的蔬菜之乡,如何保证“大地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可盈利性便是彭州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信息共享。为此,当地投资80亿元,建立了一个融农产品批发、加工、物流、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平台于一身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农产品交易中心一诞生就成为了蔬菜营销的“高端磁场”。目前,该中心日均蔬菜交易量达12000余吨、水果交易量达4000余吨,一个辐射全国的蔬菜营销格局已然形成。2013年底,全国第二个蔬菜价格指数—蔬菜价格彭州(雨润)指数正式上线,成为四川乃至全国蔬菜行情的风向标,为彭州这个蔬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的全省最大蔬菜种植基地的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指引了方向。

保证彭州农业的长足发展与农民致富,还要靠抓质量、树品牌。因此,彭州对农产品质量从严监管,建成了监管、检测、溯源体系,创新了“检测视频监控、数据自动上传、农药条码销售”模式。截至目前,彭州已拥有示范企业40余家,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20个,完成4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现如今,彭州已经成功树立了“龙门山”大地蔬菜区域公共品牌及“彭州大蒜”、“彭州莴笋”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一胜肴、萱源、广乐等129个农产品品牌,“彭州产”在全国的知名度已经打响。在蔬菜领域,“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全国蔬菜产销格局正在形成。

2010年以来,依托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和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载体功能,曾经不起眼的彭州成功举办了5届国家级蔬菜博览会。特别是从第四届菜博会开始,利用3000亩蔬菜主题公园,举办了田园展销体验式展会,展示了集种子种苗、基地、生产过程标准化于一体的彭州大地蔬菜,获得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进一步奠定了彭州大地蔬菜天然生态的区域品牌价值,擦亮了彭州大地菜的国家级名片。

2/“东方米兰”具雏形

没有产业融合就没有成功的生态农业,而没有一二三产业的交相辉映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彭州人并没有遗忘第二产业的作用。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经过15分钟车程,彭州“大力发展家纺、服装产业”的热度便扑面吹来,家纺服装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太平鸟、波司登、歌莉娅、雷迪波尔、水星家纺、爱登堡……这些时尚名牌林立彭州,国内外名模佳丽身着知名服装企业新款时装亮相2014成都时装周,而这届时装周的东道主,正是彭州。

近年来,彭州作为承接成都市“北改”产业转移的先锋,一方面与金牛区合作共建“金新彭现代工业开发区”,另一方面,规划重点加快推进1700余亩的家纺服装商贸区建设。按照成都“五大兴市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彭州将建成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拉动就业20万人,兼具产业、城市、生态功能。

通过“北改”产业承接,彭州将建成6.6平方公里的家纺服装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纺织服装产业加工项目,汇集了纺织服装研发、贸易、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服务中心,融资、法律、营销、技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知名品牌服装、家用纺织品和面辅料生产加工企业。彭州通过家纺服装产业的集群发展,将形成“东有南通、西有彭州”的分布格局。

在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的过程中,彭州大胆创新园区建设理念和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具有彭州特色的家纺服装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着重全产业链打造,在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核心是形成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正是依托这种产业集聚模式,彭州工业开发区家纺服装园区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飞跃,园区的容积率达2.0,亩平投资强度达500万,亩平就业人数达50人,亩平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仅仅3年时间就集聚了1000多家家纺服装企业。

彭州将坚持以家纺、服装及面辅料市场建设完善家纺服装产业链条,加快家纺服装产业集聚集群,提升彭州这个传统农业重镇在中国家纺服装产业版图中的地位,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截至目前,彭州先后获得了“中国家纺名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第三批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2014年6月,彭州正式加入“全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协同创新联盟”,成为该联盟的第十二个成员,初步确立在西部家纺服装产业的龙头地位。一座从震后废墟走出来的“东方米兰”由此初具雏形。

3/生态乡村吸引游客

在传统优势农业的基础上,能否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传统农业升级为“生态农业”,既关乎老百姓的收入,又决定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遭受地震创伤的彭州给出了积极答案。

彭州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当地盛产猕猴桃,目前已发现野生猕猴桃品种13个,龙门山、白鹿、小鱼洞、通济、磁峰、新兴、葛仙山、丹景山等地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产品远销海内外。除5万亩红心猕猴桃外,彭州还建设了8万亩川芎黄连等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川芎GAP种植基地和中国道地中药材川芎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年产商品川芎5000余吨,出口达2000余吨。

根据“研发—种植—加工—物流—博览”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彭州实现了现代农业链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彭州还独具创意地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了有效整合。2008年地震之后,彭州按照“三年恢复、五年提升”的规划,从市、镇、村各个层面都作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规划,整合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地方文化,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彭州人提出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其核心是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促进一三产业相互借势、融合发展。近年,彭州集中成片建设了磁峰鹿鸣荷畔、白鹿中法风情小镇等农村新型社区640个,全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综合性载体方面更进了一步。

“离都市不远,离田园很近”,彭州凭借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及交通和区位优势等独特条件,着力规划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并将其培育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增收的新动力源。2013年以来,彭州落实了葛仙山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种都蔬菜主题公园、太阳湾风景区等一大批项目,如今,彭州正在加紧蔬香路新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根据规划,蔬香路两侧将打造2万多亩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集中展示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机械化成果,展示美丽新村建设和大地蔬菜示范区有机融合的田园景观。

4/现代农民的幸福生活

红蓝相间的欧式别墅,绿油油的猕猴桃林,整洁干净的村镇街道,走在彭州白鹿镇的街道上,谁能想到2008年的那场灾难之后,这里曾是一片残垣断壁。“5·12”地震后,被列入四川省极重灾镇之一的彭州市白鹿镇,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法传统风情小镇”。

截至2013年底,彭州累计新建民居103795户(含改扩建),风貌改造24461户,全市新民居(含无须改造户)已达19.6万户,占全市总户数20.3万户的96.8%。与此同时,彭州先后实施了成彭快铁彭州段、新彭白路、湔江路、通村公路等道路新建和改扩建870.9公里;新增农村天然气入户65163户,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从面子上看,现代化的新农村已经在彭州重新崛起;从里子中观,彭州老百姓的增收也一点儿都不含糊。

猕猴桃、川芎黄连、绿色蔬菜基地等农业示范基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5500元以上,其中国家级川芎GAP种植基地和中国道地中药材川芎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更意味着小农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制度被打破,即土地流转后的集中高效经营。据悉,目前彭州土地流转后集中经营的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46.6%,新品种新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等的进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大幅提高了土地的单位收益,迅速提高了彭州农业的档次,也让农民的腰包更硬、底气更足。

6年多来,彭州市委市政府同坚强乐观的彭州人民一起,硬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敏锐的商业嗅觉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废墟上重建了一个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并进的新彭州。

四川彭州 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四川彭州 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四川彭州 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四川彭州 废墟上崛起美丽新农村

,